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
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坐落着浙江大学的之江校区。这里有保存完整的近代大学建筑群,它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如今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仍保留着二十余幢老建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红砖红瓦掩映在参天绿树之中。建筑群整体由西方近代风格糅合东方传统风格建造而成,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钟楼。钟楼主体有三层,中间为钟塔,左右对称,线条简洁,没有繁复的花纹,是典型的近代建筑。因为钟楼是校园中最高的建筑,又因其是红色的外墙,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浙江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大学的早期建筑,如图书馆、文法学院、老斋舍等气势恢宏、布局精巧,大开中国高校建筑之先河。其中,老斋舍最有故事可说。
老斋舍是一座仿布达拉宫琉璃瓦建筑,采用“地不平天平”的设计理念,依狮子山南坡山势而建;屋顶则做成平面结构,由四栋宿舍组成,又由三座罗马式拱券门连为一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色调,尤显诚朴雄伟。老斋舍紧邻樱花大道,因此又被称为“樱花城堡”。在樱花盛开的季节,站在老斋舍的房顶能看到樱花大道上的樱顶,推开窗户就能碰到绚丽的樱花。虽然现在老斋舍因年代久远而显落后,但它仍然是武汉大学的象征。
厦门大学群贤楼群兴建于1921年5 月,是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教育家陈嘉庚先生主持修建的,为了表达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 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它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也是最早建設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
群贤楼群包括五幢建筑。中央主楼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有致;集美楼、同安楼以中式风格为主,造型典雅;以勤奋读书的典故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风格则趋于西洋式。主楼落成时,有人提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陈嘉庚否定。又有人提议以“敬贤”(陈嘉庚之弟名)命名,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这也是对厦门大学的莘莘学子寄予殷切期望。
进入云南大学正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九五台阶”,其寓意为《易经·乾卦》中的“九五飞龙在天”。九十五级台阶不仅是进入校园的主要通道,也是学子升堂入室、接受高等教育的肇始象征。穿过“九五台阶”,就可以来到云南大学最负盛名的会泽院。
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是典型的法式建筑,由留法归来建筑师张邦翰设计,代表了当时国内大学建筑的较高水平。张邦翰提议“其建筑采中西法式,存古而不泥于古,尚新而不专于新”,于是会泽院的设计既借鉴了西洋建筑样式,仿照巴黎大学的建筑特点,又传承了中式建筑风格,保留中国传统元素。九十五级台阶位于会泽院大门外南向,台阶皆由青石铺成。在九十五级台阶的中段平台,装点了西式喷水池,与台阶浑然天成。
会泽院历尽沧桑,记录了云南大学的发展历程,从首届毕业生开始,近百年来历届毕业生都在此合影留念。
东南大学四牌楼建筑群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也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千百年来,书声不断,学泽绵延。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于西方古典风格建筑,采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礼堂的形象曾出现在众多影视剧中,如《人民的名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建国大业》等。学校的老图书馆也是最常“出镜”的建筑,其建筑造型为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比例匀称,风格隽雅,爱奥尼柱式入口及墙面装饰细节极为精美,是国内近代建筑中的优秀作品。
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有著名的未名湖燕园建筑群,这是以明代名园“勺园”为中心建造的仿古建筑群。其中未名湖本无名,因其景色绝佳,所以燕京大学的学者们争相为其命名,但命名方案大家都不满意,最后就由钱穆先生命其为“未名湖”了。
1952年,北大搬迁至燕京大学旧址,未名湖成为北大的标志性景观。未名湖的东岸矗立着博雅塔,湖畔还有举世闻名的北大图书馆,学生们称之为“一塔湖图”。 北大的学子们真的很幸福——夏天赏湖光塔影,秋天坐在湖边看黄叶纷飞,冬天去未名湖冰场滑冰。人生想要的所有诗情画意,未名湖都能给予。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非同一般,地处北京东城区铁狮子胡同,旧为段祺瑞执政府驻地。因其恢宏典雅的建筑风格颇有盛名,所以很多拍婚纱照的人都会来这里取景,毕业生们更会在此拍照留念。
走进主楼,坚固的木质地板、高大的走廊门厅及楼内奢华的雕花都在诉说着这栋建筑的精美与独特。虽然这栋楼因段祺瑞执政府而闻名,但它却经历了远比段祺瑞经历过更多的北洋风雨——袁世凯、靳云鹏、冯玉祥,乃至冈村宁次,都曾与它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让鲁迅先生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三·一八”惨案也发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