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整理
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作为2022届的高考生,你是否关注到了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新变化?是否想过明年自己要如何填志愿?如果你忙于学习无暇关注这两个问题,不妨花几分钟来阅读这篇文章,让我们来帮你掌握关键信息,理清志愿填报思路。
2021年,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第一届考生走进新高考考场。虽然这8个省市采用的都是“3+1+2”的选科模式,但在志愿模式设置上却各有选择。
其中河北、重庆、辽宁3个省市采用了和浙江、山东一致的“专业(类)+学校”模式;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5个省份采用了和上海、北京、天津、海南一致的“院校专业组”模式。
“3+1+2”VS“3+3”:分别是新高考下的两种选科模式。其中,第一个“3”均为全国统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3+1+2”模式中的“1”为首选科目,即物理、历史中的1科,“2”为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中的2科;“3+3”模式中的第二个“3”则为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想政治、地理6科中的3科。
“院校专业组”VS“专业(类)+学校”:分别是新高考下的两种报考模式,也指对应模式下的志愿填报最小单位。“院校专业组”即1所院校可设置1个或多个专业组,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一般设6个专业栏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专业(类)+学校”以“1个专业(类)+1个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不再设置“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所填高校招生计划类别和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
新高考模式给志愿填报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1.限制条件变多
在志愿填报中,专业的选报比以前有更多限制。以“3+1+2”模式为例,首先是首选科目带来的限制:在教育部的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中,“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仅历史”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物理或历史均可”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都可以报考,且相关专业在物理、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
其次,院校还会根据各专业的实际对再选科目设置要求,有1科、2科或“不提科目要求”3种要求。选择2科的,要求分为“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以及“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选择“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选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2.选择变多,填报工作量也变大
在新高考下,不管选择“院校专业组”模式,还是“专业(类)+学校”模式,各省市普通本科批次可填报的志愿数量都比以往传统高考能填的多。再加上新高考刚实行不久,各项参考数据和志愿填报规则还有待完善,为了提高录取率,我们建议一般要把能填的志愿都填上,不要浪费。所以,我们的填报工作量其实增加了许多。
3.往年录取数据参考价值变小,填报难度变大
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市不再有文理分科,在划定分数线的时候也不会再有文理科分数线。虽然2021年全面实施新高考改革的8个省市以历史和物理两个首选科目分别划线,划线方式与传统高考中的文理科划线方式比较类似,但由于包含物理和歷史两个科目的选科组合方式共有12种,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与文理科划线方式相同,考生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简单地按照文理科分数线确定自己的位置。
求学提醒:志愿填报就是一场博弈。在正式投档前,没有多少人能确定自己会被哪所院校和哪个专业录取。因此,考生就要了解录取规则,正确定位,充分利用填报机会,尽可能把能填而且想填的志愿填上,提高被录取的概率。
“强基计划”有所调整
1.高校普遍增加了“考生确认”环节
大部分高校要求考生须确认“如可入围,是否参加后续考核环节”,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而清华大学还明确要求考生对所填报专业进行确认,并再次明确是否服从调剂,确认环节过后,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业修改申请。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考生盲目报考,给真正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更多机会。
2.多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比例扩大了6倍
各高校还普遍扩大了“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生源所在省份各学科类、专业组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份入围校考的考生名单。
3.为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分专业有调整
2021年,在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的同时,部分高校还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新增了工程力学专业;山东大学新增了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中山大学新增了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吉林大学新增了古文字学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新增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动物科学两个专业。
4.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的“强基计划”
各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都明确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因此考生要认真考虑适合自己的学校。此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环节。
5.优化培养方案,开启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的试点,同时也是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各高校在招生简章中都对“强基计划”的培养环节进行了重点介绍,普遍采用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强化交叉与通识教育,同时贯通了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阶段。
6.多所高校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
为保证培养质量,多所高校还提出“强基计划”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都表示,将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综合考核,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同时也将从校内补充选拔部分有意愿加入“强基计划”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求学提醒:2020年是“强基计划”元年,部分高校出现未招满、考生校考弃考、大幅降分录取等情况。因为采取了各种措施,总体上看2021年的“强基计划”完成情况比2020年的好,如四川2021年“强基计划”录取总人数比2020年增加了162名,增幅达到了97%。“强基计划”是低分进入名校的一个渠道,但2022届考生在报考时,仍需要理性思考。“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喜欢或适合的专业,不能因图虚名而通过分数稍低一些的“强基计划”上名校。
独立院校陆续转设并招生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各独立学院到2020年末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并逐步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或公办普通高校,或终止办学。转设后的独立学院不仅要与母体院校完全脱离关系,也不能再拥有“母体院校+学院”这种形式的名字。2021年,已有相当多的独立学院转设成功,并以新的名字来进行招生。转设并更名之后的独立学院2021年的招生情况可谓“冷暖自知”。以同样转设为公办的两所大学在广西的招生为例。
浙大城市学院: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公办高校,2021年在广西的招生批次由原来的二本上升为一本,第一次投档分数线为538分(文史类)和493分(理工类),均比2020年有比较大的提升。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由原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转设并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而成。2021年该校在广西仍在二本批次招生,第一次投档分数线为413分(文史类)和350分(理工类),比往年有所下降。
求学提醒:独立学院转设并未全部完成,因此被独立学院这种“母体院校+学院”形式的名称迷惑而误填的考生仍有不少。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21年在河北省普通类(物理)录取最高分为600分,超特殊类型录取控制线102分,超省控本科线188分。之所以出现高分低报现象,固然与河北省是第一年按新高考模式进行录取,批次变化大有关,也和考生与家长的志愿填报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关系很大。无论是哪种报考模式,考生和家长在选报院校和专业时,都应该认真了解它们的方方面面,而不能仅凭校名或专业名就盲目报考。
除了上述全新的专业,各高校2021年纷纷新增了一些“老”专业,其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是大热门专业,新增数量排名前五。仅人工智能一个专业,就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在内的130所高校增设。在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被定义为“重大战略机遇”,此后的2018年和2019年,全国分别有35所和179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当前全球正由信息化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变,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断催生出越来越多行业和就业岗位,这为与之相关的新专业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相应地也促进了报考热度的不断上升。
求学提醒:专业开设的调整,体现了高校对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及学科发展需要的主动适应。考生在选报专业时,对这些新的专业,可以更有想象力,更具有前瞻意识。但同时也要明白,因为报考这些专业既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又不好判断其实力,更难以预测未来的就业情况,所以在选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了解专业的内涵,以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为出发点。这其实是选报任何专业的前提。有不少考生在面对名字比较新、比较“酷炫”的“国家新增专业”如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时容易头脑发热。无论是新老专业都要同等对待,在认真了解专业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发展前景等情况后再做决定。
第二,选择有相关强势专业的院校。大部分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是从原有的多个学科交叉整合发展而来的,都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是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为学科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选报这个专业时,要重点看它在目标院校是设置在哪个学院,学校在数学、计算机科学或统计学领域是否有优势等。
第三,分数预估以稳为宜。从历年的情况看,部分院校新增专业录取分数有的很高,有的则比较低,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难以做出预判。稳妥起见,考生和家长应以目标院校录取平均分来作为参照点,考生的分数最好能在学校录取平均分偏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录取概率。
體育单招和高水平运动队有新增项目或院校
体育单招:运动训练专业设冬季项目和其他项目,2021年冬季项目保持不变,其他项目增加空手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总数和去年相同,设有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2021年体育单招共新增3所招生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院校101所,新增南京工业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院校55所,新增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高水平运动队:2021年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全国统考”项目新增足球项目,并恢复了攀岩项目,是自2018年以来全国统考项目最多的一年。
2022年志愿填报时间规划
看到前文关于志愿填报的新变化,你或许会感到迷茫:志愿填报信息太多,每年还可能有新的变化,怎么才能不错过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抓住每一次有利于己的机会呢?我们的回答是: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对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出了一份志愿填报时间规划,大家可以跟着我们做攻略,一步步细化方案,相信到2022年6月高考后,大家可以拿出一个稳妥的志愿填报方案。下面,我们开始吧!
2021年9月留意招飞信息(特殊类考生)
从9月开始,各地招飞简章会陆续公布,我们可以通过“阳光高考网”“海军招飞网”“空军招飞网”以及民航招飞院校官网查询招飞简章,了解招飞情况。
1.了解三类招飞的报名时间、报名条件、报考流程;
2.了解三类招飞的培养院校、培养模式;
3.确定报考哪类飞行员,准备报名材料,按要求进行报名。
制订院校目标,关注院校动态(普通类考生)
此时不想参加招飞考试的考生也不要闲着,进入高三后可以根據近来考试情况树立目标,并关注目标院校动态,以激励自己。
2021年10月
准备高考报名(普通类考生)
留意当地招生考试院高考报名政策文件,仔细查看,准备高考报名材料。
留意艺术类专业考试、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特殊类考生)
可以通过“阳光高考网”等权威性网站和期刊等,了解艺术类专业包括哪些,它们的报名条件、考试的要求等;了解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院校、培养模式、报名要求等;注意区分高水平艺术团与艺术类专业,区分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单招。
2021年11月
高考报名(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
1.普通类考生在详细了解当地高考报名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普通高考报名;
2.特殊类考生详细阅读当地招生考试院发布的特殊类招考的文件,按照要求选择报名参加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或高水平运动队考试;特殊类招考报名成功后,了解各院校专业考试的要求,准备考试。
2021年12月
准备特殊类招生考试(特殊类考生)
1.留意各高校在这时发布的特殊类(艺术类专业考试、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考试简章,了解目标院校的招考要求,按时进行测试报名;
2.根据院校要求准备特殊类专业考试。
申请保送生(特殊类考生)
留意当地招生考试院保送生的通知,查看目标院校保送生政策,按时完成申请,准备笔试。
体育单招报名(特殊类考生)
了解体育单招招生院校、招生专业、培养模式、报名条件等,关注院校体育单招政策,按时完成报名,准备考试。
2022年1月
参加特殊类招生考试(特殊类考生)
艺术类专业考试、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考生要根据院校专业考试时间参加考试。
参加保送生考试(特殊类考生)
申请保送生的考生要关注院校发布的资格名单,如通过审核,及时参加笔试。
开始收集志愿填报信息(普通类考生)
普通类考生和家长要开始关注当地招考政策,家长要引导孩子制订个人的人生规划,初步明确大学、专业、职业方向。
2022年2月
了解志愿填报基本常识(普通类考生)
1.通过当地招生考试院、专业期刊等了解志愿填报基本模式,如平行志愿、顺序志愿、单志愿等;
2.了解当地各批次志愿设置情况;
3.了解院校投档、录取规则等。
2022年3月
关注“强基计划”(特殊类考生)
1.了解“强基计划”的招生政策、录取模式等;
2.网上报名。
了解目标院校(普通类考生)
1.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一般会在3月开始启动,考生和家长可以密切关注高校招办的动态,如有条件可以参加现场咨询活动;
2.可通过院校官网等了解院校的实力、层次、专业、录取分数、招生计划等;
3.有疑问可以通过致电院校招办咨询。
2022年4月
关注高校专项计划(特殊类考生)
1.详读相关政策,了解高校专项计划报名条件;
2.详读有关院校关于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简章,了解报考的优势与限制;
3.报名申请。
了解高职单招(成绩在往年专科控制线以内的普通考生)
1.关注当地招生考试院高职招生政策;
2.了解高职院校招生简章;
3.进行高职单招考试报名。
了解院校专业详细情况(普通类考生)
1.通过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了解各专业大类下所包含的专业;
2.通过院校官网或权威期刊等了解专业学习内容、报考条件、就业方向、录取分数等;
3.通过咨询大学生或查阅一些相关的期刊了解真实的专业学习生活,做好专业规划。
2022年5月
掌握志愿填报技巧(所有考生)
1.全面了解志愿填报规则,通过咨询专家、浏览专业期刊掌握相应的志愿填报技巧;
2.学习掌握位次法、线差法等基本的分数定位方法;
3.学会如何参考往年高考录取数据。
2022年6月
进行志愿填报(所有考生)
1.高考出分后,理性分析考生分数所在的位次,注意科学合理安排志愿;
2.查看一些往年的志愿填报案例,注意避免误区;
3.可以咨询相关专家,在专家的建议下制订填报方案。
2022年7—8月
等待录取消息,如果被退档,及时进行征集志愿的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