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丙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特别是区域环境、走廊环境的创设,更注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也更趋向于动态化。我们应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高兴趣,从而架起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桥梁,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谐、健康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灵动的、能产生共鸣的、良好的环境创设能够启发幼儿良好行为的产生,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起教师的言教更为实用。以“小手的故事”为例,我们充分运用多媒体镜头记录幼儿自己做事的情景,然后用这些镜头进行“小手真是棒”的环境创设,使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小手真的很能干。此时,环境作为幼儿正面形象的“影子”,不仅能够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激发了幼儿的自豪感和学习内驱力,提高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已做”的信心。
根据幼儿直觉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们以图示、图标为切入点创设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游戏环境,给予幼儿自理行为的启示。比如:水杯架、毛巾架、衣服柜上贴有幼儿的照片,帮助幼儿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并迅速找到自己的东西;水龙头上方张贴七部洗手法步骤图,引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饮水机旁边贴有可爱有趣的小脚丫图案,引导幼儿自觉排队;卧室墙上绘制了唱睡眠曲的小姑娘,悬挂五彩小星,暗示幼儿要睡觉了。这些图示和图标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让环境更具有亲和力,让幼儿能够乐意融入陌生的环境,并产生亲切感,为幼儿在新环境中主动探索、感知、尝试奠定基础。
语言环境也非常重要,有趣的语言往往能事半功倍。在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听到幼儿的求助:“老师,我的鞋子穿不上”“老师,我的外套袖子翻不过来”,甚至喝水都需要老师提醒。于是,我们创编了有趣的儿歌,并配以简单的图片,把自理过程游戏化,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培养生活习惯,锻炼生活技能。比如:在教幼儿学穿鞋子时,创编了儿歌“两个好兄弟,开心头碰头(摆好鞋子),小脚钻进去,小手提一提”;在午睡后叠衣服时,用了立正(拉拉链或是系扣子)、向前看齐(叠袖子)、低头(折帽子)、弯腰(对折衣服)等几个形象的动作要领,并将叠衣服的步骤图组成了可爱的小火车,让幼儿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学会正确叠衣服的方法。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就要把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变主导者为观察者、协助者和支持者,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热情,并适时给予精神和材料的支持。
比如:一一小朋友搬了新家,想邀请大家去他家做客,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协助幼儿创设了“宝宝家园”主题墙,设计制作了“宝宝家园”模拟楼盘和“我的家”信息卡片,开展了“我是售楼员”的游戏。整个活动以模拟化的情景为切入点,用到了单双数、行与列的关系、门牌号与房间一一对应等数学知识,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幼儿对医生和护士感兴趣,于是教师和幼儿一同创设区域环境“小医院”,用毛线和橡皮泥制作了听诊器,用纸箱制作了小药桌,把针管上针头拔掉放在区角中。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游戏开展得非常顺利。
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思幼儿所思,想幼儿所想,及时把握幼儿的需要去鼓励、支持幼儿的行为,要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幼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的主动作为,更要有足够的智慧在幼儿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
动态化是指墙面环境是灵动的,是以幼儿兴趣为原點辐射带动的,可随时变化、增减。以创设节假日主题环境为例,在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创设了“关爱地球,变废为宝”主题教育环境,制作了“保护美丽家园”宣传片,开展了“变废为宝”亲子制作,走进社区捡拾垃圾,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通过主题教育环境将换环保理念辐射到家庭和社会。邮政日,我们创设了“邮局”环境,组织了参观邮局的活动。活动中,幼儿把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投到了邮筒里,邮政局的专业人员则演示了取信、秤重、分拣、盖戳、打包裹、送信等过程。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明白了信件“旅行”的过程,同时也看到了邮递员辛勤的劳动。
总之,教师应立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需要,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让灵动、丰富的环境成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摇篮,使环境真正成为孩子的第三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