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健脾化浊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2021-09-15 10:06:40安云陈伟刚李强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2期
关键词:癌变萎缩性国药准字

安云,陈伟刚,李强斌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0 引言

胃黏膜上皮遭受长期反复损害而导致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有或不伴纤维组织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偶见其他全身的临床表现,被临床定义的名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1-3]。但临床表现多不具有特征性,主要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偶见贫血、消瘦或腹泻等其他全身的临床表现[4-5]。CAG是由正常胃黏膜一炎症一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一不典型增生一胃癌的演变规律,且是大家已经公认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已明确被定为癌前疾病[6]。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目前已明确被定为癌前疾病,多年来一直是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尚无特异性的治疗的“金标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CAG诊断标准,研究组符合中医脾胃虚弱型诊断标准;年龄 18~65岁;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合并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炎者。将在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时期)收治经临床辨证为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总计59例,以温阳健脾化浊法序贯治疗为研究组,男33例,女26例,病程8.5-40.5个月,平均(21.1±2.2)个月,年龄 25-65岁,平均(41.2±4.5)岁。另59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男 32例,女 27例,病 程 9.0-41.5个 月,平 均(20.0±2.3)个 月,年 龄24-64岁,平 均(40.6±3.6)岁。 对 照 资 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泮托拉唑(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规格40mg×10s)每日早餐前口服40mg,抑制胃酸,同时加摩罗丹(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1325)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饭前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加叶酸:5mg,一日三次,如Hp阳性则先使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76,规格0.25g×30粒)1次1粒,每日3次,连服4周;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32,0.25g×20粒)1次4粒,每日3次,连服2周;克拉霉素胶囊(江苏祥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91,0.25g×6s)1次 4粒,每日 3次,连服 2周;胶体果胶铋胶囊(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248,50mg×30粒)200mg,每日2次,连服1个月。研究组:加用加味黄芪桂枝汤:(黄芪 20g,桂枝 10g,党参 30g,茯苓、炒白术、陈皮15g,炙甘草、清半夏、延胡索、醋五灵脂、柴胡、枳壳、焦山楂、神曲、炒麦芽各10g,当归20g,丹参15g)。每日1 剂,水煎早晚温服。两组均共治疗3个月。

1.3 评价标准

对照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订中医症状评分标准,以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以及倦怠无力为主要中医症状,将评分标准分为4个等级,0-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的相关标准评定疗效,分为治愈(症状消失、活检病理检查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活检病理检查病变减轻)、有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活检病理减轻)与无效,统计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明显的降低,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胃脘隐痛喜按喜暖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59 2.35±0.20 0.56±0.09 62.691 0.000 2.41±0.19 0.66±0.09 63.937 0.000对照组 59 2.29±0.19 1.24±0.17 31.634 0.000 2.35±0.23 1.34±0.18 26.563 0.000 t 1.671 27.154 1.545 25.954 P 0.098 0.000 0.125 0.000组别 例数 食后胀满 纳呆少食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59 2.45±0.26 0.56±0.17 46.733 0.000 2.15±0.22 0.65±0.17 41.441 0.000对照组 59 2.41±0.37 1.29±0.24 19.507 0.000 2.21±0.19 1.01±0.25 29.354 0.000 t 0.679 19.065 1.585 9.147 P 0.498 0.000 0.116 0.000组别 例数 大便稀溏 倦怠无力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59 2.41±0.20 0.52±0.18 53.953 0.000 2.45±0.28 0.84±0.19 36.547 0.000对照组 59 2.37±0.22 1.06±0.17 36.192 0.000 2.37±0.31 1.52±0.23 16.914 0.000 t 1.033 16.753 1.471 17.508 P 0.304 0.000 0.144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症状、病理、胃镜检查相关结果中无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CAG是慢性炎症逐渐发展加重的结果,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7]。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全球分布而言,亚洲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高发地区,其中尤以中国和日本的发病率最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最后会恶化为胃癌,也是消化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自1982年首次报道幽门螺旋杆菌以来,发现与慢性胃炎、胃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若不予药物治疗,不可自愈,正常生活中不会自我清除[8-9]。CAG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为临床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有隐袭性。1978年WHO 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已经成为从癌前到癌的一大模式,并且有资料显示CAG的癌变率每年约0.5%~1%[10]。据有关统计资料其癌变率是: 5-10 年癌变率约3%-5%,超过10年癌变率为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11]。当前使用铋剂/非铋剂四联疗程至14d或者加大剂量,具有较好效果。但是在临床的长期应用中,发现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步的增强,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虽然依从性较高可以按时用药,对症治疗疗效有限,且停药后易复发,且临床的治疗疗效则尚未见明显的改善[12-13]。在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联合研究中,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脏腑辨证方法辨出的证型当中属脾胃虚弱型最多见[14]。CAG属于中医学“胃脘”“胃痞”“胃痛”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较为密切,其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脾胃虚弱,标实是指气滞血瘀,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候[15]。本研究所采用益气健脾和胃汤是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来,党参、黄芪益气健脾养胃;茯苓,炒白术健脾化湿;炙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陈皮,清半夏行气化痰;延胡索,醋五灵脂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柴胡,枳壳疏肝解郁,下气消胀;焦山楂,神曲,炒麦芽三药健脾消食和胃;当归,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化湿和胃,行气散瘀之功效。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明显的降低,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症状、病理、胃镜检查相关结果中无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运用温阳健脾化浊法治疗的方法,可明显的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癌变萎缩性国药准字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2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中老年保健(2019年8期)2019-07-22 07:02:00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更 正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04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
《癌变·畸变·突变》第六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纪要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