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予以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2021-09-15 10:06郭建成苏良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2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郭建成,苏良献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00)

0 引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心血管急症,也是造成中老年患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1]。当前临床对于ACS多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进行治疗,此术式可快速控制疾病,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2]。但有相关研究显示,以PCI时治疗的ACS患者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激活细胞内成分,促进血凝,进而引起血栓,因此,患者术后仍需采取抗血小板凝聚的治疗[3]。当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凝聚用药方案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综合应用,虽有一定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但起效缓慢,停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且存在药副反应较大、可变性强及对患者的选择有局限等弊端[4]。而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能够直接的、可逆性的拮抗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进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活化[5]。基于此,本文就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予以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收治的80例ACS以PCI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术后用药差异分为常规组,男女分别占比 55.00%、45.00%;平均(56.46±7.54)岁。替格瑞洛组,男女分别占比52.50%、47.50%;平均(55.87±6.94)岁。所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纳入标准:所选研究对象均为以PCI治疗的ACS患者;所选研究对象均<70岁;所选研究对象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功能受损,全身炎性反应或存在明确感染病灶的患者;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症的患者;排除近1个月内出现过活动性病理性出血的患者;排除沟通、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两组患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在患者术后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mg×10s/盒)口服治疗,若患者在入院前已服用过氯吡格雷则给予75mg·d-1剂量,若患者无氯吡格雷服用史,则给予300mg负荷剂量后以75mg·d-1维持。

1.2.2 替格瑞洛组

对替格瑞洛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30020;规格:90mg×14s/盒)口服治疗,若患者在入院前已服用过替格瑞洛则给予90mg/2次/7d剂量,若患者无替格瑞洛服用史,则给予180mg负荷剂量后以90mg/2次/7d剂量维持。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MPAR)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分析

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聚率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用药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常规组和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对比(±s,%)

表1 常规组和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小板凝聚率对比(±s,%)

组别 例数 用药前 用药后 t P常规组 40 56.46±13.42 33.54±11.24 8.281 0.000替格瑞洛组 40 57.02±14.03 22.05±12.42 11.804 0.000 t-0.182 4.338 - -P-0.856 0.000 - -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1/40),显著低于常规组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常规组和替格瑞洛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了一种临床综合征,其治疗原则应以稳定斑块,控制缺血及抗栓治疗为主[6]。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都是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但两者药效存在一定差异。氯吡格雷本身为无活性药物,需经细胞色素P450(CYP2C19)代谢为有活性的药物发挥作用,细胞色素P450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而CYP2C19每个人的含量不一样、基因型也有所不同,所以会造成氯吡格雷抵抗,目前氯吡格雷抵抗率波动于4.2%~31.0%,因此,具有较高的药副反应发生率[7]。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非噻吩吡啶类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直接作用于血小板的P2Y12受体,无需经肝脏代谢激活。通过阻断血小板P2Y12受体,可有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因此可快速强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免疫功能的作用[8]。且由于无需肝脏激活,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9]。这与王珂[1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术后服用替格瑞洛的替格瑞洛组患者,其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的常规组患者,且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例,占比2.50%,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由此可见,替格瑞洛应用于PCI治疗的ACS患者的术后治疗中,可取得理想的用药效果,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以PCI治疗的ACS患者的术后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具有安全高效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如何替换?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