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沙沙
财务内控管理是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建设都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尤其现阶段正处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并且受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与以往相比,财务管理工作有了较多变化,财务内控管理更凸显出重要性。事业单位需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管理中,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权责划分,降低财务廉政风险。事业单位代表着国家行使相应的权利,为人民大众以及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通过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更好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相关工作权责关系的明确划分,加强资金管控,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率,并利用公开公正的监督方式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有效防范事业单位财务廉政风险。第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工作职能,其自身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服务能力和工作目标的实现。通过财务内控管理能够更好地帮助事业单位在内部建设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合法合规,及时发现和解决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保障[1]。第三,提升财会信息的准确度。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准确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基础之上,通过财务内控管理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有效排查和处理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失真、账务造假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各相关账务资料都符合相应的要求和规范,用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支持事业单位财务管控目标的实现。
意识决定行为,内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内控意识,不断提升和创新内控思想。将财务内部管控管理工作的成绩成果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培训教育,不断巩固和增强理论技能基础,提升综合能力。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标准,因此在现阶段必须结合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管理制度。第一,完善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和执行是财务内控管理中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对于预算的编制必须制订相应的标准和制度,规范预算编制流程,确保预算编制合理科学,避免出现资金滥用、资金流失等问题。在预算编制中,必须全面结合事业单位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需求和实际情况,与各相关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资金的申请支配,制定更加准确科学的预算方案,不断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还需要结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管理,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完善(见图1:预算管理要点示意图)。第二,做好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定期核查检查,对于每一笔收入及支出都必须按照财务内控制度与流程进行审核与记录。在核查中存在资金款项来源或者流向不明的情况,要迅速与相关责任部门及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及时处理和解决,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第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使用登记制度,实时管控,以免产生资产外流等问题。在具体制度实施中,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详细记录台账,所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都必须得到相应权限责任人的审核和批准[2]。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信息交互,掌握资产使用情况。第四,构建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互相制衡,互相监督的监督制约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财务内控管理必须围绕监督制约机制原则,进行相应制度的构建。一方面需要遵循相应规定要求,做到“岗位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相应的牵制效果,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对于财务审批授权进行规范,明确权责,将内控任务细致划分到各部门及相应责任人员。尤其对于支出、审核、审批等重要环节必须进行清楚明确的职责说明,限定相关部门及人员的权力,禁止越级审批或者越权审批等问题的出现[3]。同时,发生问题时依据责任划分说明迅速找到相应的负责部门和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损失和影响。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稽核制度,设置专职的稽核岗位,切实确保财务内控中监督制约目标的实现。
图1 预算管理要点示意图
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岗位来进行人员配置,以此来确保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由于各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在具体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因信息沟通交流不及时或者信息对接失误所引起的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财务内控管理中加强沟通交流机制和体系的建设,畅通沟通交流渠道,提升整个财务内控管理部门的联动性和工作效率。一方面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通过构建一体化信息交流平台为财务内控管理信息交流提供畅通渠道。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好软件建设,通过制定制度、编制流程规范等为信息交流提供制度保障和工作指导。
在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风险,比如政策调整、市场变化、资金配置不合理等等,这就要求在财务内控管理中,必须做好针对各种风险的评估和防范。通过对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通过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财务活动中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和问题进行分类分级,评估其影响大小。然后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管控措施,并落实到具体财务内控工作中,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例如,在进行预算的编制和支出管控中,对于预算资金的支出量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审核其有无超预算或者不合理支出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才能够进行审批[4]。此外,在风险防控工作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对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权限等进行限定,全面确保风险管控计划及目标的实现。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管理中,通过构建信息化的管控体系和管控平台,积极进行各种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部署,全面加强财务内控管理[5]。首先,做好相关从业人员信息化的培训教育,增强其法制安全意识和综合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全面落实岗位分离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安排,审核、数据输入、文件输出和计算机操作都必须做好岗位分离,并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避免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出现数据丢失或者被盗窃等问题。除此以外,还需要合理应用相应的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有效避免病毒、黑客等侵入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事业单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能力,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目标,必须从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入手,做好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从增强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加强财务风险评估防范等多方面入手,有效把控财务内控管理中的要点和关键,不断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控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