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2021-09-16 04:44田美霞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田美霞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智能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普及,几乎每位当代大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或智能便携设备,他们是非常活跃的网民,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便携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不仅方便快捷,随时都可以查询相关信息,随时随地地学习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逐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互联网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也必须融入互联网。

1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和育人优势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它除了具备传统网络的交互性和及时性等本质特征,还具备了“随时随地”的新特征。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借助便携式移动终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上海量资源,并能实现互动和双向交流,而不再受有限网络限制,也可以将互联网上各种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电子书、期刊资料等存储在便携式移动设备中随时随地查看和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把握移动互联网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客观认识运用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进而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做好育人工作。概括来说,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具有以下特征和优势:

1.1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乐于体验新科技技术带来新成果的充满朝气活力的群体,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喜欢通过手机上网或智能便携设备来及时交流、学习、沟通情感。移动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得原来只限于学校的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球的、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1]。

1.2 移动互联网络沟通的及时性和交互性

和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相比,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师生及时交流、进行情感融通的机会。对学生而言,交流探讨、诉求反馈、心理咨询、协作学习等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疏通;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针对性教育,对学生的沟通和教育更具实效性,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3 移动互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便于查询等特点,海量的移动互联网络信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学科前沿理论,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有效增强思政教育者的工作效率;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随时随地浏览、选择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有助于学生能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

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对于正在不断修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突破了时空限制,一方面它让学生随时随地查询和接收信息,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也给予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悖的不和谐传播提供了载体,随时随地在线的特性大大增加了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各种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诈骗、谣言传播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因此移动互联网既有优势,也有负面影响,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观念滞后、新媒体技术落后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停留在研究和讨论网络教育时代,对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非常陌生,更谈不上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各项优势特征了。

2.2 导向监管薄弱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开发表个人见解的平台,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大学生经常通过手机或智能便携设备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意见和情绪、进行热烈讨论。一方面,青年学生常常会做出非理性回应,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另一方面,大学生辨别能力、认知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容易受网络导向,受不良信息和谣言迷惑,甚至受网络诈骗欺诈。导向监管的薄弱问题,给高校的稳定带来影响[2]。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总体思路及实施途径

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特征,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括来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总体思路及实施途径包括:

3.1 把握移动互联网舆情动态,建立舆论引导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生成与传播速度极速,要引导学生科学看待网络舆情,帮助他们提高抵抗不良信息能力;积极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比如可以通过相关课程教学或专题讲座,突出网络道德和网络违反案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具体途径有:

3.1.1 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或在影响较大的网站上,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相应栏目中,积极发布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以形象、直观、情感的力量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接受熏陶和教育。

3.1.2 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现状调研等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网络活动,来直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3.1.3 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创建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手段,突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大学生党员可以随时关注党中央的系列讲话,与时俱进,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从而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党章和中央的精神。

3.1.4 建立“思政教育”相关微信群和qq群。成立思政教育服务和学习小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或党员学生定期推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专题到微信群或qq群,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师生增强互动,思政工作者可以及时对学生提出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给予解惑,为思政工作者与学生“点对点”交流提供更为直接的平台,提供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实效性[3]。

3.1.5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性,鼓励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微视频,将学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成果等上传云端,展示自己,分享自己成长经历和心得体会,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3.1.6 将学生思政教育融入“三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第一课堂”课程思政主渠道、“第二课堂”主阵地和“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大舞台,将“三课堂”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课堂”联动,为社会培养新时代有高尚品德修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2 拓展思政教育者素质,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责任意识高、业务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应用的移动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学校必须对这支队伍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

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2.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融入移动互联网,去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培养参与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意识,体验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空间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发展变化,认真研究大学生移动互联网生存规律,及时了解移动互联网络带来的新问题,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应变能力。

3.2.2 掌握移动互联网基本的网络知识,掌握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掌握网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

3.2.3 转变教育思维,和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创新教育方式,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发挥要“引导者”作用,并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得传统单向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被“双向互动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取代。传统的“封闭式单向灌输”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在“封闭式单向灌输”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和中心,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学生则是配角和听众,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种关系彰显了教师“教”的角色的能动作用,却忽视了学生“学”的角色的存在意义。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教育”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使得传统单向的“灌输式”思政教育方式逐渐被“双向互动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取代,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动。

3.2.4 责任心强,善于交流,有全面教育意识。能在网络中积极耐心地和学生进行沟通,线上线下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鉴别网络信息性质、实现虚拟和现实角色转换、自我控制等能力[4]。

对于高校而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对社会影响的深入,移动互联网成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工具,会不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出发要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创新,争取把握主动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载体,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