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晴
摘要:21世纪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表明,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将取得长效的教育效益。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成长型课堂;小学生;思维模式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如下现象常有发生:一是在低年段被否定为不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中高年段遇到秉持不同教育理念、肯定学生发展价值的老师后,学习成绩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二是不论家长还是老师,总是习惯性地倾向于表扬聪明、优秀的学生,而研究表明,此类突出智力差异的表扬方式不但不能解决暂时落后的学生所面临的难题,相反地,会加剧这类学生的自卑、消极心理,造成恶性循环;三是一个关注个人成长及良好习惯的班集体,学生往往更具班级认同感、归属感,且在集体活动中更能体现凝聚力及进取精神。这些现象引发我们思考:如果教育者的关注点更多落足于学生的成长轨迹方面,是否会取得更具成效的教育教学效果?对此,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发展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如下思考:
一、制定成长公约,内化成长内涵
每一位老师都会对自己引领的班级寄予一定的愿景与希望,而班集体的向心力、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对实现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结合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特点——自制性、坚持性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具体且有效的成文公约更切合班级实际。基于班级成长公约需要班级所有成员的共同维护,在师生一同探讨的前提下制定公约是必要的,具体可从纪律、卫生、课堂及课外延伸等方面划分。与普通的班级公约相较,成长公约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如课堂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是否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我有没有成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行动者?我能不能做到专心致志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我是否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成长公约制定为可供学生发现自我点滴成长的参照物,并引导学生肯定自己的一些小进步将会对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成长公约的内化需要反复地诵读、记忆,具体可利用早读、班会或集合等时间,集体朗读记忆,以达到内化学生思维模式的目的。
二、借助表格工具,量化学生行为
具体可行的班级成长公约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表格工具的辅助,只对学生进行成长型思维的理论教学还远远不够,在日常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起到真正的内化作用。如根据班级公约可制定自我管理记录表、学习成长记录表、学习方法记录表、成长评价表(自我版和同学版)、成长评价表(教师版)等不同类型的表格,通过让学生每日或每周去记录表格,更好地完成近期或长期的学习规划、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正确评价自我。结合日常学习的反思、选择、执行和记录过程有助于将成长型思维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也有助于让学生科学归因,掌握学习方法,更有助于让教师明晰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轨迹,方便对学生的表扬从细节处着手。
三、成立成长小组,见证成长足迹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小组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效的小组学习常能达到“1+1>2”的效果。在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课题中,成立成长小组扮演着同类角色,主要起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作用。例如:在前文提到的成长评价表就分为自我版、同学版及教师版。学生不仅需要自我发现成长,也需要他人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成立成长小组能够将这种机制有效实施。通常,一个小组的成员座位临近,他们相互之间更能感受到对方当天的学习状态以及对比之前而言是否有所进步,能够给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同时,一个小组内的成员在各个方面的水平都有参差,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利于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控制成长梯度,克服畏难情绪所谓成长梯度,是通过一系列的成熟阶段或者成熟度,来表述孩子各项机能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教师常说的一句话:跳一跳,摘个桃,就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桃太低,没有摘桃的成就感。桃太高,就失去了摘桃的动力。跳一跳,經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桃子会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再遇到其他事情也能够举一反三,积极要求进步。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控制好桃子的高度,即控制好学生的成长梯度极为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人在面对竞争、失败、挫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这个反应就是人的思维模式。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为学生的成长奠基,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