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焱,袁世英,蒋智钢,杜朝东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贵州 遵义 563006;2.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内科,贵州 遵义563000;3.遵义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4.遵义医科大学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00 )
淫羊藿,又称仙灵脾,《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认为该药能温补肾阳、强利筋骨、祛风除湿,可用于肾阳虚所导致的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腰膝无力等症[1,2]。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淫羊藿具有抗炎、抗病毒、防治骨质疏松、抗抑郁、抗老年痴呆、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功效[3-10]。淫羊藿成分复杂[11],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其药效发挥的主要功能成分[12]。为了进一步了解淫羊藿研究发展轨迹,本研究以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手段分析我国最近10年淫羊藿研究领域中的文献规律,探讨我国科研人员研究淫羊藿的兴趣点及趋势,以期为本领域研究人员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和热点提供数据支持。
以2020年4月出版的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采取TKA='淫羊藿',2011.1.1至今的检索时间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394条文献记录,去掉没有作者、重复发表以及有摘要无全文的文献、编辑部简讯、广告等后,最后有3338篇文献符合要求。
采用Excel整理文献,SPSS 18.0统计分析发表年份、发表期刊、作者、作者机构、基金项目、关键词、下载数、被引数、是否核心期刊等指标,VOSviewer1.6.15对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2.1.1 发表年份分布
每年文献发表数量分析结果见图1(A)。从图中可看出,近10年淫羊藿研究的发文量总体比较平衡,年发文量在360余篇左右,波幅均在6.26%范围之内。2012年的发文量最多,为394篇。其次是2013年、2016年,分别有380篇和370篇。2017年是发文量最低的一年。截至2020年4月该专题研究 的发文量为99篇。
图1 我国淫羊藿研究文献年度(A)及地区(B)发文情况
2.1.2 研究地区分布
我国各级行政区域均有论文发表,其中以广东省、河南省、北京市、江苏省、贵州省等地发文量高于其他地区,海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青海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文最少,分别为1、2、3、3、5篇。发文量前10的地区如图1(B)所示。SPSS聚类分析显示,这10个地区按照其发文量大小可分为5个级别:1)广东省;2)河南省、北京市、江苏省;3)贵州省;4)山东省、上海市;5)甘肃省、辽宁省、湖北省。
2.1.3 研究机构分布
本研究以研究论文作者第一单位为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发文机构共1268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原遵义医学院,相关数据已合并)、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0所医学类高校发文远高于其他机构。8.7%的机构发文量为2篇,27.2%的机构发文量仅为1篇。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如图3所示。
图2 我国淫羊藿研究文献年发文量列前10位的机构
2.1.4 期刊分布情况
纳入分析的文献发表于689种期刊,其中北大核心期刊共计1208篇。刊载量排名前10的期刊分别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21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92篇,《中国中药杂志》78 篇,《中医研究》75 篇,《中成药》73 篇,《中草药》58 篇,《时珍国医国药》52篇,《中医学报》49篇,《中国药房》45篇,《中华中医药杂志》45篇;并且前10种期刊中有7种为北大核心期刊。刊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期刊占期刊总数的58.8%,而刊文量在2篇及以下的期刊仅为15.8%。
2.1.5 基金项目情况
本研究在分析时仅对排在论文首位的基金项目进行统计,3338篇文献共受到2073个基金项目支持,受资助比例达62.10%,其中国家级项目875项,省部级项目653项,市级项目207项,其他类型/级别项目338项。各年度发表论文受基金支持情况见表1。由表可知,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受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献最多,其次是2019和2018年。
表1 各年度发表论文相关信息
2.1.6 文献下载量情况
一般而言,论文被下载的次数越多,说明读者对其关注越大。全部文献的下载总量为674684次,平均单篇文献下载量为202.12次/篇。各年文献下载量参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文献下载量最高,其次为2011年和2013年。单篇下载量排名前10的文献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因篇幅关系,仅列出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1)下载量最高的文献为2011年陈玉霞等发表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杂志上的论文,其下载量为6844次,超出排名第二的文献82.75%。2)2012年为单篇下载量文献最多的一年,有3篇论文。3)排前10位的9种高下载量文献载体中,北大核心期刊为7种占77.78%。
表2 高频下载论文情况
2.1.7 论文被引情况
全部文献的被引总量为19754次,平均单篇文献被引量为5.92次/篇。每年文献被引量参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文献被引量最大,其次为2011年和2013年,但是,2012年较2011年增长7.60%,2013年较2012年下降24.74%。单篇被引量排名前10的文献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因篇幅关系,仅列出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1)被引量最高的文献为2011年陈玉霞等发表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杂志上的论文,其被引次数为168,排名第二的论文作者是谢雁鸣,其论文被引次数为166。2)2012年为单篇被引量文献最多的一年,有3篇论文。3)排前10位的9种高下载量文献载体中,北大核心期刊为8种占88.89%。
表3 高频被引论文情况
2.2.1 关键词分析
3338 篇文献共含关键词15687个,平均每篇文献4.7个关键词。采用VOSviewer对全部文献进行关键词频次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关系图(见图3),其节点(圆形)大小代表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不同颜色表示其分属的类别,连线粗细代表相连两关键词共同出现在文献中,即共现情况的多寡,以此来反映两关键词在研究上的关联程度[13]。从图中可以看出,淫羊藿苷、淫羊藿、淫羊藿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法、芍药苷、骨质疏松、提取工艺、中药、大鼠等词排序较前;并且,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淫羊藿苷,围绕其机制、定量检测方法以及临床研究展开,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研究方向。
图3 关键词共现关系图
2.2.2 作者分析
据统计,第一作者人数(去重后)为2716人,总人数为12293人,其中由1名作者独立完成的论文有367篇,由2名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有456篇,3-4人完成的论文分别为503篇和555篇。第一作者和每位作者平均完成研究论文量分别为1.23篇和0.27篇。第一作者完成论文数量前10位、独立发文量前10位以及2名作者合作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情况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1名作者发表淫羊藿研究论文最多仅3篇且仅2人;2名作者合作发表论文的同样也是最多3篇,但是有5篇;对于多人合作发文则最多达到11篇,即使排名第二第三位也有8篇和7篇,提示我国对淫羊藿研究的成果产出主要以团队形式为主。采用VOSviewer对全部文献进行作者出现频次分析,并绘制作者共现关系图(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贾晓斌、龚其海、徐凤娟、杨丹莉、陈彦、袁丁、李叶丽、李利生、刘娟、赵海霞、王安斌等作者排序较前;并且,形成了以他们为中心的研究群体,各群体内部联系较为密切,群体之间的联系则较为松散。
图4 作者共现关系图
表4 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尽管2011-2019年间发文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波幅均不到10%,说明淫羊藿研究总的发展趋势比较平稳,仍是我国中药界研究的热点。
发文机构涵盖大学、医院、公司、卫生监督部门等多个领域,提示该地区对于淫羊藿的研究开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圈。广东省是从事淫羊藿研究的重要机构,其研究机构与人员数量居全国之首,超过排名第二的河南省15.35%。
淫羊藿的研究的论文主要发表在中药类期刊上,排名前10的期刊中除《中国药房》外,其余均为中医中药类期刊,反映了淫羊藿的研究属性,即以中医中药为主。
我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对于中医药研究相当重视,各类基金资助力度较大。比如2020年1-4月发表的论文中就有78个基金项目支持,超过前9年平均水平(221个)的1/3。
高下载和高被引论文中,有关骨质疏松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各3篇,阿尔茨海默病2篇,抗氧化活性、化学成分及质控研究各1篇,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反映了近10年淫羊藿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共现分析提示,淫羊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淫羊藿苷、淫羊藿、分析方法、骨质疏松症等方面,包括以淫羊藿苷的检测方法、临床疾病的宏观(疗效)、微观(机制)等方面。
作者共现关系反映了在我国国内淫羊藿研究领域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贾晓斌、龚其海、杨丹莉、袁丁、马晓岩、李利生、王安斌、陈彦等为中心研究集群,提示这些人已经或正在成为我国淫羊藿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淫羊藿是近10年的研究热点,它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防治骨质疏松症及阿尔茨海默病方面,这种态势还将持续存在,而其在骨骼、肾脏功能及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将可能逐渐成为新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