摘 要:枫香染,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防染工艺之一,具有悠久文化历史与独特艺术魅力。本文以贵州惠水县布依族与从江县苗族枫香染为研究重点,以艺术人类学与技术人类学的田野考察研究为手段,采用文献研究与实物研究比对方法,比较了惠水布依族与从江苗族的枫香染工具、材料、工艺制作的异同,分析了工艺的异同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效果,总结了枫香染工艺的艺术智慧,为深入系统研究与挖掘西南少数民族防染工艺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布依族与苗族;枫香染工艺;田野考察;比较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枫香染工艺比较研究”(20CG186);新进青年教师启动计划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枫香染工艺比较研究”(BIFTXJ201807)研究成果。
一、田野考察是枫香染工艺研究的基石
枫香染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防染工艺之一,和蜡染在视觉效果及工艺制作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蜡染广为人知,而枫香染却鲜为人知,这种工艺仅在偏远地区部分少数民族中流传。在文献资料方面,由于之前少数民族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极为有限,而关于枫香染工艺的系统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文献资料稀少的情况下,田野考察的研究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田野考察,可以为枫香染研究带来丰富的实物及工艺的图像记录、采访录音、视频记录等珍贵的一手资料,这些只能靠我们多次深入到田野中,走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发掘。目前,枫香染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研究、传承与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进行田野考察,不去收集与整理,那么这些珍贵遗产将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或从我们生活中永远消逝。
怀着对枫香染工艺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研究之心,笔者在4年间分别前往贵州两个枫香染工艺非常集中且保留相对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4次、历时45天的田野研究考察。分别于2014年8月及2017年8月前往贵州从江县岜沙苗族村寨,2015年8月及2016年10月前往贵州惠水县雅水镇布依族、苗族、瑶族村寨。采访与枫香染工艺相关人员20余人,包括惠水布依族枫香染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光成、惠水布依族枫香染工艺民间高手陈光英、麻江瑶族枫香染工艺民间高手杨万英、从江岜沙苗族村寨枫香染工艺民间高手滚丙水等。在考察中,共拍摄5000余张静态照片,190分钟动态视频,其中包含枫香染工艺过程、制作细节、枫香染实物、绘制工具等。田野考察的经历使笔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民间工艺之精湛,枫香染图案之精美,4次珍贵的田野考察都让笔者收获颇丰、体悟深刻。
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到来,随着中国经济强盛、旅游业发展与农业人口城镇化,少数民族枫香防染工艺,必会受到巨大冲击而濒临失传。目前,枫香染工艺现状出现了传承意识日渐衰微、传承后继乏人、传承区域逐年缩减、遗产精品流失现状堪忧、传承研究有待提高的问题。因此,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枫香染工艺记录、保护、传承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学术价值。
二、枫香染工艺异同的分析与比较
贵州从江苗族与惠水布依族枫香染工艺原理相同,存在着工艺的共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工艺制作上的个性与差异。下面以比较的方式,从枫香染工艺共性的相似性与个性的相异性,展开具体分析与论述。
(一)枫香染工艺的共性分析
贵州从江苗族与惠水布依族枫香染工艺共性的相似性,具体地说,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整体工艺流程与防染原理两个族群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利用本民族特制的绘制工具,在棉布上用枫香液绘制图案,再使用靛蓝染料浸染布料,染好后褪掉枫香脂,使织物形成蓝底白花的两色图案,最后经过缝制,成为服装的一部分,或作为整块的被单、桌布等日常生活用品。
第二,在工具制作与使用上两个族群是相似的。两个族群的绘制工具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因地制宜的民间智慧。从江岜沙苗族及惠水雅水镇布依族都是利用身边常见材料,如惠水的毛笔、岜沙的羽毛、竹条、发丝等,充分结合自己民族图案的特点,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弹性等,将其制作成最适合、最好用且独一无二的绘制工具。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的东西,在这两地枫香染艺人手中变废为宝,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
第三,在材料选择与使用上两个族群是相似的。作为枫香染工艺中主要防染材料——枫香液,两个族群的配比工艺和原理是相似的,都是从枫香树上取得枫香油,再将枫香油和牛油按照一定比例加热调和。其比例是根据本地特有的绘制工具与棉布材料而定,并将枫香液的熔点、粘性配制成适合绘制的最佳状态。对于枫香染工艺中所使用的靛蓝染料,两个族群在制作工艺及原理方面基本相同,都本着因地制宜的法则,通过浸泡的方式提取蓝草植物中的色素,之后加入碱性物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处理而成。两个族群选择染料均会凭借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根据当地植物的具体生长情况选择适合的蓝草,并结合浸染的效果,最终确定效果最佳的辅助材料及配置方法。作為枫香染工艺中最重要的呈现载体——防染土棉布,它的选择及处理方法同样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绘制和防染效果,两个族群都会对土棉布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平整光滑,从而更有利于绘制图案之时的精细化,并使染色的效果更加均匀、呈色度更高。
第四,工艺制作与绘制图案程序基本是一致的。首先在绘制图案之前,两个族群均会凭借常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对于枫香液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求既要有足够高的温度,保障枫香液在绘制时的流畅度,又要对温度有所控制不能过高,以防在绘制时液体流动性过大,滴落弄脏布面,或者过度渗透,使得笔画过粗或晕开。此外,由于枫香液凝固后非常薄且脆,很容易折断或蹭掉,因此两个族群的绘制图案都遵循一定顺序与程序,其顺序与程序均根据画面构图的大结构来确定。这样,绘制时一方面会更加顺手,可以保障画面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已经绘制好的部分不被破坏,保证画面有较高的质量。当枫香染图案绘制完成后,紧接着的工序即为蓝靛浸染,两个族群的靛蓝浸染主要方法及原理基本一致。在方法上,都是将画好晾干的枫香染织物浸入蓝靛染缸内染色,然后拿出通风,并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满意效果。浸染原理都是通过每次的浸染使无枫香脂的布面颜色加深,有枫香脂处防止染上染料,再经过通风晾晒完成染色氧化过程。两个族群都会通过反复多次的浸洗,将残留在布料表面的枫香脂及蓝靛浮色去掉,再将洗好的布料晾晒好。最后一步,是对染好后的布料进行脱脂浸洗、晾晒,以便后期制作生活用品。
综上所述,两个族群枫香染工艺及制作过程有着很多共性,这些都是通过多年工艺实践,反复推敲、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并形成了族群生活的财富。通过多次的田野考察及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两地族群虽均有枫香染工艺,但在工具、材料及工艺制作等的细节之处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二)枫香染工艺的个性比较
贵州从江苗族与惠水布依族枫香染工艺个性的相异性,体现在工具、防染材料、靛蓝染料、棉布织物、工艺制作不同等方面。
1.绘制工具不同
贵州惠水县布依族,是唯一使用毛笔来绘制防染图案的民族,即大部分图案都是使用毛笔工具完成。毛笔分为大、中、小号,每种型号准备若干支,选择相对硬挺的狼毫笔,从而保障画出的线条富有弹性。同时,惠水布依族具有独创的画圆工具(如图1),即采用20厘米长、1.5厘米宽、0.3厘米厚的竹片,[1]136竹片一头留有凸起的边沿,边沿向下接触布面。竹片中间具有4~8个孔眼,将铅笔或竹签插入孔眼固定,并作为画圆旋转的轴心。绘制枫香油前,可以用此工具进行打稿,随着竹片绕圆心水平旋转,凸起的边沿划过布面,在布面留下微微下凹的线条印痕,印痕将作为绘制圆形图案的参考底稿。通过此工具的辅助,绘制者能够准确地画出非常规整的圆形线条印迹。
岜沙苗族枫香染的绘制工具更是别具特色,岜沙苗族并不使用蜡染中常使用的蜡刀工具,而是使用长长的竹签笔和毛管笔(如图2)。第一,岜沙苗族竹签笔。是一种带有竹皮且弹性极佳的长竹签。其后段是偏平状长条,绘制时主要利用这部分在布面上“弹”出长而均匀的笔直线条,前段为非常纤细的圆柱形,有时会利用竹签头圆形顶面绘制圆点。第二,岜沙苗族毛管笔用整根鸡毛、鸭毛或鹅毛作为笔杆,在羽毛根部插入约十根头发或细绳构成纤细的笔毛。使用时,用笔毛浸入枫香液,利用头发丝的弹性绘制圆圈、弧线或短线等,与传统蜡刀相比更加方便灵活。
2.防染材料不同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作为枫香染工艺的主要防染材料,两地枫香液的调制工艺和原理是较相似的,但其中枫香脂和牛油配置比例,以及具体工艺细节会根据绘制的工具、方法、图案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在惠水布依族,首先将采集来的枫香脂(如图3)经过熬煮去水、去渣、凝固等工序处理。惠水布依族主要运用两种绘制工具——毛笔绘制与竹签笔,针对两种工具的不同特点,调配所需枫香脂与水牛油的比例会有所差异。当利用毛笔工具时,枫香脂与水牛油比例为1:1,当运用竹签笔时,再经过熬煮加工,最后冷却为固态状就可以随时备用。
在岜沙苗族,前期将枫香树脂取出后,会与黄牛油按比例配置煮熬。据岜沙滚丙水说,按照自己平时制作枫香防染材料的经验,枫香脂与黄牛油比例大约为2:1。这种配比就与惠水布依族形成鲜明对比,岜沙防染材料中枫香脂(如图4)所占比重非常高。通过考察与采访,笔者了解到由于枫香树脂熔点低、粘性大、防染性能好,所以配有高比重枫香树脂的防染材料,这更便于表现出惠水布依族非常细致的图案纹样[2]108。
3.靛蓝染料不同
对于枫香染工艺中所使用的靛蓝染料,惠水布依族所使用的蓝靛染料,是从蓼蓝、马蓝等植物提取出的色素(如图5)。据当地枫香染工艺传承人杨光成说,为了辅助蓝靛上色,会使用过滤后的草木灰水作为辅助,按照1:100比例对蓝靛染料进行稀释,从而提高染料利用率。此外,据笔者考察获知,现当地所用的靛蓝,都是从市面上集市购买的。
岜沙苗族枫香染所使用的靛蓝染料,则全部为家庭自制。笔者在考察途中,随处可见人工种植或野生的蓝草。当地人从种植蓝草、采摘蓝草、浸泡蓝草提取靛蓝染料,直到最后配制出适合浸染的染液,整个过程都是利用纯天然的植物并结合纯手工方式制做而成。岜沙苗族靛蓝染料,是从蓼蓝植物中提取色素,而不是贵州地区使用最多的马蓝植物。制作染料方法,也是通过浸泡靛蓝植物数天,得到蓝色溶液,之后加入自家酿造糯米酒与草灰水或石灰水,每天搅一次,当溶液呈蓝色或蓝紫色时即可使用。
4.棉布织物不同
作为体现枫香染工艺最重要的载体——土棉布,其选择及处理方法同样也是非常讲究。两地会根据在布料性能、特点等方面不同要求,采用各自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随着现代棉织物的丰富,惠水布依族除使用自织土棉布外,也用在集市购买的薄厚适中、质地均匀平整的棉布。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染效果,惠水布依族会对土棉布进行上浆及上胶处理。据杨昌飞所写《好花红印象》一书中说:“上浆过后的枫香染布还要进行牛皮胶的上胶过程,目的是让枫香染布硬朗、光洁、不打皱、好看。”[1]137
岜沙苗族枫香染所使用的布料,一般是自己织造的土棉布,不同于传统全过程手工种棉、脱棉籽、纺纱线到最终织出棉布,现代岜沙苗族一般会从集市买现成的纱线来织布。织好后,岜沙苗族则会对棉布洗练加工,其过程包含浸泡、漂洗、去除雜质等一系列工序,之后还要在青石板上进行反复捶打。加工好的布面更加平滑,在绘制图案线条时能够更加精细准确。在后期染色时,靛蓝颜色的呈色度会随之提高,染色也更加均匀[1]137。
5.工艺制作不同
(1)图案绘制
在绘制之前,要对枫香液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惠水布依族现在使用电炉加热,通过观察枫香液粘稠程度,调节电炉火力,将温度调整到最适宜状态进行图案绘制。而岜沙苗族妇女的加热装置则是火盆,她们一般会用火盆盛放炭火,在火盆顶部搁置一个铁锅残片用来盛放枫香脂,加热过程中会根据枫香液温度,向火盆中加入草木灰。草木灰可起到隔热作用,帮助调节温度以防止炭火温度过高,保证枫香液粘稠程度适中,便于蘸取绘制。
在绘制时,两地绘制顺序各有特色。惠水布依族会用铅笔绘制大体构图,先确定中心点,再找中心线,之后按照先画中间,再从左到右绘制四个角顺序完成。这是由布依族枫香染图案“四菜一汤”构图布局决定的,这种顺序可更好地兼顾图案对称和结构平衡,同时也会防止手掌蹭到边缘未冷却的图案而影响后期染色效果。岜沙苗族则与布依族截然不同,其枫香染构图是由大面积均匀排布的长直线和穿插在长直线之中的小面积短线及点构成。因此岜沙妇女会根据布的经纬纹理,按照每条线从左至右顺序绘画。先绘制好所有长线条,保证长直线位置准确,之后再填补长直线中间分割出来的空白部分,画上其它图案(如图6)。
此外,在绘制过程中,两地对于绘制工具的使用,也有各自的方法和标准。惠水布依族握毛笔姿势较为灵活,毛笔中锋绘制图案精细处,侧锋帮助快速填补大面积色块。绘制时注重运笔力度、贯气、气韵。局部画错处,可用刻刀刮去冷却的枫香油,再重新描画。而岜沙苗族绘制时,妇女会坐在很矮的小板凳上,在曲起的大腿上放置长条形木制垫板,将土棉布平铺在木板上。绘制长线时左手从下面托起布,右手拿住竹条后半部分,蘸取枫香液。然后将竹签笔前端轻轻接触布面,再顺着要画线条的走向,将长长的竹签笔从前到后,一点点缓慢均匀地按压到布面上。同时,左手配合右手在下方將布托起,控制位置与力度。整个过程要保证枫香液充分渗透但又不会堆积。画短线时,会使用鹅毛笔,和普通笔写字作画方法一样,蘸取枫香液,在布上一笔笔地画出图案(如图7)。
(2)蓝靛浸染
枫香染图案绘制完成后,接着就是蓝靛浸染。惠水布依族枫香染布料浸染会采用多块同时吊染的方式,七天染成一批。吊染时,会在布的一边分几个点,每个点用线绳或铁丝穿好拴在一个木棍上。木棍会横着架在染缸正上方,使下面垂直吊挂的布料展平,吊线露在染料外,布面全部浸入在染料中。浸染时间约120-180分钟,之后通风氧化30分钟,并以此为一个单元,每天重复3次,总共持续6-7天。每天在完成浸染及氧化通风后,还要对布进行清洗,一般会将布放在清水中,用笤帚刷洗干净,去掉染布上的细线和浮色,使染色更加均匀。此外,对于相对特殊的二色染,即成品布为深蓝与浅蓝两色同时存在,当地人会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正常浸染后,取出布料漂洗晾干,对于需要保持浅蓝色的地方再封描一层枫香液,之后再按正常浸染步骤继续染色。
岜沙苗族的枫香染图案是极为精细且密集的直线,这些凝固后薄薄的枫香液是极其容易断裂的,因此,蓝靛浸染是整个工艺流程中非常关键且需要格外小心的环节。岜沙苗族会采用单块手动“平进平出”方式进行浸染。在操作时要保证布料垂直进入染缸,浸入过程中不能动作过急过大,要非常仔细地感受布料入染缸后的状态,避免布料在入水时堆积形成褶皱,破坏布面上精细的长直线图案。在时间控制方面,浸染时间约30分钟,通风氧化时间约30分钟,以此为一个单元,每天重复5-6次,直到呈现出藏青色彩即可完成。
(3)脱脂清洗
完成蓝靛浸染之后,枫香脂及蓝靛浮色还留在布料表面,因此需要对布料进行脱脂浸洗。惠水布依族传统方法是将青冈木烧成灰,再加入清水中混合,使水中富含碱性,然后过滤掉灰渣。将滤好的水烧开,将布料泡煮十分钟左右,过程中要将布料在水中反复摆动,利用100℃沸水,最终使融化掉的枫香脂脱落。然后将布拿到冷水里漂洗,枫香脂遇冷水会凝固粘到一起,布料上会呈现清晰的蓝底白花图案。布依族人会把凝固的枫香脂捞出来重复利用。但现在布依族人也会使用洗衣粉,或在水中放入食用碱脱脂浸洗,这种方法虽更加方便快捷,效果基本相同,但褪掉枫香脂不能回收再利用。脱脂后要进行冷水漂洗,在漂洗时会用棒子捶打布料,提高漂洗的效率,使布料得到充分清洗,整个浸洗过程才算完成。等布料晾干后还会对布料进行碾平处理。在最终缝合成床单被面之前,布依族人会把10-20张整块的布料叠在一起,用石碾子统一压平,这个过程就如熨烫衣服一样,非常细致讲究(如图8、图9)。
岜沙苗族脱脂浸洗方法则不需要沸水泡煮,而是将布料放在冷水中,通过反复漂洗去掉浮色及枫香脂。由于岜沙苗族枫香染图案是细线造型,所以留在布上的枫香脂非常薄且纤细,反复漂洗就可使枫香脂轻松脱落,同时也可清除残留在布上的蓝靛浮色。当原本被枫香脂封住的地方全部露出布料原本底色之时,脱脂浸洗即可完成。因为岜沙枫香染布料绝大部分是用于女性百褶裙上,这种裙子结构要求布料非常长,才好进行后续打褶处理,这种对于布料形状的特殊要求,形成了布料晾晒的独特方法。岜沙苗族会将非常长的枫香染布料与没有图案的普通靛蓝长布一起晾晒,并将布料全部展开,在一块很大空地上铺满,用石头压住长布两端固定进行晾晒,或是将长布一条条挂在木楼前的木杆上垂下来晾晒。在岜沙苗寨,每到染布晾布的时节,场面会格外的壮观。
参考文献:
[1]贾京生,贾煜洲.以田野考察为本 解枫香防染之质——以贵州惠水布依族枫香防染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4):136-142.
[2]贾煜洲.贵州从江县岜沙苗族枫香染工艺考察与研究札记[J].美与时代(上),2015(4):106-110.
[3]惠水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惠水布依族枫香染[M].宜昌: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
[4]贾京生.中国现代民间手工蜡染工艺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贾煜洲,北京服装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编辑: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