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林
岳阳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江湖交汇,是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大市和湿地大市。域内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候鸟天堂”“长江中游的明珠”。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林阁老监测点时,勉励我们“守护好一江碧水。”2020年8月8日,岳阳获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对岳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三区一中心”,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市各级林业部门要立足行业优势,守护绿水青山,逐梦金山银山,彰显林业部门在长江经济带绿色示范区建设中的担当。
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在营造和谐江湖生态系统中作出示范。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守护好一江碧水。
抓好東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洞庭湖国家公园建设。建立以东洞庭湖区域为重点,功能分区科学、布局合理的洞庭湖国家公园,有效解决当前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推进东洞庭湖管理法治化。严格执行《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规文件,依托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综合执法,严格监管大小西湖、丁字堤等生态矮围,严厉打击破坏湿地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
打造湿地保护宣传高地。依托林阁老监测点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基地,扩展生态课堂和“自然学校”开设范围,将乡土教材《我爱洞庭母亲湖》纳入全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湿地保护日、观鸟节等节点播放生态电影《洞庭情缘》,构建“基地+教材+电影”于一体的宣教体系,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湿地保护宣传高地。
抓实生态廊道建设。点上精准绿化提质。重点抓好国省道集镇绿化、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和乡村公园绿地建设。完成553个村庄绿化任务,打造好城乡绿化攻坚工程。线上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复绿提质长江大堤外滩裸露滩头的宜林地,在长江岳阳段内垸建造防护林带,对部分单一杨树林进行林分改造,打造兼具生态功能、防洪功能和美观效应的“最美长江岸线”。面上优化空间布局。在沿江沿河可建区域、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三荷机场周边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的可建区域加快建设省级廊道。
抓牢涉林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加快欧美黑杨清理迹地修复,强化巡查监测,清除萌芽条,防止欧美黑杨次生林对湿地生态的二次侵害。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高位推动森林督查,加大违法图斑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违法图斑增量,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一案双查,问责到底。以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各类专项执法监督反馈问题为重点,对已验收的问题“回头看”,加强日常监管巡护和疑似图斑问题梳理核查,确保已整改的问题不反弹。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作出示范。
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方式和实现途径,把好山好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重心在发展,不能脱离发展来谈绿水青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重心在保护,发展是绿色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心在统筹,重心在新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体现生态红利。
提前谋划碳中和、碳达峰。加快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推进长防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增加碳汇总量。提前谋划林业碳汇交易。积极争取国家、省林业碳汇工程项目,搭建碳汇交易平台,参与林业碳汇计量检测体系建设,让森林的固碳能力变得“有市有价”,鼓励林农参与碳汇交易,实现林农到“碳农”的转变。
全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依托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形成“湿地+森林”的全域生态旅游的生态价值示范。一方面,充分挖掘“观鸟节”生态品牌内涵,创新拓展宣传载体,加大观鸟节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国际观鸟村”,打造中国观鸟之都,让“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成为深入人心的岳阳新名片,提升湿地生态旅游品牌价值。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秀美林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森林生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牢记初心使命,发挥林业行业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上作出示范。
林地、林木资源是林农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极具增收潜力的生态资源,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巩固生态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持续强化1355名生态护林员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一岗双责,一职多能,管护好乡村林业资源,守护好绿水青山,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编制林下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引导林下经济实现“一村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良性发展格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制度,引导林业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林下经济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森林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引导龙头企业创名牌,建立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林下经济”,使林下经济产品既种得好,又卖得好,真正让山林“活”起来,让林农富起来。
大力振兴林产工业。坚持项目带动。建立林业项目申报库,加强项目运行和资金使用的跟踪管控,提升项目资金利用效率。坚持示范引领。加强油茶、楠竹综合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建设,重点培育示范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三大主体”,组织“三大主体”参加各类林产品博览交易盛会,推动岳阳林产品出湘、出境。坚持质量为先。加强主要林产品例行监测,逐步形成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