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锋
笔者来自湖南安仁农村,在我的家乡,人们聊天或摆理时,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喜欢引经据典,开口以“古时哇”“古话哇咯”“古话哇得好”(意即古人说过)几个字眼起头,后面跟上一句朗朗上口的谚语或押韵俗话之类,然后才进入正题。
这些“古话”很多其实并非安仁人独创,但在安仁乡野风情的长期浸淫下,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安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口相传的安仁“古话”频繁出现于围炉夜话、耕作交流、集会议事、纠纷调解、家风教育等场合,彰显出弥足珍贵的强劲文化教育功能。
以前农村钱米紧,让子弟读书相当不易。一旦某个寒苦人家子弟考上大学,附近几个村子甚至整个大队的乡亲都会晓得。乡亲们对这一家子绝对刮目相看,皆曰“寒门出贵子”。当然这也成为家家户户借以劝导自家“徕即”“妹即”(儿子、女儿)刻苦读书的活样本:“哪个屋里都是‘父望子成龙。变龙还是变虫,你自己想哈。舍己(刻苦)读书,鲤鱼跳‘农门。只要你读得,‘老子肩头挺不起用背挺!;不舍己呢,你以后就是作田的命!”
安仁老乡历来勤勤恳恳、精耕细作田土园塘之事。谈到谁家种什么、谁家养什么的好与孬,庄稼人会哲理性地来一句:“行时莫赶,背时莫丢。”一股子持之以恒的劲儿!当然,农事七分靠打拼,三分看天气,“作田徕即莫笑,年有年冇”。该做的农事还得照做。
时至今日,安仁年轻人通过媒人介绍找对象的情形也还不少。媒人为了撮合两边,对双方家境描述难免善意地添油加醋,正所谓“媒人不打哄,两头不得拢”。男人娶妻生子后,长辈常谆谆教导做丈夫的要有持家智慧和耐心,“席上教子,枕边教妻”,“女好不如郎好,崽好不如新妇(媳妇)好”;做媳妇的则要模范贤淑敬老爱幼,“大新妇做鞋,细新妇看样”。
村里也开会议事。门前禾坪、圳边洗衣台、团炉火边往往是会前会后的通气场和缓冲场。“冇商冇量,打狗散场。”“诶呀,本来事是难做,古时哇‘一人难满百人意,过得去就要得哒!”开会时也有啰里啰嗦、半天拎不清的,大家就会笑骂其“结子话多,辣子把多”,“饭蒸三道不好呷,话哇三道不好听”。
与左邻右舍相处,安仁人持重“远亲不如近邻”;在外打拼,他们笃信“雷公不打笑面人”。就是和别人扯上了麻纱,双方也尊崇“好话好哇”和为上,一起请有威望的尊长来“断理”(决断是非),因为“吵吵闹闹,背时倒灶”,“打高(打架)冇赚,不扯烂衣裳也有一跤绊”。
教育晚辈時,安仁的长辈们也有不少硬道理,“有样(榜样)看样,无样看世上”,“打鞋冇样,边打边像”,“交个秀才会读书,交个贼古会偷猪”,“人过三十无少年”, “六十六(),学不足,六十六(),学不周”,“行路饱,坐到饥,睏(睡)倒吃得一撮箕”。不过,若遇上个别油盐不进的“犬子”(儿子),做长辈也是莫奈其何,徒留喟叹连连:“诶!崽大爷难做”,“豆腐掉到灰堆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马屎外面光,底里一包糠”。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祈求不听话的儿子“树大自然直”“儿孙自有儿孙福”了!
(责任编辑: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