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牧场牦牛舍饲育肥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1-09-15 07:23苟钰姣郝力壮艾德强贺清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牦牛牧场牧民

苟钰姣,郝力壮,艾德强,贺清林

(1.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牦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宁 810016;2.青海省畜牧总站,西宁 810008;3.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站,大通 810199)

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素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之称,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1,2]。青海省也是牦牛资源大省,存栏数居全国之首,约占全国牦牛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牦牛养殖方式发生较大变化,由过去单纯的草场放牧方式向放牧、放牧+补饲及舍饲多种方式共存的饲养模式转变[3,4]。牦牛养殖的单元基本以家庭牧场为主,传统的家庭牧场经营以天然草地和牦牛全年轮牧的生产方式生产,生产效率受到天然草场全年牧草营养供给不平衡的影响,生产效率极为低下[5,6]。舍饲养殖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途径之一,可以将架子牦牛集中短期育肥出栏,将部分草场上放牧的牦牛快速的移出草场,减轻草场压力,优化放牧牦牛畜群结构,为家庭牧场增效和增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路径[7,8]。目前,该牦牛舍饲育肥模式蓬勃兴起,但该模式在青海省发展现状和营收效益仍不清晰,影响了青海省相关畜牧政策的科学制定[9-11]。本文通过调研青海省具有代表性牦牛舍饲育肥区域的方式,研究了家庭牧场牦牛舍饲育肥模式现状,核算了经济效益,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以期为牦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青藏高原牧民增收致富、可持续绿色发展和实现牧区“生态、生产和生活”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方向。

1 调研方法

1.1 设计调查问卷

有针对性的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即短期育肥场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牦牛短期育肥管理模式、牧民经济收入及现阶段在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2 数据收集

采用典型样点调查和随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西宁市大通县(塔尔镇泉沟村、景阳镇、青山乡、青林乡)、湟中县(田家寨乡、土门关乡)、海北州祁连县(八宝镇冰沟村、峨堡镇、扎麻什乡、野牛沟乡)、海北州门源县(大滩乡)、海南州同德县(河北乡下知迈村、上知迈村)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村干部及牧民进行了访谈,其中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村干部主要采取座谈形式,对牧民采取远近结合、贫富交叉的原则进行入户调查。

1.3 调查对象

每个村选取5~6户牧民进行走访调查,对村干部及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采取现场座谈的形式,共调查137人,获取调查问卷72份。被调查者中男性80人,女性57人,按照年龄将受访牧民分成3个年龄组,分性别、民族分别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牧民的基本资料统计表

2 结果分析

2.1 育肥牦牛的选择

2.1.1育肥牦牛选择 经调查,有80%以上的牧民选取的育肥牦牛是育肥架子牛(骨架发育好的育肥基础牛),有15%左右的牧民选取的是育肥牛(经过放牧补饲短期育肥且仍有生长空间的牦牛),海北州门源县有2户牧民选取的是犊牛进行育肥,有个别牧民除选取育肥架子牛外,会适当少量选几头淘汰母牛进行育肥。收购的育肥架子牛的平均体重在150~200kg之间。70%以上牧民自己外出选购育肥牦牛,30%的牧民通过中间经纪人介绍购进育肥牦牛,经调查4个地方选取的育肥牦牛年龄在1~4岁之间不等,各年龄段见图1。在调查的72户牧民中,湟中县田家寨乡、海北州门源县各有2户牧民购进的育肥牦牛年龄在1.0~1.5岁间,大通县青山乡有2户牧民购进的育肥牦牛年龄在3.5~4.0岁之间,其余被调查的乡镇中,有23户牧民购进的育肥牦牛年龄在2.5~3岁之间,占整个调查样本的31.94%,有43户牧民购进的育肥牦牛年龄在3.0~3.5岁之间,占整个调查样本的59.72%。

图1 养殖户育肥牦牛年龄构成

图2 养殖户育肥牦牛饲养时间

2.1.2养殖棚舍结构 海南、海北地区养殖的棚舍结构多为无围护墙体的开放式牛舍,牛舍里设有饮水槽,养殖方式为散养加舍饲;大通、湟中地区养殖的棚舍结构多为部分围护墙体的半开放式牛舍。

2.2 育肥方式及技术

2.2.1育肥模式 采用放牧+半舍饲补饲,本次调查中,在72户牧民中,有63户牧民采用一段式育肥(整个育肥期间使用一种饲料配方),占整个调查样本的87.5%,剩余9户采用两段式育肥(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占整个调查样本的12.5%。

2.2.2育肥天数 在调查的72户牧民中,大多数牧户育肥天数均在180~210d之间,少部分的育肥天数在120~150d和150~180d,具体见图2。有57户牧民对牦牛育肥天数控制在180~210d之间,占整个调查样本的79.17%;有11户牧民对牦牛育肥天数控制在150~180d之间,占整个调查样本的17.28%;有4户牧民对牦牛的育肥天数控制在120~150d之间,占整个调查样本的3.55%,这4户牧民来自于海北州门源县大滩乡和祁连县八宝镇冰沟村。

2.2.3草场选择 一般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冬春季牧场进行育肥,方便取水,专门划定冷季半舍饲育肥草场进行围栏封育。

2.2.4补饲 采用人工饲喂的方式,每日投喂2次。粗饲料以当地产的玉米青贮、燕麦干草为主,少量配以苜蓿草、麦秸。精饲料主要是从当地市场购买而来,精饲料的种类有自配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主要是由禾本科和豆科等农作物的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构成,粗纤维较少,含能量和蛋白质较高。在调查的72户牧民中,有91%的牧户在牦牛的整个育肥过程中,饲料的饲喂模式是全混合TMR日粮,9%的牧户将精、粗料分开饲喂。经过对牦牛日增重情况进行对比发现,采用全混合TMR日粮比将粗、精饲料进行分开饲喂牦牛增重较快。除此之外,在保证牦牛基本饮水和采食量充足的基础上,牧民每天还补充定量的高矿物质舔砖或一定量的食盐。

2.2.5出栏体重 经调查,育肥牦牛平均每头日增重能达到650g以上,育肥牛的出栏体重达到350~450kg/头左右,平均在420 kg/头。

2.3 育肥牦牛经济效益分析

家庭牧场牦牛经过短期育肥管理后,在维持牦牛体重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缩短了成长周期,提高了出栏率,进而牧民从中获利。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牧民表示,现在牧区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因为家畜受寒、缺草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冬瘦、春死”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草原畜牧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成年家畜的死亡率,随着牦牛冷季半舍饲育肥的普及,牧民收入也逐步提升,具体每头牛可以获得的纯利润数据计算如下:

2.3.1育肥牦牛支出 经调查,购进的育肥架子牛每头价格在6000~6500元/头之间,加上运输费用、育肥前对牦牛进行驱虫、注射疫苗等各项费用,牛犊平均成本为7000元/头。

2.3.2饲料支出 饲料的成本按牧民购进的饲料价格计算,经调查每头牦牛每天饲喂的粗饲料为4kg,平均价格为1.5元/kg;精饲料为4kg,平均价格为4元/kg,每头牦牛每天的饲料支出=4×1.5+4×4=22元。按照育肥时间平均200d计算,每头牦牛在整个育肥期间共需要的饲料支出=22×200=4400元。

2.3.3劳务支出 在整个育肥期间除了人工补饲,还有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处理,周期是每月1次;人工对牦牛场粪污进行清理,周期是每周一次。经调查,在整个育肥期间,人工费用大概在500元/头。

2.3.4牦牛增重收入 牦牛的增重收入按照活牛的销售价格计算,育肥牛的平均出栏体重达到400kg/头左右,育肥牦牛出售的毛重价格是每公斤35元,销售收入=400×35=14000元。

2.3.5净收入 净收入=14000-7000-4400-500=2100元,跟走访调查中90%以上牧民口述的每头育肥牦牛可获得2000元左右的的纯利润数据相符。

3 总结与建议

3.1 总结

通过对牦牛冷季半舍饲育肥模式进行调查,发现青海牧区牦牛短期育肥管理已初具规模。通过短期育肥,可以提高牦牛营养水平,使牦牛一年四季处在相近于或高于暖季牧草供给的营养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牲畜数量剧增导致草地资源被掠夺性利用,改变了自然放牧牦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情况发生。通过在青海4个州、县进行调查,发现牧民选取架子牛、短期育肥牛进行冷季半舍饲育肥。补饲的饲料分为粗、精两种,用玉米青贮、燕麦干草作为粗饲料,用作物籽实及其副产品作为精饲料,采用全混合TMR日粮进行200d左右的短期育肥,育肥期间牦牛日增重为0.65kg,最终牦牛的出栏体重可以达到400kg,经过牦牛短期育肥牧民可以获得2100元/头的纯利润。

3.2 建议

3.2.1发展以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结构的牦牛舍饲育肥模式 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的独特畜种,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和食用价值极高[12,13]。但是养殖户获得的收入并不是很高,这其中限制牧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牧户居住比较分散,且牧民多按照划定的草场大小来确定饲养的牦牛数量,多以散养为主,在养殖上形不成规模,在市场上没有品牌竞争力[14,15],基于以上情况,建议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引导牧民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除政府投资扶持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外,以合作社为主体,建设相应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运行后,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饲养管理,让牧民在畜牧业生产上形成一定的规模来提高牦牛的市场竞争力。

3.2.2建立职业牧民培训体系 在走访调查中,当我们问及“您认为当前制约养殖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90%的牧民反馈是不懂畜牧业养殖技术,缺乏技术、管理等相关知识,因此建议以新型职业牧民培育为主线,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提高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同时,农牧业技术部门及基层畜牧业服务站要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建立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家庭牧场生产主体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最终培育成为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新型职业牧民。

3.2.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家庭牧场”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单元,舍饲育肥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6,17]。无论发挥传统的“牧繁农育”养殖模式,还是借助当前牧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发挥“家庭牧场”的组织优势,实现“牧繁牧育、外销售”的新型模式,减少潜在的活畜运输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和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给予家庭牧场和畜产品销售适当的税收优惠,同时在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技能培训、信贷资金、引进优良品种、防疫等多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从而激发牧民丰富“家庭牧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最终形成生态-经济双赢的畜牧业生产格局。

3.2.4加强饲料兽药监管 青海省发展生态高效畜牧养殖业符合本省产业发展政策和生态立省的战略,如何在实现高效养殖、减轻草场压力的同时,避免由舍饲养殖带来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舍饲育肥饲料兽药的市场监管,保障牦牛饲养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生态性。

猜你喜欢
牦牛牧场牧民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海上牧场
商人买马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