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及康复治疗评估的应用研究

2021-09-15 10:06苏丽芬罗琼英张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2期
关键词:内口盆底尿道

苏丽芬,罗琼英,张楠

(广东省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普宁 515300)

0 引言

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患者的多发群体为女性,对于青年患者来说,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性尿道括约肌缺如或者是出现功能障碍,对于中年患者来说,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在外物损伤作用下,致使患者的肌张力呈现出下降趋势,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患者肌肉萎缩、肌肉功能呈现出下降趋势。选取有效方式给予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早期诊断,同时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对于促使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对象,分析盆底超声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时间2019年04月至2021年03月,另选取同期68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4.18±5.89)岁;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34.7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国际抗尿失禁协会提出来的尿失禁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膀胱颈抬举试验和压力诱发试验的诊断结果均为阳性。排除标准:具有严重沟通障碍、泌尿系统感染和精神疾病;同时具有子宫肌瘤等其他盆腔占位性病变;存在严重外伤史和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两组均先展开尿垫试验分度处理,分度标准为:当渗尿量小于等于2g时代表轻度,当渗尿量大于2g且小于等于10g代表中度,当渗尿量大于10g时代表重度。受检前4个小时临床医护人员需叮嘱患者禁食以及禁水,选取300mL生理盐水注入患者膀胱,为患者展开盘底超声检查。仪器选取Voluson E6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来源于美国GE公司,应用与之相配套的图文工作站并以此来采集图文和处理图文。于患者情绪稳定状态下,指导患者采取截石位,将探头频率设置为6~12MHz,取适量耦合剂涂抹于套好避孕套的探头,将探头放置于患者会阴部探查其盆腔脏器,展开矢状面检查,检查信息包括患者的耻骨联合、膀胱颈、直肠肛管、尿道以及阴道等,分别于最大Valsalva动作和静息状态下对患者尿道和膀胱颈图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测量患者的相关超声指标,包括膀胱颈移动度(Mu)、尿道膀胱后角(As、Ar)、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及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Br、Bs)等,于最大Valsalva动作下,观察患者是否有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对上述所有项目展开测量,测量结果为3次,获取平均值。

1.2.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电刺激治疗,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将电流参数设置为10~40mA,将波宽参数设置为200~400zs,将频率参数设置为20~85Hz,将治疗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每2天为患者治疗1次;给予盆底肌训练辅助治疗,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采取蹲卧位,将专用润滑剂涂抹于小号哑铃之上,缓慢将较宽圆头端放进患者阴道,医护人员引导患者收缩阴道肌肉,促使哑铃在阴道内停留,然后令患者直立且缓慢行走,将行走时间控制在20min,充分分析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取适宜型号的哑铃,适当调整患者的训练强度。治疗2个月后,医护人员采取盆底超声技术对患者康复效果展开检查,观察患者的Mu指标、As指标、Ar指标、Br指标和Bs指标等超声指标,评估患者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超声指标诊断效果:观察记录两组的膀胱颈移动度(Mu)、尿道膀胱后角(As、Ar)、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及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Br、Bs),展开组间对比。评估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观察记录有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和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的例数,对比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分析观察组超声指标改善情况:观察记录观察组治疗前后的Mu指标、As指标、Ar指标、Br指标和Bs指标,展开组间对比[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指标诊断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的Mu指标、As指标、Ar指标、Br指标和Bs指标相比,观察组均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指标诊断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超声指标诊断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Mu(cm) As(°) Ar(°) Br(cm) Bs(cm)观察组 68 1.71±0.32 138.99±16.86 118.92±7.69 3.86±0.81 4.85±0.97对照组 68 0.86±0.15 104.00±14.16 93.48±7.46 2.73±0.75 2.62±0.71 t/19.833 13.105 19.581 8.441 15.298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相比,观察组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比较(n,%)

2.3 分析观察组超声指标改善情况

与观察组治疗前Mu指标、As指标、Ar指标、Br指标和Bs指标相比,治疗后均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分析观察组超声指标改善情况(±s)

表3 分析观察组超声指标改善情况(±s)

组别 例数 Mu(cm) As(°) Ar(°) Br(cm) Bs(cm)治疗前 68 1.71±0.32 138.99±16.86 118.92±7.69 3.86±0.81 4.85±0.97治疗后 68 0.76±0.15 105.73±15.27 99.47±7.13 2.62±0.64 2.73±0.82 t/22.166 12.057 15.294 9.905 13.764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多生于中老年女性,属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具体研究表明,在所有女性群体中出现尿失禁患者所占的比例约为23%-45%,其中出现明显尿失禁患者占比约为7%,这7%中又有约50%的患者为压力性尿失禁[3]。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当负压呈现出增加趋势时,会不自觉溢出尿液,临床致使该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年龄、盆腔脏器脱垂、生育、肥胖以及遗传因素等。当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盆底肌训练以及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尽早给予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诊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展开针对性临床治疗,能够促使患者病情好转,促进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4]。

现阶段临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见方式有漏尿点压(LPP)测定、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超声、CT、MRI、尿道膀胱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其中MRI扫描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反映出患者的病变情况,测量出患者的流量和流速,降低漏现象的发生,但是该检查方式也容易给患者带来压力,患者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另外,MRI缺乏对于钙化灶的检验敏感性,禁忌证较多,难以被临床普及。CT扫描能够获取到清晰的高密度组织显像,能够将患者的器官、组织病变情况立体地展示出来,但是其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软组织来说分辨率较低[5]。超声诊断是一项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该技术具有直观、方便以及无创等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之中。盆底超声采取特定超声探头,将其放置于患者会阴部,观察患者盆底器官、组织的功能和结构,可以直观的反应出患者的病变情况,能够对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该检查方式具有价格低廉、无辐射、无创等多种优点,患者的临床接受度高,另外,还可以通过盆底超声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便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科学化的治疗方案,促使患者盆底功能恢复[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的Mu指标、As指标、Ar指标、Br指标和Bs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与观察组治疗前Mu指标、As指标、Ar指标、Br指标和Bs指标相比,治疗后均明显偏低(P<0.05)。说明盆底超声的应用有利于优化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评估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超声检查,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诊断准确率,可以被应用于患者的康复治疗评估工作,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内口盆底尿道
Goodsall规律预测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的价值比较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端扫式凸阵腔内超声探头与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定位肛瘘内口的临床研究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复杂性肛瘘手术技巧
陌生的尿道肉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