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翼菲
湖北美术学院
水彩画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与探索,其绘画的表现形式愈发多样,相较于其他画种,水彩画灵动洒脱、轻薄透明的特点尤为突出,但其不易遮盖与涂改,也使得水彩画在创作上受限。运用综合表现手法,吸收与借鉴其他画种的优点对水彩画的创作尤为重要。
创作是表达画者情感的途径,纳比派绘画以其绚丽的色彩,图示的语言被人熟知,在水彩画的创作中将纳比派的绘画语言与水彩材料本身的特性结合起来运用,不仅能拓展水彩语言的美学价值与设计思路,也可提升水彩艺术的表现魅力。
纳比派,法国的艺术社团,1891年出现于巴黎。纳比一词出自希伯来语,是先知的意思,该派以革新绘画艺术为标榜,主张在理性和感性的领域里,对自然进行“重新安排”,强调创造诗意的现实,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和象征意义的表达,注重审辨色调及单纯与变形的法则。
纳比派的代表画家博纳尔 ,其绘画在多元化的世界和艺术潮流中,以自身内心的独立性,对绘画进行了综合性的探索,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体验,在继承印象派 色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于艺术极强的敏感性,赋予画面象征意味及人生感悟,探索画面结构的有序和持久。他绘画的表现题材多为身边的亲友,画面温馨和谐,受印象派绘画弱化线条的画面处理方式,他的作品中也放弃了僵硬的绘画轮廓,人物常常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情感贯穿画面始终,他的绘画色彩同样受到印象派艺术的影响,但又不完全拘泥于科学性的色彩研究,更多地关注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联。他通常将色彩作为画面的中心要素来表现,将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最大化。
细读纳比派绘画,画中有意味的构图,斑斓的色彩、写意性的笔触、奇妙的光影,构成了纳比派独特形式语言的魅力,形成了具有浓厚装饰性的风格,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韵律感和微妙的和谐。
画种各有特性,这特性也就是画种独立存在的价值。水彩画作为以“水”与“彩”为交融媒介的产物,其水的韵味和彩的透明性应该得到强烈体现,这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艺术面貌和审美价值之根所在。水彩作品中如果忽略了“水”与“彩”的巧妙运用就势必消减,甚至失掉了画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
水彩画的独特性被广泛的了解在于技法的多样,一直以来水彩画家不断地通过技法的研究来弥补水彩画的局限性。市面上水彩类图书大都是教授水彩技法,随着水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技法的研究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从简单的撒盐,油画棒留白到现在用于制作水彩特殊技法的材料越来越多,绘画的形式语言不断丰富的同时,绘画最实在本真的情意却往往被忽视。
至于作画技巧,我们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至少是不太重要的。按照我们的观点,艺术同他毫无关系,唯一的独创性是由素描的风格和每位艺术家的特殊洞察力所构成 。艺术本身是体现生活的,笔者认为传达给观者的绘画情感和思想在水彩画的创作中更应该被重视。
艺术来自生活,来自艺术家对生活的真诚体验和感悟,艺术家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关注社会,体会人生,感悟大自然的博大气息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就水彩画而言,水彩对于技法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升华内容的技法可以融入作品之中,但是盲目为了技法而技法则并不可取。
水彩画的创作题材大部分是以风景,静物为主,写实居多。相较于油画,水彩画的创作思路较窄,稍显单一。长期以来,水彩画一直以“小画种”的身份存在,并没有受到主流画坛足够的重视,加之水彩本身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油画那样更好的兼容性,水干得快,轻薄透明,不便于涂改,所以一直以来,对于水彩画的创作离不开“小幅”和技法的限制。
对于水彩画的创作,思路要打开,不能仅仅局限于描绘和再现事物。中国绘画历来主张“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统创作意识,就这“似”与“不似”的层面而言,可否拓宽些?我想太似未必就媚俗,不似也未必即欺世 。
关于水彩画的创作,在思路上要打开,不能仅仅局限于描绘和再现事物。拓展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可以从其他画种上进行思路的借鉴和创作引导。
油画与水彩画同样起源于西方,最初水彩也是因其携带方便,易出效果的优点而作为油画创作的前期准备而发展起来,两者在绘画思路上有一定的共性。不同于中国画的强调“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西洋画重结构与光色变化,强调空间感与色彩感。水彩画与油画画法颇为相似,油画以油来调和,由深入浅塑造画面,强调体块关系,水彩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由于水彩不常用白色,覆盖性不如油画,所以在绘画步骤上由浅入深来画。二者观察方法也有一致性,都是强调以扎实的素描能力为基础,强调造型结构与透视的重要性,艺术语言是相通的,绘画的思路可以借鉴。
纳比派绘画继承了印象派式的色彩感受,但又不仅仅是再现自然。其代表人物之一博纳尔的绘画通常是在观察模特之后利用记忆来创作,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场景中最印象深刻和打动艺术家的元素,也给画面带来了很多主观性的观念,给艺术家的创作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动态夸张,充满隐喻,色彩丰富。白色是博纳尔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整幅画面中张扬而丰富的色彩与大片的白色形成一种张弛的效果,色块与笔触间构成了画面的平衡关系,画面有松有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节奏感。
纳比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维亚尔 也擅长于描绘生活场景,相较于博纳尔的绘画,维亚尔在体块塑造上更加鲜明,亮部与暗部明了概括,用笔简洁有力,视觉冲击力强。他更像一位图形设计师,对形体的构造极为讲究,“几何”的概念蕴含其作品中。同样不能忽视的便是其色彩的整体性与平面性,他倾向于通过色块与图案的搭配组合来增加画面色彩的丰富性,具有欧洲特色的家居环境常出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在色彩的表现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纳比派绘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色彩的丰富性,每一块颜色是一个整体,但又富有变化,多变的色彩通过补色与对比色彩的搭配和碰撞,产生出奇妙的吸引力。在纳比派的作品中,色彩具有情感性,这是其区别于印象派色彩最大的特点。色彩也应是创作中最应被重视的元素之一,怎样用水彩画的语言表现色彩的整体性的同时又有丰富的变化,这是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水彩画讲究一气呵成,对画者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由于水彩“水”的不确定性,造型与颜色兼得就需要不断的尝试与经验的积累。在用水彩画吸收油画观念创作的同时也要把水彩本身的特性发挥出来,那就是“水性”。何为“水性”?水彩画最独特的地方便是利用水而产生的随机效果以及色块的虚实变化,大虚大实的效果在水彩画中格外适用,颜色的交融、虚实结合的效果让水彩画更加灵动自然,这种虚实的效果刚好与博纳尔运用白色的观念相契合,增强画面的节奏感。所以在水彩画的创作中既要吸收纳比派在造型方面的变形与色彩观念的同时也要运用水彩本身适宜虚实结合的特性,将水彩的特点突出出来。
在博纳尔的绘画中,阳光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与其相伴的便是阴影的存在。其往往将人物安排在周围的环境中或者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大片的阴影中,这种将主体融入于画面色块中的手法是非常个性化的,画面并没有照搬现实,只是其个人的主观表达。纳比派画家的共同之处便是对画面有着很强的主观性。作为观者,会被作品本真的情感所打动,丰富的色彩运用,塑造出不同的画面氛围和情绪的同时引起了观者强烈的情感感受。
绘画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方式的展现,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进画面中,主观情感的表达在绘画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水彩画的创作,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质朴的情感表达方式。
现当下新型的水性材料、特殊肌理及技法的研究使得水彩画的画面表现语言得以极大地拓展,新材料的注入可以辅助画面的表达,丰富作品,这也引导了一部分画家更加注重于画面技法和肌理的探索。当代的水彩画已经不再只具有轻薄透明的特性了,它抛除了材料的限制,这种限制也在不断地减小,水彩也可以表现厚重、丰富的画面效果,综合手法的运用使水彩画的创作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但相较于材料的堆叠,技法的过度使用,自然总是更能打动人的,合理适度的手法运用可以丰富水彩画的表现语言,而更本质的部分应在于将水彩画创作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内容本身——研究构图、色彩与情感表达上。一幅作品,创作者只有将自己最本真的东西表达出来,通过画面将其自身的情感性和观念性表达出来,才是真正打动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