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锋 吴芬 郭嘉琪
摘要:“双减”政策的执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落地、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内在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属性,构成了本文实践探索的要素。整合这些要素,我们进行了学科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发挥学科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的作用,不妨对标《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参照“双减”政策的要求,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学生发展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评价指南;基地建设
“道德与法治”是思政课在小学及初中阶段开设的课程。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简称《评价指南》》),围绕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中德智体美劳的考察要点,开发与整合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资源,建设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学科基地,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实施路径,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系统化、教师专业化、平台立体化,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实施背景
一是执行“双减”政策的现实需要。近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强调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劳”的现象。“重智”带来的局面就是挤压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容和价值取向,以牺牲其他“四育”为代价,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背离。这关系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和考量。
二是推进《评价指南》的落地举措。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决定着今后的办学导向。《评价指南》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一条红线贯彻始终。它的出台必然带来全面、全局性的变化和挑战,一切教育工作者要有认清形势与挑战自我的勇气,积极行动,敢破敢立,积极推动《评价指南》尽快落地见效。
三是加强教研基地项目建设的内在要求。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在全省各地建设一批示范性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佛山是全省2个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项目之一),主要目的是深化教研机制创新,推动教研体系建设,聚力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基础教育发展呈现出最美好的样态。
四是探索道法学科育人方式对学生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的作用,但道法课的精彩和育人效果不局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真情涌动和良好互动,更有课堂发生前和课堂结束后的生活延伸和深入互动。加强教育活动之间的整合与连续对提高道法学科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强调整合课程外的教育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道德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发挥学科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的作用,不妨对标《评价指南》要求,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学生发展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二、实施问题
“双减”政策的执行、《评价指南》落地实施、教研基地项目建设的内在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属性,构成了学科基地建设的内在要素,围绕着这些要素要求,本文拟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一)围绕《评价指南》关于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关于品德发展(德)、学业发展(智)、身心发展(体)、审美素养(美)、劳动与社会实践(劳)等 5 个方面重点内容,精准分析学情,因材施教,将学生发展所需培养的良好品质和关键能力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当中,探索基于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融合思政学科配套育人举措,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探索基于《评价指南》关于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学科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教学基地。五个实验基地校以《评价指南》关于“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为指标,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考查要点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体系和新课标的 具体要求,实施学科实践研究。学校所在的区域进行示范课、教研成果推广、主题教研,聚焦学校—家庭—社会育人资源双向循环,探索具有整体性、指向性、融合性、可行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范式,并传播教研基地的研训经验。
(三)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精神,依托教研基地建设,挖掘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紧贴国家现代化大局,紧扣国家对社会文明、公民道德和理想信念培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法治文明、道德文明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并把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效,夯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基础。
三、实施路径
依据《评价指南》,结合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中德智体美劳的考查要点,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办法,形成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考查要点对应的课例、课例配套的教育教学资源、校外道德与法治育人基地、家校协同育人、学生优化方向、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成长等融合育人的范式,探索出落实立德树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有效路径,推动学科基地建设,助力“五育”发展(如图示)。
(一)学科引领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和办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学科建设,积极联系思政教师,大力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范式,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学科资源
根据评价指南中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进行学科资源开发与整合。五个实验基地校定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课例展示研讨活动,积极开展优秀课例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征集等活动,大力推进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道德与法治学科配套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视频、家庭协同育人、社会活动方案内容等,努力打造双向循环的立体教学育人平台。
(三)学科课例
以评价指南中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为指标,打造一批对应考查指标的道德与法治示范课例。根据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存的现状,紧密结合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考查要点的育人指向,把课程内容按考查要点一一对应,明确其育人的目标与学生质量评价匹配,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思想正确、具有时代性的优秀示范课例和对应的课程资源。
(四)学科协同
依据评价指南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育共建的协同育人模式。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协同家庭育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社区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发挥学科协同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学科基地
根据评价指南中学生发展评价指标,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育人的目标,建立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基地。课堂教学只是育人的其中一个阵地,结合新时代育人指标,建立以学校为圆心点的共建育人基地,基地学校联动互助,调动多方力量,将学科基地的教育教学成果辐射至周边学校。
(六)学科转化
建立以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道德与法治育人范式,重点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系列学习,关心每一个学生,帮扶每一个学困生,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记录学生通过系列学习的进步转化案例,有效实现学科转化。
(七)学科成长
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培养,形成一批有理论、有知识、有理想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加强自主学习,改进育人方式,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思维,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四、实施保障
围绕学科基地育人项目建设实施顺利,做好各项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教研主管部门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沟通联络工作,会同各有关部门统筹指导本学科基地项目建设。学科基地负责人会同各学校基地负责人做好本学科教研基地项目顶层设计,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工作任务、人员配备、责任机构、条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计划等。
(二)专业指导
教研主管部门负责开展学科教研基地项目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相关专业学术机构、学术团队加强基地项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学术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应用研究等。
(三)基地建档
基地学校建立专项档案,做好各项教研活动的记录和相关评价,及时收集、整理活动资料,纳入档案妥善保管。档案资料包括学科特色介绍、工作目标、工作措施、活动计划记录、课例研究、学科问题探究、教学反思和体会等。
(四)资源开发
拓展学科育人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打造一批学科育人实践基地和专题性教育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开发配套的多媒体素材、案例库、课件、微课、专题网站、在线开放课程等集成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确保资源形式和种类多样化。
(五)队伍建设
开展基地成员及基地建设关联度较高的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建设培训队伍和专家库,强化基地项目建设意识,提升实施项目的能力。鼓励基地成员以外相关学科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基地建设,形成基地队伍建设的后备力量。
(六)督导检查
各基地学校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中,明确管理办法,完善基地项目考核制度,在物质提供、人员配置、落实推进、成效考核等提供有力保障。教研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基地项目完成情况督导,着重检查基地开展实效,资金使用进度和效能,检验基地成员思想认识、态度情感、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状况。
五、结束语
现行道德與法治学科大多以“课程标准、课堂构建、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内容作为研究方向,相对而言较为传统和保守,研究推广价值不高,不符合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更高要求。此基地项目创新之处在于将学生“育人”与“评价”结合一起,基于《评价指南》关于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探索出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建设有效路径,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系统化、教师专业化、平台立体化,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五育”新征程。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佛山市小学道德与法治)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维道.作为关键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多元化实施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2021,09:39-4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Z]2021-03-01.
[3]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 新华社,2019-03-18.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何晓锋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第三小学 吴芬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小学 郭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