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博览会是我国花卉园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花事盛会。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市崇明区隆重开幕,展会主题是“花开中国梦”,旨在集中展示我国花卉业发展成就,生动演绎花开盛世、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在这场高规格、高水平的花事盛会上,湖南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了“云梦花开 华彩潇湘”湖南展园和“芙蓉国里尽朝晖”湖南展馆,充分展示了湖湘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彰显了湖湘文化中深厚的红色底蕴,生态湖南和红色湖南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湖南展园:云梦花开 华彩潇湘
湖南展园主题为“云梦花开 华彩潇湘”,“以洞庭为境,以楚辞为魂”,用湖南最先进的造园技术结合楚辞的浪漫主义,穿越古今营造洞庭特色山水地貌场景,展示湖南特色植物生境,汇聚湖湘文化底蕴,表达了6700万湖湘儿女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传达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湖南园共分5个章节,分别是佩香、沐芳、腾凤、栖荷、饮露。
“佩香”的创意来自《离骚》中的精美诗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是用主入口花冠状的百花诗文墙作为载体,以垂直绿化造型和地面铺装纹路为表现形式,营造主入口特色大门,“兰门幽香,花开吾心”,喜接八方游客。
“沐芳”创意取自《楚辞·九歌·云中君》中“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此区包括两个部分:花瀑浴池和香草花境。第一个部分是用鲜花瀑布营造私密的香花浴池,在此沐浴花的芬芳,让人神清气爽。第二个部分是香草花径,湖南展园有200多種植物,其中近100种植物在香草花境。游客置身“沐芳”的自然式花径中,沐浴花草的芳香,吸取大自然的植物精气,体现了楚辞花语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腾凤”取自《楚辞》中“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展园最高处蜿蜒的栈桥营造凤凰腾空的身体,用栈桥特色护栏组成凤凰展开的双翅,彩叶草模纹图案构成七彩的凤鸟羽翎,艺术表达湖湘大地的经济腾飞,湖南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凤鸟的头部是湖南园的网红打卡点“湘江源 ”,蕴含满满的湖南元素。湘江水从源头出发,浩浩荡荡一路向东,流入洞庭湖,汇入长江,流到上海,拥抱东海明珠崇明岛。
展园主体景观建筑远香坞,是展园中心景区“栖荷”,其创意来自《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远香坞临水而建,以荷叶造型做屋顶,5个造型各异的镜面不锈钢球形座凳恰似荷叶上滚落的晶莹露珠,可以从不同角度倒映远香坞300平米的荷叶屋盖。荷叶屋盖的叶柄内筒里面栽植了湖南特色的湘妃竹,外围布置了湖南花协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制作的100幅湖南特色花卉植物标本。远香坞前的洞庭云梦是湖湘精神的发源地,展示的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主义精神。洞庭云梦近处荷花和睡莲争相盛开,远处湖面倒映连绵起伏的山丘。
“饮露”创意来自《楚辞》中的精美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此区配置了12个晶莹剔透的露珠球和60盏露珠灯,夜幕降临散发出摇曳的光影效果与夏夜闪烁的星空交相辉映,营造梦幻的生态光影意境。
湖南展馆:芙蓉国里尽朝晖
湖南展馆以毛主席的著名诗句“芙蓉国里尽朝晖”为主题,以芙蓉花雏形为设计出发点,以勾勒线条为主题结构造型,意为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既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缅怀,也寓意着今日之湖南的幸福富饶美丽。
湖南展馆内盆花、盆景、插花、奇石、压花、资料展示六大板块提取诗句意境,将花卉傲然、顽强、坚定、热情、向往与绽放的情感暗藏其中,以花探求生命之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以花造景反映湖南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绽放精神。
盆花区——战地黄花分外香:陈列背景是以张家界风景为元素的水墨画,其素雅的色调映衬着盆花的盛世风华,也彰显着湖南的花卉特色;盆景区——雄关漫道真如铁:以张家界风景为元素的背景墙意境深远,表现出一种柳暗花明的视觉艺术效果,增加了展馆的神秘和幽深感,走传统中式审美思想之路,阻芜杂于俗尘、存盆景雅气于静土;插花区——暮色苍茫看劲松:传统和现代插花相互点缀表现出写意的山水田园风光;奇石区——东临碣石有遗篇:天然形成的精美奇石无声矗立,令观者无不感叹自然造化之神奇;压花区——万类霜天竞自由:以党建100周年为背景,展示的是以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为主题的压花作品,既表现了湖南压花作品特色,又展现了湖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资料展示区——落花时节读华章:整体构建巧妙处理满与空的布局,主体花卉部分深藏于造型内,彰显湖南作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的红色光芒,引导观众深刻领会初心和使命的内涵,接受思想洗礼。
湖南馆在展出各类园艺作品的同时,首次使用湖南本土花卉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家庭系统与馆内景观相融合,通过系统搭载的物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实现对安防、音响、灯光、驱蚊、鱼池和灌溉等设施设备的智能控制和对植物的自动识别、养护提示、科普介绍等,加强了人们与植物的互动、互感和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