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一流”引领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1-09-16 05:26于非非刘志刚张静牛素芳申玉春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生教育

于非非 刘志刚 张静 牛素芳 申玉春

广东省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52408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基于这一战略考量,党中央做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1]。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自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递增,研究生总数量迅速增加。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人才,在我国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举起轻重的地位。但随着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人才的重要来源,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是亟需我们解决的难题。

2 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薄弱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是科研创新队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但很多研究生并没有深入领悟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却让自己在科研工作中充当了技术工人的角色,被动完成导师布置的工作。课题完成中,由导师构建研究框架、规定研究内容,甚至设置实验方案;而研究生则不善于突破成规,不善于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于是照单全收、照单炒菜,这逐渐磨损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降低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2 研究生教育过于封闭

研究生教育是对专业知识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学习,但学习领域不会因为研究的深入而变得局限。目前,很多研究生只专注于自己的课题内容,一门心思只希望实验成功,闭门造车,对他人的研究课题不闻不问,对课题之外的报告、讲座都不感兴趣。殊不知毕业后很难找到与自己课题完全对口的工作,一时给人读研究生无用的错觉。实际上,学校和导师应该创造交流的平台,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其他课题组的成员、校外科研团队,甚至国外的科研工作者进行广泛交流学习。懂得走出去,敢于走出去,让自己变得渊博起来,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个领域内。

2.3 研究生毕业后难以融入社会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按要求顺利毕业,更不仅仅是为了发表一篇文章、申请一个专利,而应该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很多时候研究生教育只重视科研能力的加强,没有注重其它素质的提高。这部分研究生在踏入社会后在独立处理问题、协调组织成员工作和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表现出弱势,表现出明显的短板,工作上难以独挡一面。实际上,研究生融入社会的障碍,无论从现象存在的普遍性还是从严重程度看,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把创新作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目的

科技的发展昭示着,创新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坐拥老祖宗留下的无数知识瑰宝,但是目前我们的科技水平却仍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了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科学技术创新是解决科技落后的最重要力量,我们要把科技创新贯穿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中,而研究生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创新。

3.1.1 研究生培养理念的创新

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思想更加成熟,专业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更趋明确,在选择课题时需要充分尊重研究生的自主选择权利,与研究生个人进行充分协商确定。在课题的完成中,改变以往研究生充当技术工的角色,在设置研究方案时让研究生起主导作用。在遇到问题时,导师放手让研究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指导和修正,逐渐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主动性和创新性。总之,研究生教育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不要以课题的完成程度和成果的多少为衡量标准。

3.1.2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

设置弹性学制年限。目前正常情况下,硕士的学制为3年,大部分研究生会在3年期满毕业。但是,实际情况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很多客观和主观因素会导致学生不能按期毕业,比如课题进展情况、学生自身能力和学生求学态度等。也有很多学生会因为自身努力、学习的连续性等而提前完成任务。导师对于杰出的学生往往扮演严师角色,精益求精,希望学生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但对于懈怠的学生却不得不扮演慈父角色,降低要求,努力促成其顺利毕业,这实际上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对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不应设置硬性规定,杰出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懈怠的学生则要推迟毕业或不授予学位。

提高文献阅读和学术交流所占的学分比例。专业创新能力来源于专业知识的大量积累。研究生学习除了课本,需要阅读专业著作和文献,因为这些文献代表了学术前沿。只有读了足够量的专业文献,才能入行,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研究生学习的国内外文献一般要达到每周3篇以上,毕业时能读到500-1000篇,且要做到保质保量,才能厚积薄发,为创新能力提供基石。学术交流是产生灵感的有效手段,大至国际学术会议、小至课题组内部讨论,都可加强学生对领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应该以学分的方式固定下来,以确定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3.2 把开放作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时代要求和重要手段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坚持敞开校门办学,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

3.2.1 研究生教育需要“走出去”

首先,研究生导师要走出去。高校可以有计划分批次地委派研究生师资到世界一流大学访问学习。通过交流提升学术水平,通过交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主动对标一流,找准差距和不足同时,教师也需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掌握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给研究生正确的引导和前沿的指导。正所谓名师出高徒,研究生导师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其次,研究生要走出去。要拓展研究生留学和联合培养项目,让有条件的研究生进入海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学习提升,促进交流、开阔视野。同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推动研究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锻炼学习,为步入社会奠定基础。这对于研究生日后择业、与社会接轨具有很大帮助。

3.2.2 研究生教育应该“引进来”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还需要将海外的优质生源引进来。目前,通过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我们已逐渐引进不少外籍研究生,这些学生主动性强、适应性强、表现优秀,有的甚至发表了高档次文章,效果很好。另外,这些海外研究生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帮助国内学生打开视野。因此,鼓励研究生“引进来”,这种形式不但可以加强合作,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优势互补和协同进步,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3.3 把均衡培养作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研究生教育中存在一系列失衡问题,失衡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当中存在发展的短板。根据管理学的“木桶理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往往不是最长的“木板”所决定的,反而是最短的“木板”所决定的。

3.3.1 研究生成长要德才均衡

传统研究生教育注重“才”的培养,而对“德”的培养相对较弱。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把思想政治培养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和民族自信心;需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衡量自己行为的准绳;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舒缓学生对于课题、就业、个人生活等过度的焦虑或抑郁,减少偏执极端案例的发生;需要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磨练学生的意志,减少学生初入社会的种种不适。总之,努力让研究生精神成熟,德才兼备。

3.3.2 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均衡

研究生不应只会研究,还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这种能力对一个人的日后成功至关重要。学校和社会不能一味地追求过高的“学术水平”,学术型人才不是学校的唯一目标,要知道这些研究生最终是要进入社会的,很多要充当企业中层和管理人员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应与教育的终端用户(生产单位、科教单位、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密切接轨,教育过程中邀请尽量多企业家、科学家、教育家、行政领导等参与指导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