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虎 冯信群
摘 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们隐私的暴露越来越严重,所以不管是在网络空间还是在现实空间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而相对于网络空间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来说,现实空间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程度比较低。因此,有学者开始提出以社交距离去引导公众自觉保持间距,引发了人们对于公共空间中社交距离的探讨。营造私密性空间既可以保护人们的隐私,也可以提升环境品质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社交距离;空间设计;私密性空间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在不断提升,相对于过去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迫切追求,当今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反而更高。同时随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注重空间的私密性,私密性逐渐成为人们对于空间的要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不会刻意注意和他人之间的距离,这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隐私泄露。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中阐述道,个人或者人群希望有控制、有自由地和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但是在这个信息公开透明化、社会复杂化的环境下难以实现。因此公共空间设计时考虑社交距离,会使得人们在外出时也能够找到一处舒适且放松的地方。
一、社交距离
(一)社交距离的定义
社交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上所处的实际距离。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的社交距离至少需间隔2米,同时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区域,防止大规模的人员聚集。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应将区域内的人员控制在居住区域内,限制室外空间的人员流动,避免近距离接触。
(二)社交距离的作用
社交距离可以解决大多數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远离大多数公共安全问题的必要所在。
1.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
保持社交距离,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在受感染的环境中,分布着很多病原体飞沫,这些飞沫是在人们打喷嚏、咳嗽时,通过口鼻进入环境中的,大的飞沫在短时间内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则漂浮在空中,漂浮在传染源的四周。小的飞沫悬浮在空气中与人发生接触才能造成感染,所以要想避免感染就要时时刻刻与病原体保持1m以上的距离,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都存在飞沫传播的可能。因此当病毒大面积爆发的时候,避免感染的重要方式就是与病原体保持1m以上的距离,这可以使感染病毒的概率下降90%。故在人际交往中维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毒。
2.社交距离是人们的心理安全距离
只有保持社交距离,才能够维系心理空间。所谓“刺猬效应”,是指刺猬在天冷的时候彼此靠拢取暖,但需要间隔一定的距离,防止出现互相刺伤的现象。这个比喻来自叔本华的著作,它强调的是人和人交往时的“心理距离效应”。在人际交往与公共聚集中,社交距离是一个合适的距离。个人空间则是相对的,它的范围大小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的环境决定。也就是说,距离取决于你和对方的亲密关系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方法意义学创始人霍尔博士曾用大量实例说明,在现代社会里,个人与他人通过信息交换而产生的关系,其远近亲疏是可以通过界限范围或者距离的远近来衡量的。具体可以分成四大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以及公共距离。社交距离是指人和人之间间隔1.2—3.6m的空间距离。在社交距离内,人和人之间相互展开手臂即可接触到对方。社交距离兼具开放性和私密性,我们熟悉的朋友、家人可以随意出入,但是对于陌生人则需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同时也是人们保持心理安全的距离,它能够让我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产生心理安全防线,同时也能对我们在焦虑、紧张时可能产生的盲目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
二、城市公共空间私密性研究
(一)解决人对公共空间私密性的需求
人们对于隐私的保护源于最近几年,因此在城市建成之初并未设立专门的空间用于保护人们在公共空间的隐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在公共空间被打扰、隐私被泄露等问题,所以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私密空间。比如隔离式空间,指在公共空间中设置一些有较好私密性的活动空间,让部分公共空间变得私密化,从而人们在外出活动时,拥有一个可以休息的舒适性空间。
(二)增加城市居民公共活动空间
在城市的四大功能中,游憩占有很大比重。城市属于一种“聚落”,能够营造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但大部分市民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内娱乐设施两级分化严重,体验较好的设施价格不菲,普通人难以承受,而免费的或者价格较低的设施往往体验感较差;第二,户外场所形式单一,且缺乏娱乐性;第三,缺乏娱乐设施。为此,可在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及城市绿地等设置隔离式空间,且最好与城市居民保持较近的距离,通过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就能到达。当人们在里面休憩、交谈或者学习时,不会受外界影响,而且它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使人们感到舒适。
(三)促进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新陈代谢主义”曾强调将城市和建筑看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开放的系统,就像有生命的组织一样。换言之,城市或者建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空间灵活、多变。隔离式空间是由一栋单体小型建筑围成的空间,是一种可以复制或者移动的私密性空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大小上的调整和位置上的移动,极大程度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隔离式空间设计
(一)隔离式空间的研究方向
隔离式空间一般位于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人流量比较大且缺乏私密性空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除了具有提供休息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手机等现代化工具进行实时定位,以便更快捷地找到该空间的所在之处。除此之外,在空间内还设有多种线上服务,使用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在休息的同时进行娱乐活动。
一般情况下,隔离式空间长、宽、高均为2.2m,空间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单侧开门,室内配有相应的休息设施;第二种是双侧开门,室内取消座椅,将座椅和门相结合,人们可以根据门开放的程度决定自己所面向的区域。该空间属于半私密性空间,采用实木和玻璃进行建造,屋顶的木质结构属于灵活性结构,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屋顶闭合与否,从而由一个半私密性空间转变为一个全私密性空间。
(二)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私密性的方法
1.丰富空间层次,增加空间功能
隔离式空间是一个单体空间,通过隔断和一些小的构件划分内部空间,放置于公共空间较为隐蔽的地方,具有良好的私密性,是一種新型的私密小空间。每个空间之间间隔1.2米,让空间和空间之间留有间距,满足保持社交距离的需求,保障人们外出时的舒适的同时保护他们的隐私。
2.增加空间数量,提升内部空间品质
隔离式空间由一个单体建筑围成,是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因此为保障使用者使用时数量的充足,可以将空间进行复制,增加特定区域内空间的数量,让更多人使用。除此之外,空间内部设有隔断和绿化,绿化不仅可以遮光还可以美化空间,提升内部空间品质。
3.进行空间模块化
隔离式空间由相同尺寸的模块组成,符合人体尺度,但同时每个模块的外观都不尽相同。它除去休息这个主要功能外,还可以增加不同的功能,比如看书、沟通等。室内空间部分也可以种植一些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的观赏性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内部空间环境,也可以增加室内空间层次,同时起到遮阳等作用。种植植物让空间成为一个小型的独立生态景观,让人们处于室内如同置身室外一样舒心。
(三)隔离式空间的物理性能
1.保温隔热
由于该空间的主要材料为玻璃,因此玻璃的选择决定了空间的保温程度。在选择玻璃时,最好用双层中空玻璃,并贴上节能膜,将多余的紫外线过滤掉,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夏日,玻璃空间除了热,最大的缺点就是闷,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可以在两侧和顶部开天窗,三面通风,将热量传送出去。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室外喷水系统,不仅可以用来降温,还可以清洗玻璃外侧。也可以安装隔热遮阳帘,避免阳光照射进来,或种植小型绿色植物,用来降温,以及净化空气。
2.防水排水系统
该空间位于室外,经常会遭遇到各种天气,因此隔离式空间的防水与排水问题应重点考虑。而要想做好防水,防水胶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该空间由于是玻璃盖顶,首先应该在顶部的结构缝隙间打一层结构胶,饱满度约为该缝隙的2/3,然后再敷上一层耐候胶。原因是结构胶连接度高,可以使框架牢牢连接在一起,而耐候胶的防氧化和防腐蚀能力强,能够承受长时间的暴晒和雨水冲刷。另外,在做防水的过程中切忌用普通门窗的硅胶做顶部的防水。
为了防止雨天时雨水渗漏,隔离式空间的屋顶需要设定一定的排水坡度,要不小于18°,并且在建造时要无缝、无孔,让顶面雨水借由自身重量迅速滑落,将渗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结语
人的活动虽然影响着城市环境的设计以及布局,但同时人们的需求也促进城市环境进步。比如一个公共空间的设计,如果只考虑到开放性而忽略了私密性,那么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就会缺乏安全感,如此人们会重新审视公共空间,这促使公共空间设计更加合理。而隔离式空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保护人们的隐私。该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小型私密空间存在,提供给了居民一个良好的保护隐私的环境。同时它可以运用到城市中的多种地方,希望可以借助这种空间形式来消除人们对于外出的心理障碍,使人们更加愿意出行。
参考文献:
[1]陈景衡,周琳琳,雷振东.新型河湟民居阳光间标准化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6(10):55-58.
[2]程慧秋.关于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规划私密性的探究[J].居舍,2020(14):92.
[3]贾朋群,孙梦晗.飞沫传播与社交距离[J].气象科技进展,2020(2):132-133.
作者简介:
王长虎,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空间设计。
冯信群,硕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公共空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