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何丹丹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民意为高,爱心化桥。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高桥派出所,自诞生起就鲜明地刻上了“爱民”印记——
36年,光阴见证着它的传承:高桥派出所先后获得“人民满意派出所”“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等全国级荣誉18项,浙江省最美警队等省级荣誉39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曾对他们独创的工作经验作出肯定批示。原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芳为他们写下“高桥警官”。2012年,他们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称号,这是浙江基层公安机关迄今为止所获的最高荣誉……
36年,岁月镌刻下它的创新:宁波市第一个推出警官大堂接待制度,成立首支社区治安巡逻队,首个综治调解中心,第一个推出警务信息化运作机制,第一个校园反诈工作室,第一个警企服务中心,全省第一个设立警民联系箱,全国第一个成立流动人口法制学校……
36年来,一代代“高桥警官”承前启后,始终践行着对党、对人民的承诺。走春秋,越冬夏,人民公仆百姓夸,“高桥警官”四个字被擦得更红更亮。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桥派出所更是站在了新时代新起点上,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承和发扬“爱民为民”优良传统,不断迸发出干事创业的蓬勃激情,不断铸就深得人心的新“民牌”。
宁波海曙公安分局局长宣业靖说,高桥派出所是宁波公安派出所事业发展中最为美妙的音符之一。爱民为民,永远是高桥派出所工作的主旋律,也永远是高桥派出所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它将指引着高桥派出所,在历史的接续奋斗中不断谱写下传承与创新的动人乐章。
恪守公安主责,护佑百姓安宁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要讓老百姓感受到安全感。爱民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打击违法犯罪,守护百姓平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高桥派出所所长胡意伟说。近年来,所里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党政认可、群众满意、民警幸福”六个目标,忠实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1年4月21日,辖区一名受害人报警称公司仓库设备被盗,设备总价值10万元左右。虽然不是刑侦民警,但得知该公司位于自己管辖片区后,老民警龚其平主动请缨要求一同参与案件侦办。经过连夜梳理分析案情,深挖关键点,一名曾在案发时段出入该仓库的黑衣男子浮出水面,存在重大作案嫌疑。最终,龚其平采取人脸比对、轨迹研判等方法,迅速锁定该男子落脚点。5天后,犯罪嫌疑人曹某某落网,被盗赃物悉数追回,及时挽回辖区群众财产损失。
如此高效的破案,得益于从2020年12月高桥派出所启动的勤务机制改革工作。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动态化、复杂化的社会治安新形势,在分局党委的大胆谋划和科学部署下,高桥派出所率先破冰,试点先行,以勤务机制改革为契机,重构“一室三队”运行模式,做强勤务指挥室“中枢小脑”功能,优化警务流程,创新警务区“团队+单兵”协同作战模式,实现警力作用、警务效能最大化。与内部勤务改革同步推进的还有全域精密智控网建设工作,试点建设“一环两圈一网”全域感知网络,在辖区内科学布建高清探头,率先安装“步态识别”前端智能设备,全镇分批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安装视频监控1084只、高清点位980个、步态识别点位16个,治安复杂区域每平方公里监控密度达到280只。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围绕重点警情建立数据模型13个,导出相关数据5万余条,制定相关应急预案6个。”据胡意伟介绍,环镇精密智控网建设为辖区降警情控发案、守护高桥镇居民群众财产安全、人身平安立下“汗马功劳”。辖区内有效警情、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1.4%、19.6%。
派出所作为“新冠”确诊、疑似病例的密接者身份落地查控的一线,需要争分夺秒地完成人员信息分析比对。所里最高纪录曾在短短3个小时内,核查3000多条数据信息,经过动态研判及时找到密接人员,成功阻断疫情蔓延。
为提升警力资源合理配置水平,所里为每位民警配备了执法取证仪,全天候实行5G视频警用车辆和单兵人员的统一指挥调度,整合警用集群对讲机和巡逻车GPS定位,率先进行视频监控的网格化实战应用,并自主开发了派出所“智慧勤务管理”“智慧巡控”等信息化平台,达到民警“工作可量化、过程可监督、绩效可评估”目标,实现110有效警情从日均46起下降至33起,8分钟内首波警力到达率上升至98%,平均每起警情处置增速12%。
“这些科技手段和警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放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回忆起多年前办案时的景象,龚其平忍不住感慨万千。高桥派出所建所之初,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民警常骑着凤凰牌自行车走街串巷,一去最少半天。后来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等到1995年时,高桥派出所有了第一辆警车。
“这样艰苦的环境,能在群众中赢得了爱民警官的口碑,当真是一代代民警实实在在用脚跑出来的。”龚其平说,高桥派出所的第一任所长顾尧根,是一位“牛人”,他曾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是一座根植于高桥群众心中的丰碑,“爱民”传统始于他,辉煌也由他开启。
1985年,高桥派出所成立时,辖区高桥乡社会治安较差,顾尧根就带着所里的5位民警埋头苦干:村民王信发家被偷90元,顾尧根和民警们走遍周边的7个乡镇,最终帮他追回了看病钱;望春粮油厂失窃公粮2吨多,全厂工人发不出工资,顾尧根忍着严重的胃病,两个多月没回一趟家,最终破获了此案;高桥乡一名村支书的儿子,仗势为非作歹,群众敢怒不敢言,老顾不管旁人说情,将父子一并依法处置,消息一传开,高桥数百群众到所里放起了鞭炮……正是因为老顾和全体民警的身体力行,高桥的警民情慢慢浓起来了,社会治安也成了人人关心、人人过问的“心头事”,但凡乡里发了盗窃案,派出所只要贴几张告示、放几个检举箱,就很快有群众来举报。从1987年至1990年,高桥派出所创下了连续4年破案率百分之百的奇迹。
随着高桥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众对治安工作有了更多的期盼,派出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如今,在科技引领下,高桥派出所始终坚信“警力无限、民力无穷”,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培育“高桥邻里”群防群治特色品牌,以“德治+自治”双治驱动,构建“党建联盟+平安联防”双联支撑队伍格局,实行普通志愿者——活跃志愿者——核心志愿者“分类+分奖”三层次管理模式,组建起各村巡防队、社区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甬城武校巡查队、夜市商户联盟等52支共3360余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同时,充分挖掘特长优势,衍生组建反诈志愿者服务队、高桥蓝鹰救援队、雏鹰护卫队等专业志愿者队伍,为宁波市区的西大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治安屏障。
当前犯罪形势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极速更迭,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黑手。高桥派出所辖区内有一家财经学院,2018年,高桥派出所未雨绸缪、前瞻谋划,成立全市首家“文涛反诈工作室”,这是全省首家以民警姓名命名的校园反诈指导机构,由高桥派出所和宁波财经学院联手创建。在派出所的积极工作下,学校将反诈宣传作为必修课列入新生入学培训,今年以来,财经学院没有一名学生被电信诈骗。不仅如此,还有200名学生经派出所培训,成了反诈志愿者。文涛反诈工作室不定期组织学生宣讲团,给辖区内48所中小学的1.6万余名学生进行反诈宣传。据责任民警潘文涛统计,工作室已组织开展526场次的反诈宣传活动。
2021年7月,以工作室为基础,该所牵头孵化出全省首个“校园反诈联盟”,于7月15日举办“校园反诈联盟”成立暨反诈研究院挂牌活动仪式,成立了浙江省乃至全国首家“反诈研究院”,开展系统性的反诈工作研究。此创新举措受到教育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今年上半学期辖区高校电诈发案率环比下降42.86%,全镇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10.9%。
反诈宣传在如火如荼进行,网络诈骗花样亦不断翻新。海曙公安分局网警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大量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都是因被害人疏于防范而酿成的悲剧。为有效破解这项普遍难题,高桥派出所经过反复论证试验,在宁波率先建成一所能让群众切身体验各类真实场景的“安防防范体验馆”。
馆内设置防盗、防骗、防火、禁毒、综合五个主题体验区和一个消防逃生体验通道,内容既突出通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也包括拎包扒窃、电动车自行车盗窃、入室盗窃等传统犯罪。辖区居民在体验时,不仅能亲耳听到电信诈骗的对话,还能亲手体验支付宝等个人信息如何被盗。
得益于高桥派出所在平安宣传方式上的创新,辖区群众“一次体验终身受用”。自安防体验馆运营起,所里已累计接待参观群众2.5万余人次,辖区通信(网络)诈骗发案同比下降了21.2%,入室盗窃发案同比下降41.25%。
一切为了人民,服务群众“零距离”
前不久,所长胡意伟收到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市民李正夫感谢窗口民警不厌其烦地联系档案馆查询资料的暖心态度,感谢社区民警陈克兵当晚就上门给他母亲做笔录、并将户口关系证明送上门的贴心服务。这封不长的感谢信,民警们看后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仅因为故事动人,更因文尾那一句:“谢谢你们!高桥警官!”
服务群众,是“高桥警官”们的不懈追求。早在30多年前,第一任高桥所所长顾尧根就提出“一二三”工作法:群众来所找人不过一;要求办事不超过两趟;解决问题三天内必须有回音。
2006年7月,高桥镇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负责人在即将赴德国参加订货会前夕,发现护照丢失了,心急如焚。时任所长张洪了解情况后,急他人之所急,多次到有关部门沟通,以最快的时间将补办的证件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这位企业负责人十分感激,通过口口相传,当年就为高桥镇引进了4家外资企业。
2018年8月,辖区藕缆桥村一位老人郑楚珍由于长期卧病在床一直没能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她自认为将不久于人世,非常希望看看印有自己照片的二代证的样子。获悉此事的当天,高桥派出所领导便带领户籍民警上門为老人拍照。拿到新证时,老人不禁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2021年5月6日,高桥派出所民警经过五天五夜的苦苦搜寻,终于在一家公寓楼中找到了失联长达11天的姑娘小袁。原来,5月1日晚,小袁的父亲和学校老师从外地急匆匆赶到派出所求助,称从4月25日起就联系不上小袁了,有同学反映,小袁最近在高桥求职,希望可以帮忙寻找她的下落。值班领导接到警情后,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调查,同时安排警力,发动网格员、志愿者们到小袁出现过的地方挨家挨户走访附近店铺、居民。打开公寓门,见到她平安无事的那一刻,民警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最后,在民警的劝说下,小袁同意返回学校安心学习。事后,高桥派出所也收到了学校的感谢信,学校为高桥派出所认真负责的“为民服务”态度点赞。
“亲民的事做一件不难,做一年也不难,可贵的是,高桥派出所能几十年如一日,日日如此,真的不容易。”在节省群众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上,多年来,高桥派出所始终不遗余力,频频首创各项服务举措:全市第一个“首问责任制”、全市第一个在派出所开设交通违法处理窗口、全市第一个利用QQ群开展企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通过在派出所微信公众号开通办事服务平台,将涉及基层派出所的63项办理事项所需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对外公开,实现一键式查询、条目式展现、模板化打印。这可以说是“最多跑一次”的雏形了。如今,“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浙江“跑”向全国,高桥派出所更是以“以人为本、服务一流”的特质,“跑”出了属于高桥的“加速度”,将“最多跑一次”成功“跑”进了市民心里。
所里还开设了“最多跑一次”预约专窗,群众坐在家中动动手指,即可完成网上信息申报、后台审核验证。此外,所里还专门设置出入境自主受理系统、居住证办理登记和身份证办理窗口,在便民的同时将服务的触角向流动人口拓展,向每一位群众延伸。
伫立在浙海商业广场东侧的蓝白色小房子也是高桥派出所重磅推出的“新装备”——新型智慧警务亭。与以往的警务亭相比,这款新型智慧警务亭不仅在硬件上求新,将原来的基层警务进一步“科技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务理念、创新了服务模式。
在警务亭门边,张贴着一块公示牌,内容包括警务亭亭长、派出所民警林伟的照片、警号和联系电话。下方还有专属二维码,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后会进入海曙公安分局的页面,除了林伟的照片、身份、联系方式外,还有服务指南、业务办理、疑问处理、互动活动等多个选项,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不仅如此,群众办事遇到难题时,也可拨打公示牌下的拨号键盘,只要按键输入“110#”,市民就可以直接和派出所民警进行连线、双向视频通话,该服务24小时有民警值守应答,方便市民咨询求助。
除了全面的线上服务,智慧警务亭的线下服务更为强大、贴心,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再升级。市民办理相关业务只需在家门口的警务亭处递交材料,随后就会有人帮你代办并且送证上门。这样的服务对于那些上了年纪又玩不转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最贴心不过了。
前不久,想将户口迁到现住地海曙高桥的何先生就收到了“惊喜”。为方便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妻子,何先生日常都在家办公,无法长时间离开家外出办事,有一次外出途经浙海商业广场时,他看到路边的智能警务亭,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去咨询,结果值守警员告诉他有代办服务。几天后,更大的惊喜来了,“我原以为,户口弄好了,派出所最多打个电话让我去取,还在愁路太远不方便,没想到他们还送证上门,真是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何先生说。
警务围绕民意转。今年3月份,高桥派出所专门设置如何践行新时期“枫桥经验”实现警民关系“零距离”的调研课题,并以此为方向,完成了全省首份派出所警民关系测评报告。
“我们围绕群众满意度、参与度、和谐度、安全感等五个维度,委托第三方公司在全镇开展了一次警民关系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00余份,收集到相关建议166条。”高桥派出所前所长周伟介绍说,“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梳理出矛盾排查、纠纷调解、防范宣传、隐患整治和便民服务等11类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全面深化警民关系建设任务清单》,分五个阶段共21项任务进行调整。”
辖区群众的意见建议就是派出所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桥派出所还以辖区4个警务室为阵地,定期邀请村民代表、流动人口代表、企业负责人代表等参加警民恳谈活动,让群众做“裁判”,监督21项任务真正落到群众“心坎里”。
民警围绕百姓转。除了“面对面”传统交流,近年来,高桥派出所不断依托各类网络平台,大力拓展“网络见警率”。“高桥警官”微信公众号将公众号功能与110接处警、群众求助等有机结合,实现网上“全天候”服务在线。另外,所里还设立了网上“高桥夜话”“初心讲堂”等平台,进一步拉近警民距离,解决了各类民意诉求。
2021年2月,高桥派出所接到群众在网上反映称,位于高桥联升佳苑小区存在群租房现象。所里立即于当晚组织警力开展核实工作,经查相关单元的确存在群租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派出所对小区开展全面排查,约谈95名房东(二房东)并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同时行政处罚两起。
经过一周左右昼夜奋战,小区所有违规群租房全部完成租客清退、违规拆除、规范建设等整改工作,集中整治工作按期高效完成。为防止已整治违规群租房出现“返潮”现象,彻底消除治安、消防隐患,打造群租房整治“高桥样板”,所里根据工作实际,联合高桥镇党委、政府出台出租房屋“五个一”标准,即一根套管、一个烟感器、一只灭火器、一顶应急照明灯、一套出租房屋管理制度,并在联升佳苑小区内已整治的房屋内推出2间样板房。同时,发动部门、村社、网格、物业等可依靠力量,综合施策、相互联动,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群租房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此次集中整治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高桥派出所专门研究破题辖区内商务楼宇、公寓楼、小区管理难点,发动辖区56家小区组建高桥镇“物业联盟协会”,牵头成立覆盖辖区91家公寓楼286名管理人员的“公寓管家联盟”,扎实推进“四联三互”的公寓规范化建设“高桥模式”。常态化开展入驻人员信息采集、消防隐患排查、简单纠纷化解、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聚焦噪音整治、养犬管理等民生小事,配套“刚性+柔性”管理办法,科學全面净化小区环境。今年共协助处置警情87次,妥处违规养犬行为23起,广场舞噪音警情同比下降69.2%。
“爱民为民”始终是高桥派出所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是全体民警的基本价值取向。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爱民爱在心坎上,服务做到点子上”这一座右铭不折不扣的传承,并自觉融入到血液基因里,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护航经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
36年沧海变桑田。这些年,高桥镇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已然成为宁波城西一片蓬勃发展的热土,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高桥。据统计,目前高桥派出所辖区内已有1200多家企业和116家上规格企业。如何为辖区经济发展、企业良好运营保驾护航,成为新时代“高桥警官”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此,高桥派出所树立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意识,主动作为,聆听企业呼声,察民情、访民意,警情入户、问安于企,制定详细可行的企业走访服务方案,落实具体民警,定企定岗定责,加强落实,整体推进。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得到控制、社会开始全面复工复产阶段,高桥派出所不断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协调纾解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全面复工复产提供精准指导与服务。派出所成立了联企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协助指导辖区企业复工复产1713家、员工1.97万余人。及时收集汇总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复工企业提出的口罩采购、用工困难等问题,派出所积极动员高桥商会等各方力量,研究解决对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特殊时期的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离不开长期以来良好的警企关系。这些年来,高桥派出所在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上面动足了脑筋。一方面,高桥派出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全面摸清和掌握企业及周边的治安状况,围绕企业及周边地区多发的“两抢一盗”案件展开攻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损失,保证企业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报警求助,做到快速出警、积极处置,对破坏、阻碍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决不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和防范工作。
2017年春节前夕,受经济危机影响,貴州人小朱所在的服装厂老板“跑路”。因为没钱回家过年,小朱召集30余名老乡到厂里搬设备换钱。高桥派出所民警得知情况后,及时制止了小朱的违法行为,通过与镇政府协调,使小朱等人很快领到被拖欠的薪水。
不仅如此,在高桥派出所建议下,镇政府召集公安、法院、劳动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出台了《高桥镇企业职工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应急预案》,建立了企业倒闭欠薪维稳预警机制。仅2018年,通过这个机制,高桥派出所协助成功化解46起企业的劳资纠纷事件,帮助724名外来务工人员及时拿到工资。
另外,从构建和谐警企关系,打造良好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出发,高桥派出所延伸服务,通过深入企业走访,倾听企业呼声,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力争把小事做好、把实事做细,为企业和企业员工全力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以实际行动,架起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拉近与企业的距离。
哪里有呼声,哪里就有回应,这是高桥派出所服务辖区企业的最好诠释。去年8月下旬,所长胡意伟在高桥商会的走访中,商会赵秘书长欲言又止似有隐情,胡意伟说:“赵秘书长,别看我到高桥派出所没几天,但我们派出所为民服务、保驾护航经济建设的初心不变。”
听了这一席开诚布公的话,赵秘书长终于向胡意伟反映高桥一家音箱生产企业,因知识产权遭侵害损失惨重。胡意伟当即指派民警深入调查,经过侦查,得知该音箱生产企业原技术厂长离职前,私下窃取技术资料,并在鄞州某镇开了一家同类音箱生产企业。高桥派出所以对方涉嫌侵害知识产权罪,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罚。
这起侵权案尘埃落定,胡意伟意识到,要保障经济发展,就得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平台。为此,高桥派出所向镇政府提出成立实施警务前置,服务零距离的“经桥服务中心”。镇政府对派出所这一服务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的提议深表支持,高桥商会获悉后拍手叫好,都说这一意想不到的举措简直就是解决了他们心头的大难题,立即腾出商会140平方米的房子给“经桥服务中心”当办公场地。
去年12月13日,宁波市首家由公安挂帅的“经桥服务中心”在高桥商会内成立。中心开展工作后,民警以“普惠式”服务召开企业家法制座谈会、以“供给式”服务对同类企业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以“需求式”服务建议企业向派出所反映需求。这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策,避免了企业不懂法、不知法而遭遇的经营困局。中心运行以来,已破获侵犯商业秘密案3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一些高桥的企业家由衷地说:“高桥派出所不愧是‘人民满意的派出所。”今年1月,海曙警企服务工作获评2020年度全国工商联“创新中国”区县级最佳案例。
定分争、解矛盾,“枫桥经验”焕新彩
36年来,高桥派出所不忘“前辈”教诲,以民意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全力践行习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了高桥解法,实现了“三大延伸”:向村(社区)延伸,向协管员延伸,向各行业延伸,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向学校、广场、综合体等各个行业延伸。
按照省厅“一村一警”要求,创新提出“双向兼任”机制,推动全所民警兼任全镇29个村社党支部副书记、委员,明确社区民警“九个一”工作法,主导村社综合治理事务,以村民说事为载体完善三级联调网络,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一村一拍档”,村社干部定期入驻警务室,参与纠纷调解、巡逻防控、宣传防范等警务活动,促进警民共治血脉关系;“一村一站”,在每个村社建立一座辅警工作站,明确驻村辅警九大员职责,作为235名辅警开展工作的综治“枢纽”。其中,村警深度参与的民乐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3项全国级荣誉,全镇有13个村获评省级文明村等省市级荣誉。
2018年7月,来自青海的马克利(化名),在高桥镇藕缆桥联丰中路开了一家三江源清真餐馆,生意红火。没过多久,和马克利三江源餐馆仅隔了五家门面的老板程益民(化名),也开了三江源拉面店。程益民的举动引起马克利的极度不满,马克利认为,程的行为属于恶性竞争,也不符合同一街区近距离范围内开设相近经营项目内容的清真拉面店的行业规则,于是两家摩擦不断。马克利便陆续叫来了十几个老乡,程益民也叫了四五个老乡守护在自己的店面里,一场争斗一触即发。
细致的网格员在日常巡逻中发现双方时有摩擦后,主动介入了解情况,并将信息上报至辖区民警。民警及时将马克利和程益民邀到派出所,通过三方面谈,最终商定程益民将三江源拉面店重新选址,马克利承担一半改造费用,一场潜在矛盾纠纷就此化解。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了三十多年,我们工作的宗旨从未改变,就是老所长说‘民意为高、爱心化桥。”从警已有35年的老民警龚其平说,20世纪80年代地方上警情不多,但每天也有三四个。村民有事先找村里的治保主任,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治保主任打电话联系派出所,我们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出警,不把矛盾解决不回所,所以常常一去就至少大半天。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做到矛盾不上交,高桥派出所深入推进“警调衔接”,做大做强人民调解基础。在此过程中,民警发现,高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村民说事机构,有调解职能,但因为信任派出所,村民遇事更喜欢求助派出所,因此派出所长期存在“矛盾积量大、牵涉警力广”的难题。
于是,高桥派出所在创新化解基层纠纷上动起了脑筋。根据实际,高桥派出所协助建立镇区域联调中心,逐步形成镇调委会与驻所工作室(警调衔接)——区域联调中心与警务站(室)——村调委会与村民说事室的三级对应、相互依托的“调解共同体”,并邀请司法所、律师、流动法庭、心理医生和经过派出所培训的志愿者等加盟,有效分流民事类矛盾纠纷。
如今,高桥镇的每个警务室旁边都设有一个区域联调中心,每个中心配了专职调解员。为避免矛盾纠纷调而不结、调后反复,高桥派出所在区域联调中心基础上首创推行驻点流动法庭机制、“重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前提下,由驻点流动法庭对重点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截至目前,经司法确认的调解案事件无一例反复。2021年已通过“警调衔接”化解矛盾纠纷593 起,同比上升98%,调解成功率达100%。
去年3月,高桥镇某村发生一起前女婿失手打傷岳母案,当事人王某按照惯例将女儿从潘某家中接走,并于当天18时将女儿送回,交接过程中,双方发生口角并打架,经查,双方均有动手并互有伤势,岳母汪某右侧一根肋骨骨折,双方于3月、4月份分别进行了调解,但关于赔偿额度问题,历经数月的多次调解都失败了,双方未达成和解。
后来,高桥民警叶警官请来了流动法庭“法官”老周,与调解员和村民说事团耐心调解,但双方情绪仍未平息,纷纷不接受调解,叶警官看到双方情绪还未平息,耐心劝导,把话题转移到他们女儿的探视时间上的修改。经过详细调查,他找出了问题的症结:由于探望时间上过于紧密,两家人摩擦不断。由此,他建议一个月探望一到两次,女儿留在王某家中的时间由一天改为一周。经过三个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共识,解决了孩子和大人相处的问题,也消除以往孩子接来送去的烦恼和怨怼,事后双方都很满意。
“我们的调解现在不只是简单的做老娘舅、和事佬,而是向专业化的订单服务迈进。”高桥派出所教导员陈聪说。在高桥镇兴乐佳苑小区,居民柯先生因楼上住户翁先生家的水管漏水,导致家居受损,而文先生对水管漏水一事不承认,引发双方争吵。派出所民警和调解员带着水电维修志愿者先后三次上门,经过对翁家水管检查,确定是水管堵塞漏水,并对水管进行疏通。后经过专业估算,翁先生答应一次性赔偿柯先生1200元。“要是以前,这样的邻里纠纷,双方可能会为了三五百元的损失差异互不让步,而让调解陷入死胡同。如今,有了专业人员的公平核算,双方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有了硬件的“加持”,针对新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高桥派出所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契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高桥所率先在全市开展“警网融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警务+综治网格化”警网融合建设,对全镇147个综治网格“一格一警”配备10名网格指导员、89名网格辅警、207名网格志愿者,明确基层网格小组五大类15项职责清单,依托“双交办”和“四个平台”,有效分流非警务类警情,实现民警工作减负增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2021年6月29日,一名老人从家里走失,在高桥派出所的帮助下,竟有两户人家找上门来,她的亲生女儿陈慧芳在见到苦苦寻找了18年的母亲后,忍不住大哭起来,“我妈妈走失后,我们几乎找遍了全宁波,但仍然没有她的踪迹。为此事我10年都没回过老家,我丈夫18年从没换过手机号,也没有换过工作,就怕母亲万一哪天找回来了。”原来,当年老人走失后,被一家好心人收留了,起先是决定让她先住下来,顺便帮助她寻找家人,没想到这一住就是18年。詹小萍说道:“当初我们也报过警,但是信息有限,始终找不到她的家人,她就一直在我们家生活,平时除了帮忙干活就是吃饭睡觉,不爱说话,也不爱见陌生人。”高桥派出所民警通过网格发布信息、应用技术手段识别老人身份,经过大量的筛选比对,最终帮助老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两家人见面后相谈甚欢,笑声久久荡漾在派出所接待大厅内。这一幕,盼了整整18年!
今年以来,共分流警情2500余起,分流率达40%,推送各类三级事件215件,办结率达95.81%,处置率达100%,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深化“警网融合”过程中,高桥派出所还创新推出“高桥V警官”工作机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矛盾纠纷不上交,就地解决。社区民警深耕网格,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累积自己的“粉丝量”,争做网格中的“大V”,目前已建立机关村社、服务管理对象等微信群、钉钉群35个。2021年6月18日,社区民警夏晓伏就根据朋友圈得来的信息,迅速平息了高桥镇学苑名府小区两名业主之间的“约架”风波。
据夏晓伏回忆,此前一天,学苑名府7号楼业主老张的儿子,回家发现没带门卡后,用脚踢坏了新装不久的小区大门,踢门的视频被物业的监控拍了下来。物业经理将老张儿子踢门的视频传到了小区业主群里,1号楼业主毛师傅看后非常生气,在业主群里说道:“拿门撒什么气?脚怎么那么厉害?有种冲我来。”
后来,老张的儿子便在群里说,要让毛师傅出来跟他单挑。于是,毛师傅便写下了一封约架书,发到了群里,没想到一下子就传开了。由于“约架书”有不少细节,表述又很诙谐,一时令众多网友转发。很快引起了高桥派出所的重视。当日下午,派出所民警便找到了双方,对双方进行调解。随后,派出所的调解员、高桥镇的网络员,以及小区业主群里叫嚷过要约架的人都被叫了过来,为了缓和情绪,夏晓伏还为大家准备了西瓜。
夏晓伏当场劝说:“你们是成年人了,应该有判断,约架是违法的,平白无故去打一架,有意义吗?如果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谁负责?而且,这事现在传播得这么广,年轻人们要是照着学了,怎么办?”
经过对双方进行调解,老张愿意赔偿儿子踢门造成的损失,而维修公司也在民警等人的调解下,将赔偿费用尽量压低;而另一方毛师傅,听过民警和调解员们苦口婆心地劝导后,心里的气也放下了不少。最后,毛师傅和老张当着众人的面,一人一边,分站在桌子两侧,握手言和。
事后,派出所要求毛师傅写一封针对“约架事件”的道歉信,发布至网络上。另一方当事人老张则在小区业主群发了道歉信,就儿子踢门事件向全体业主道歉,并承诺愿意赔偿。
坚守爱民初心,“架桥人”代代相传
“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创人民满意永不止步”“爱民铸就民牌”“民意为高、爱心化桥”“传承爱民情怀,忠诚使命担当”……36年来,高桥派出所历任班子把所史教育作为全体民警“必修课”和新警从警“第一课”。“爱民爱在心坎上,服务做到点子上”,爱民为民的优良作风由此在一代代高桥警官身上不断传承。
每年的6月28日建所日,高桥派出所都有一个传统,所里会举行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飘扬飞舞,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唤醒清晨,所有民警立正肃立,初阳的光辉总是有些刺眼,但他们的眼神却更加坚定,犹如35年前高桥所创建之初那般气宇轩昂的样子,不同的面容,流露出的是同一份敬畏。
去年6月底,高桥派出所陈列室改造完工,将这些年来与辖区老百姓的鱼水情谊记录其中。“人民满意”“青年文明号”的奖章奖牌有序陈列着,闪烁着人民警察的光芒。35年以来收集到的字句斟酌的感谢信、拉着民警的手递送的锦旗数不胜数,这些警民情深都被派出所精心保管着。这些感人的故事有血有肉,值得牵挂,更值得铭记于心。
除了所史教育,每一位新入警的同志,都要来听一听老同志讲述这些锦旗背后的故事,了解派出所不同时期队伍的风采,通过新老民警“一对一”,用一个个“高桥警官”的故事感染民警,提升民警的思想自觉。
2020年11月17日,高桥镇敬老院给派出所送来一面牌匾,上面写着“传递爱的真心 延续爱的希望”几个大字,以感谢高桥派出所“雷锋小组”几十年年如一日为敬老院服务。
“雷锋小组”是高桥派出所第一任所长顾尧根创立的。这些年来,民警定期或不定期到高桥镇敬老院为老人服务,孝心堪比老人的儿女,天冷送围巾、帽子、热水袋,天热送冷饮,平时还经常来帮助老人梳头、按摩、打扫房间,陪老人散步。
高桥派出所教导员陈聪说:“敬老院是我们的爱民基地,每个新来的民警都必须到敬老院服务。”所长换了五任,雷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志愿为敬老院老人服务的民警从来就没有断过。
“我们和高桥敬老院的结对活动一直在进行。另外,据我个人所知,目前所里民警在帮扶的困难群众就有11名。”从警35年,24年扎根在高桥派出所的民警龚其平说。有一件事至今令他记忆尤深,在高桥派出所创建初期,顾所长负责结对帮扶的是一位姓吴的老奶奶。老人的经历很凄惨:子女先她离世,唯一的亲人、由她抚养长大的孙子却因抢劫被判刑。
顾所长常带领民警去看望她,并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的工作。爱心接力似是掐不断的火苗,被高桥民警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传递着温暖与感动。每到大年三十,吴奶奶甚至将亲手煮的鸡蛋送到派出所。她说:“这是我一个个收集起来的,供过菩萨,拿来给你们吃,你们是好人!”
在派出所民警的照顾下,吴奶奶一直活到了95岁。老人去世时,所里的民警都去送她,并为她料理后事。吴奶奶的孙子小李刑满释放后,在派出所民警的关心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老民警为新民警以身作则,从处理案件到下片走访,从日常工作习惯养成到思想上的教育引导,让新民警时时刻刻以“高桥警官”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为标准约束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让“爱民情怀”的种子种进每一位民警的心中。从而形成了深深的“高桥情结”——立足更高的起点,着眼更高的目标,通过自己认真履职,以出色的业绩使派出所成为守护百姓平安的“桥头堡”,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2013年,海曙公安分局党委作出决定,将高桥派出所命名为全局“青年民警成长基地”,选拔优秀的青年民警到高桥派出所历练成长,以先进典型的带动示范,加快优秀人才的培养。市公安局也将高桥派出所作为新警入职培训的必到基层示范点,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纳入培训体系。市高速交警支队、嘉兴公安局南湖分局、浙江海警学院以及市监狱系统,都将高桥派出所作为优秀青年干部的蹲點学习单位。
高桥派出所在“爱民、亲民、便民”的主旋律下,在良好的团队精神激励和创先争优氛围的熏陶下,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个人,在167名曾在这里工作过的民警中,18人次获得过国家级荣誉,39人次获得过省级以上荣誉,近90%的民警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时任高桥派出所所长张吉峰自2009年接过接力棒以来,带领团队拿到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2011年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等多项重磅荣誉,他说这其中的奥秘就是“爱民为民”四个字,“爱民为民”始终是高桥派出所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也是烙印在全体高桥派出所民警基因中的价值取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桥警官”们伴随着时代的成长而成长,在现任所长胡意伟的带领下,“高桥警官”的形象更加符合新时代文明形象的要求。所里的每一处走廊,会议室,转角的橱窗都能不经意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正能量警句,每周二和周五的中午时间段,积极开展“夜学午习”,党性教育深入人心,对党忠诚,铸就高桥警魂,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青年民警不断开拓创新、密切联系群众,敢于争先,正当壮年的高桥派出所,将以更加坚实的基础和长远的发展,继续吹响“爱民为民”的响亮号角,让爱民为民精神因传承而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