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璐妍 张春英 张育茂 李圣岚
【摘要】十九大农村工作概要报告中首次正式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推进乡村现代农业建设振兴协调发展重大战略,要彻底实现民族乡村经济振兴首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民族村庄落后的基本面貌,将村庄治理与乡村改造相有机结合,坚持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1]。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精神文明体系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大全区乡村文化风景园林绿化景观规划项目建设的推进步伐,以实现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最终目标。基于此,文章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背景下,提出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体系加以结合运用于乡村实践,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文化景观园林建设目标提供了具体的管理方法论和管理实践。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中国古典园林; 理论; 实践
【中国分类号】TU-80【文献标志码】A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乡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乡村的绿地以及景观为了维持乡村的生态平衡和达成有机的城乡结构的建设以及延续地域之间的文化、进而保障农业正常发展和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等,其起到的作用也受到更多地关注和重视[2]。对此,应在研究与实践中,针对性解决当前乡村缺乏全面的统筹以及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失去传统文化特色而导致原样照搬城市建设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运用,助推现代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1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1.1 战略背景
乡村振兴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于农村地区变革而提出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通过建设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3]。
1.2 乡村振兴的途径
鄉村振兴战略应是全面且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它需要从根本上去发掘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理想价值,也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地针对每一种乡村价值目标提出相应的实现途径,以期对所提出的各种目标进行实施与巩固。
(1)需要建立和完善更加规整的政策与制度。“三农”问题依旧是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攻对象,农业和农村所具有的生态服务、社会保障、文化历史传承等价值也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因此,除健全市场机制外,需要以政策和制度相结合的形式来促进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与战略实现。
(2)通过各项建设辅助乡村经济价值的提升。乡村的发展应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乡村产品的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带着创新的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加快深入实施推进中心镇、重点大中小城镇建设项目试点建设,充分利用并挥发它们在增强我国城乡信息网络中的功能,加强以保护城镇环境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管理的基础配套设施等,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3)结合群众力量有效提升乡村的社会价值。农村社会保障系统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生活、医疗、养老和安全四个方面全方位深入搭建共治平台。通过地方认同感构建和完善乡村社会组织,调动村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协助村委会构建自我治理、经济行业、社会中介、基层公共服务性、群众团体等多元化的组织结构体系,完善行政管理。
(4)全面美化乡村生态空间提升生态价值。在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仍需保证“农地农用”,即乡村的农地只能作为农用,不可作为其他用途。保持乡村发展现有的优点,改善存在的不足之处,当人类与自然和谐促进与相处时,才能有效实现乡村生态价值的大提升。
(5)从根本上提高乡村品质与文化价值。乡村振兴发展不但要保护特色居住生活的传统风貌,更要在发掘地方文化基因,以及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性配套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以及文化创意等具有特色的产业,满足人们的乡土情怀。
1.3 乡村振兴的优势
不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状态,在不断实现创造发展的同时,也要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物质财富的需求。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来看,在乡村的发展变革基础上建设美丽中国有着以下三个优势:
(1)人文内涵与技术指标的互换成为项目的重要特征。可以深化完善以往的城市规划,解决乡村建设过于重视土地利用指标,采用机械划分居住单元和生活空间的问题,随着文化传承和文化空间氛围的逐渐恢复,使得乡村更具有内在精神美的特征[4]。
(2)风景园林中师法自然的巧妙应用,能同时维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当人类与自然不存在强烈互斥的矛盾时,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得以缓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积极作用。
(3)在项目建设体现细节具体化,通过堆山理水、盆景插花、诗画楹联等造景游览达到与文化生活完美融合的风景园林特征,这是乡村建设与工匠精神的完美结合[5]。
2 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融入乡村振兴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代表性。它通过结合自然地形岩质地貌、水文地质、山石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配合建筑表现形式,通过精雕细琢的巧妙做工配合意蕴悠长的园林意境,无不凸显中国传统意义上中式园林的艺术特色。园林设计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自然美所产生的独特魅力能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认知与感受。
2.1 天人合一
“人与天合”“天人感应”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颇深。传统中国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看重的是人与自然界的整体协调性以及自然事物之间的有机性和自然观,阴阳交汇、讲求阴阳相合、主从有序,从而把人、自然、自我世界相互融合。
传统空间布局里主从之分不仅是方法,而是一种意识。传统建筑造就的空间美不但融于自然,而且还能做到雅俗共赏,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所讲求的在其位、用其势,顺势而为[6]。
因此,山水田园景观的设计可以突出其活跃感通过对乡村山水和自然环境等进行相应的改造和管理,让山水田园意境完美展现出来的同时,并对景观园林的山水合理地利用以及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城市的设计思维,发掘山水空间文化的潜力,引导人们从事历史文化和归属感向导工作,采取融合整体的结构、传统形式和保护历史文化手法,提高对于地域风貌特色的认识,提升人们对于乡村文化的审美内涵[4]。
2.2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计虚当实”的观念将空间意识与现实景象相互融合,在建筑物的位置、外观无法发生改变时用意识去主导外部实际空间,通过对其创造一个与虚实互通的全新空间,展现内外相融的形态和意境,这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景观才能被赋予相应的生命力。
文化为虚,景物为实[7]。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人们往往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建设二字上而未在文化层面上加以提升,但文化作为联通历史和发展的载体其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若要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体现文化带来的新生活力,则需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现代文化和人文历史与景观碰撞出新的火花,为设计增添历史韵味,不失为一举两得之策。
2.3 时空一体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缘由,在传统意识空间中也正是如此。由时间的改变牵引着空间方位发生变化,顺应了八卦学中对时空的区分和阐释。传统的中式建筑对空间序列构成极为讲究,虽然每个建筑在院落中看似没有聯系,但它们却通过层次的叠加、立体感的塑造、视线的远近延伸而平添深意。各处都有景,各处都与众不同,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手法上的精髓所在。
在既定空间中通过时间的改变来营造艺术美感,乡村山水景观的设计看可以通过动态系列布局、阴阳刚柔变化、四季晨昏的转换来达到拓展和引申的效果,也为设计增添新意,带来不息的生命力。
2.4 情景交融
让人于有限景观中感受到无限意境,然后再从无限意境回归到有限的景观中,其意趣旨在让人留恋于其中不能自拔。因此,除建筑本体以外还能借助于修剪、描绘、植被绿化、匾额、楹联创造出“粗中见细”“以景寄情”“感物明志”的意境追求,将艺术的特点在建筑空间中发挥到极致。
对于意境的创造主要总结为两方面:一是通过仔细地研究和构思再去勾画出相应的结构图纸,在画图的过程中,强化构思。二是景观与意境的完美结合,中国山水画和园林绿化历来要求可观赏性、可行走性、可游玩性以及可居住性。建筑要以人的生活为主体,只有通过立意被物化后的艺术与空间才能出现使人更容易地进入触景生情的“意境”。所以进而说景观与意境的完美融合,才能达到建筑艺术上的最高标准[8]。
因此,农业景观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可以成为建设乡村景观的主要形式,例如:在城市郊区的园林建设时,可以以农业性景观为主体,将农业劳动与当地的风俗等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产生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又可以实现风景园林的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内容[7]。在休闲生态景观的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农业的水产、垂钓、采摘、花卉欣赏等产业,达到景观建设的娱乐与经济价值互通,进而驱动乡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9]。
3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其造园手法与理念对现代景观设计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具有极高的意义与借鉴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的优势,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的加以学习和融合,在发展层面上使人们随处可望绿水青山,时刻可寻最动人的自然色彩。
参考文献
[1] 何芳菲.美丽乡村的景观规划原理与策略——以河源江东新区双坑村为例[J]. 居舍,2018(14):109.
[2] 夏臻.风景园林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J]. 城市地理,2018(10):32.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2018.
[4] 郑学东.浅谈风景园林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J].浙江园林,2018(1):46-49.
[5] 张骥鸿.湖州德清乡村振兴点燃新梦想[N].杭州日报,2018-02-05(11).
[6] 张锦秋.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J].中国园林,2018,34(1):13-19.
[7] 苏丹.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175.
[8] 徐斌,洪泉,唐慧超,等.空间重构视角下的杭州市绕城村乡村振兴实践[J].中国园林,2018(5).
[9] 周志华.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基层建设,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