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学习理论与思政课结合问题的探讨

2021-09-16 12:40:37潘慧遇洪涛
河北画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理论

潘慧 遇洪涛

长春科技学院

高等教育思想政治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授课周期正处在大学生“拔节孕穗期”,根据学科特性及大学生群体特质,亟须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探寻一条信息时代之下新式教学方式,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内生性动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增强其主体性、自主性、自控性。

一、自主学习理论与思政课结合的可行性探索

自主学习(autonomic learning)理论是1981年由Henry Holec首先提出,概述而言即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愿意负责。自主学习理论就其特点而言,笔者认为重在三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即在学习中建立觉察主体存在,完善主体的独立;第二,学生主体意识投射在学习客体上,有针对性选择且可控;第三,在整个学习过程能够对自我主体、学习客体的时间、节律、数量等进行可调节;其中自我主体意识的独立是基础,能够在独立自我之下进行学习活动是自主学习的本质所在,学习过程自始至终的自律是自主学习显效的保证。三个基本特征构成统一整体形成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式微的大形势下,将自主学习理论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正是尊重个体差异,强化、激活学生内部要素,对学习行为、学习体验深层改革的路径探索。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交隔离迫使教育作出大跨步改变,原本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被慢慢取代。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发展则为教改提供了土壤。内、外因相互作用、课程宗旨与时代主题相契合,才能构建真正的思政课教学。

党和国家以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思政课要做到“八个统一” 。这意味着思政课既要抓住授课的主要矛盾,又要遵循时代脉动,避免因循守旧。

自主学习理论与思政课的结合正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原因有三:其一,前文对自主学习理论基本特征的提炼,证明自主学习理论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内涵相一致,符合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在思政课的应用,将教学整体视为“项目”进行架构,主旨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设计关键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时,侧重学生获得感。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自上而下灌输,而是偏重创设适宜的环境——授之以“渔”,给予学生成长权。师生互动互利的良性沟通和协同,便宜学生寻觅自我开发机会、主动发现胜任力差距。整个教学活性落实在激发学生的自体诉求、自我学习节律和自身能力发挥;其二,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作出国家层面的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纵向强调长程持续小、初、中思政教育,横向着重浸润式点滴之功。由此,更为高等教育思政必修课创造更充分、更完备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自主学习理论与思政课的结合“恰逢其时”。笔者选择依据课程内容切分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课程思政隐性辅助输出,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其三,自主学习理念可以“柔化”学生思政课就是“说教”惯常认知,避免传统教育强力灌输导致的“排异”现象。以交付成果为导向,精度匹配相应理论、知识、实例,通过刻意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此方式浅层意义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非线性增长”,更深层意义在于思想意识定向、正向的教育。

总之,从学习技能的锤炼到知识、能力的拓展再到学生精益求索的斗争精神、团队协作的奉献精神、为交付成果不断修正的革命精神的培养,自主学习理论和思政课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但可行性极强且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多维多元。

二、自主学习理论在思政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尝试自主学习理论与思政课的结合以来,思政课具体教学一直处于不断被分解重构的状态,创新式教学虽并未与传统教学彼此势若水火。但是,传统惯性构成的固化思维仍然存在。打破闭环,由低带宽、弱连接的信息和知识推送,转变为学生自体积极、主动输入到实践性输出,保持“教”与“学”的默契和产能,存在亟须克服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权威地位的转变

传统教育模式教师“位高权重”,教学以讲授为主,知识自上而下流动,教师穷极所能细致、深刻、全面。学生作为受教者,主体作用和个性差异很大程度上被抑制,甚或养成“拿来主义”习惯,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不利,可谓弊端重重。新的教学尝试概括来说必须由教师主导、学生发挥自体主动性,以任务为导向多边交流、协同合作,最终输出学习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首先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教练,为学生提供前进方向,对学习交付成果负责;其次,教师应给予多方面支持,促使学习小组内部常态沟通,互相积极配合;再次,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需求、发现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遇“关卡”,使学生获得及时指导和及时反馈,并将其转化成学习动力;第四,教师时刻保护学生学习成果输出意愿,帮助学生丰富并高效完成成果输出;最后,教师须放弃绝对评价权力,评价权限部分移交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评价责任,以保证考评管理公平、公正、公开。

教师身份、地位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和学习参与度强弱,学生学习节律的养成。须破而后立,双向共治。此举虽与传统的教育观迥然,却可促教学呈现开放、包容状态,推进思政教育教学发展。

(二)“法不禁止即自由”的预防

自主学习理念与思政课结合过程中,虽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在大学生中间普及,各种学习资料俯拾皆是、触手可及。一方面思政课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打卡”、H5、B站、QQ空间、网易云音乐、抖音、快手等多样素材,进入课堂,以新颖的方式抢占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和课堂参与度。从另一个角度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地并让学生持续受益。但另一方面,根据自然主义学习方法的判断,学生善于向教师模仿进而应用在自身。然而,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还不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独立不偏颇的判断力和强烈的目标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搜集、使用资料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需有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加以限制,避免“法不禁止即自由”。具体做法有三:

(1)基于任务的学习。教学设计时需要指定任务。确定由学生独自完成或以组建团队的形式互助探究。要点在把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的学习设置到任务情境中,以任务“驱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这样能确保学生在主动探索,寻找完成任务的资料时保持强烈清晰的目标意识。

(2)节制探索范围。大学生群体还处在三观养成阶段,信息获取、资料鉴别能力有待提高。如何有效获取特定资料、评估与使用所需资料、组织与有效应用资料等方面还略显不足。解决方法依赖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搜集负荷过重、信息过载、资料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加以事前指导。既能保证学生主体意识投射在学习客体上,确保资料足量、保质,又能使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资料有针对性选择且保持冷静客观的学习、研究状态。这也符合自主学习理论基本特征的第二个方面;

(3)注重任务整合。毫无疑问教师在设计各个任务点时必须令任务具体、明晰,然而缺点也显而易见。单个任务间必然分散,如机器零部件若不纳入系统难以鉴别。此局限,需要教师根据思政课特定学科“肌理”加强教学设计统领作用予以化解。将呈独立、发散的具体任务规整,辅以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带领学生将局部任务纳入教学整体框架,并潜移默化构建学生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强化思政教学高、质、效。确保所有教学质素在整体之下、一定之规、方圆之内合理铺陈推进。确保高标准和针对性相结合、创新形式与提升内涵相结合、问题意识与灵活处理相结合、理想信念与探索精神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三)政治站位的明晰

自主学习理论与思政课的结合既有系统深刻的理论基础,又存在复杂多变的操作规则和呈现形式。但必须明确的是,思政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将信息材料萃取为显性知识再转化为隐性能力的过程中基于信仰至上的思想站位。“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1]思政教育在网络多元价值观呈包围形势的严峻环境下,把握正确政治站位必须放在根本性的战略位置。无论教育模式如何不断创新,还是教育技能、方法如何层层迭代,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不能因新的教学理念的应用、教育技术技能的整改或者线上线下课程融合、而弱化其学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具体知识要放在现实复杂话语场域才能凸显其有效性,思政课尤为如此,必须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向、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坚定的政治站位,从知、情、意接纳、认同指导思想并为之服务。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理论和思政课的结合基于底层逻辑融合条件具足,虽存在诸多问题,但相应存在解决方法。

现今,高校思政教育宏大格局在国家科学的顶层设计、地方特色育人方针的统领和布局下已然就绪。新形势新气象教育教学工作要把脉前行进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保持自我革命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教育理论融入教学实践。“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所以“吾国之社会,……唯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尤以自觉而奋斗耳”[3];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始终铭记思政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凸显、本质和显扬其潜能,将一线教学工作做细、做好、做实。以变革之活力涵养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力,顺应未来发展潮流,为国家为党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