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昌
摘 要 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是新時代劳动教育应有之义,在“五育并举”的实现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针对基层学校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现实问题和需求,构建评价目标精准、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评价功能,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劳动素养 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
劳动素养是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观念、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体现。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是深化劳动教育实施、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主要路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好少年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必然使命。
一、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价值
1.落实国家要求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1]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也强调:“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见,劳动素养评价已成为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工作,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和新时代教育评价的现实要求。
2.破解现状需求
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可以改变以下劳动教育的现状。
(1)重局部,轻整体。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是知、情、意、行的整体。一些基层学校在评价学生劳动素养时,要么只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要么只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要么只看待学生的劳动态度,缺乏对小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和劳动习惯等的关注。
(2)重表演,轻内容。目前,一些中小学校没有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更谈不上科学的劳动教育分工、有效的劳动教育措施。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常常沦为个别年级、个别班级、部分学生参加的“劳动表演”和“劳动仪式”,没有评价到实质性的劳动素养内容。
(3)重结果,轻过程。一些学校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一方面还是习惯于从甄别和选拔的视角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终结性评价;另一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淡化了对过程性评价的关注和投入。这与《总体方案》中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是相悖的。
(4)重专项,轻融合。劳动是一门跨界融合课程。微观上,我们不能只看到小学生在劳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表现,也要看到他们在语文课上的劳动态度、科学课上的劳动能力、美术课上的劳动感觉、音乐课上的劳动情感等。
3.践行学校追求
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既应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应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如笔者所在的合肥市屯溪路小学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求是、平等、博爱、自由、担当等良好品质的英才少年。评价小学生个人卫生、个人事务的有效处理,恰是衡量其是否具备“独立”能力的基本参照;公益性劳动、服务型劳动,也是观察他们“担当”品质的绝好载体。评价和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特色。
4.满足学习诉求
小学生参加劳动教育要通过客观、科学的劳动素养评价重新认识自己,然后自主地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最终赢得外在标准或内在标准下的更好的自己。
可见,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既是严格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破解劳动教育评价难题的规定动作,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提升学校文化理念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要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素养评价的研究成果和综合素养评价的成功经验,着力于评价目标精准、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
1.评价目标精准
评价目标的核心,应该指向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而劳动素养又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认为:“‘劳动素养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行程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的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维度。”[2]“狭义的‘劳动素养则专指与劳动有关的知识、能力、习惯等。”由此看来,劳动情感、态度是劳动素养的内在动力,劳动习惯、技能是劳动素养的外在表现。
评价目标既考虑目标维度的完整性,又考虑目标维度的具象指标化,兼顾到对小学生身体上“行动”和心理上“心动”的全面评价。
①“劳动态度”维度中有5条主要指标,包含劳动意识、劳动尊重和劳动责任三个方面。重点考量学生的精神世界,检测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最终是为了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诊断,帮助小学生形成热爱劳动、敬畏劳动、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
②“劳动习惯”维度中有5条主要指标,指向自律劳动、安全劳动、完整劳动三个方面,重点是指引小学生在真实的劳动过程中,学会“担当”自己的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其中第1条的“应该完成的个人卫生”即为“劳动技能”维度的第1条指标,这里重在引导学生养成“每日坚持”的自律良好习惯。
③“劳动技能” 维度中有5条主要指标,结合低段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劳动清单式评价,侧重劳动广度的覆盖性和劳动难度的适应性。
为了提高评价目标的可操作性,“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三项评价目标中的5项二级指标不做权重分配,根据整体表现可以评出A、B、C三个等级。每项目标也不做权重分配,根据整体考量评出学生劳动素养最终等级。
2.评价内容多维
評价内容应基于劳动教育的真实环境,围绕两大方面进行关注。一是围绕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考察探究”四个领域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二是围绕学校的劳动清单,对“做好自己(包括个人卫生、物品整理)”“帮助他人(包括卫生工作、家务班务)”和“奉献社会(如小区公益)”三个领域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评价目标的指引下,评价内容应该追求结构化、简单化。劳动教育清单”基于“为谁劳动”的视角,充分借鉴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培养“英才少年”的价值品质精心制定。
两大方面的评价内容,强调考察小学生在不同的劳动教育场域中的表现,保证学校评价内容没有重复交叉和“真空地带”。关注“课程目录”中的内容,是侧重评价小学生在劳动课学习中的真实表现;关注“劳动清单”中的内容,是侧重评价小学生在日常劳动中的真实表现。两大方面的评价内容涵盖各个年级段学生的所有劳动内容,真正实现评价内容全覆盖。
3.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即使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视角的评价主体也会有不同的判断和解读;即使评价标准得到了实验样式的控制,学生的客观身体条件和主观动机水平也无法得到精准的判断,如增值评价的结果也有可能失真。所以,评价主体多元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要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现状,积极开展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和社会参评的多元化主体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多方位、多角度的碰撞和反思,更好地认识自己。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也是充分利用各种劳动教育资源,发挥家庭和社会机构支持劳动教育义务和协同责任的有力举措。
4.评价方式多样
(1)重视过程性评价。劳动成果固然直观易评,但劳动过程更为真实、客观。终结评价虽然简单,但关注过程更有意义。评价应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坚持做好劳动教育的课堂观察,留意学生全天候的劳动表现,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袋,全面记录学生在劳动“知情意行”方面的整体素养。
(2)加强增值评价。可利用纸质或电子的劳动素养单,用心追踪和记录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劳动素养表现,并从“劳动素养基础”和“劳动努力程度”两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增加值”和“净效应”,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努力方向和改进策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且目前研究成果尚不是很多的领域。
(3)革新评价载体。单一的分数评价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的评价需求。低年级的小学生可用奖状、表扬信等评价载体;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可用图案、符号、评语等评价载体。学校要顺应智能化时代,积极搭建智能平台进行数智化评价。
(4)关注融合教育的评价。《意见》要求,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还要注意评价不同年级段的小学生在综合性课程学习场景下的劳动素养表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
[2]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