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AHCM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2021-09-15 05:17马运伟董凯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导联心尖心动图

马运伟,董凯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山东滕州 27750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的是心肌在心尖部表现出一种非对称性、异常性肥厚型心肌病,虽然目前临床尚不明确疾病发生原因,但发病后易引发患者出现心肌和胸闷、不典型胸痛和乏力等症状,能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安全[1]。由于该疾病在早期发作时无显著症状表现,易被患者忽略,发现时病情发展已相对严重,加大临床治疗难度。基于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诊断检查非常重要。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AHCM的常用方法[2],虽然能取得一定检查效果,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此检查方法的单一应用易发生漏诊、误诊情况,所以,建议配合其他检查方法共同开展。超声心动图是近几年临床用于诊断AHCM的新兴手段,其能将心尖部心肌形态情况清晰有效地显现出来,便于对病变情况的确定[3]。故而,该文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接收的62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AHCM患者,另选取行健康检查者62名作为参照,观察分析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诊断检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62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AHC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看作为观察组,其中有男37例,女25例;年龄28~75岁,平均(54.54±2.24)岁;病程3~10年,平均(4.62±1.06)年;肥厚程度:≥26 mm、25~21 mm、20~15 mm所占例数分别是4例、13例和45例。同期另选取行健康检查者62名作为对照组,男38名,女24名;年龄28~75岁,平均(54.49±2.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标准

有异常增厚心肌出现在左室乳头肌水平下方心尖部,且只是限于此区域,游离壁厚度≥16 mm;与正常心尖部心肌相比,其回声增强显著,左房有扩大趋势,而且左室腔未出现扩张迹象[4]。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该研究选取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者均已经病理检查确诊;研究所选对象年龄均≥28岁,但未超过75岁;所有被选对象(病症者、健康者)均知晓同意研究进行。

1.3.2 排除标准认知能力低下、精神功能严重障碍者;伴慢性病症者,如冠心病和糖尿病、高血压和尿毒症等;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对研究不配合者。

1.4 方法

对研究所选对象均行心电图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行检查前,检查医师指导受检者放松身心,若受检者出现紧张过度现象,应予以口服镇静药,并严禁其服用奎尼西和洋地黄等影响心电图检查效果的药物。

行心电图检查时,具体检查开展如下:应用全自动心电图检查仪为医疗专用设备,型号是GE MAC 800,指导受检者平卧,对其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准确记录,同时在行检查时,应对心电图导联波形密切观察,对T波振幅与形态、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平均心电轴与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情况进行测量并对其获取。其中,对心肌肥厚评价的指标有Sv3+RaVL和12导联总ΣQRS、Rv3+Sv1和Rv2+Sv1及Sv1+Rv5。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具体检查开展如下: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为医疗专用设备,型号是HD-7,3.5~5.0 MHz为探头频率,指导受检者于左侧方向卧位,对其左心室长轴、心底大血管短轴和心尖四腔等部位情况进行扫查,同时还要对其心尖部是否出现心肌异常增厚情况密切观察,同时还要对心内结构情况加强观察,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尖厚度、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心尖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E/A比值。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心电图检查指标对比

两组LVEF和LVDs、FS和LVDd数据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心尖厚度和IVS、LAD和LVPW、心尖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E/A数据评分结果更高,A峰、E峰数据评分结果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心电图检查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echocardiogram examination indexes(±s)

表1 两组超声心电图检查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echocardiogram examination indexes(±s)

组别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LVEF(%)心尖厚度(mm)IVS(mm)LVDs(mm)LAD(mm) LVPW(mm)65.85±3.57 66.18±3.04 0.554 0.581 11.23±1.39 14.56±1.66 12.110 0.001 9.83±1.72 16.51±2.37 17.962 0.001 30.08±2.78 30.11±2.50 0.063 0.950 31.67±2.86 40.12±3.30 15.237 0.001 8.74±1.94 10.94±2.30 5.757 0.001组别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FS(%)36.05±3.52 35.86±3.71 0.293 0.770 A峰(cm/s)58.08±2.53 51.76±2.74 13.344 0.001续表1 LVDd(mm)46.81±4.55 47.35±4.19 0.687 0.493 E峰(cm/s)79.36±3.64 53.57±3.04 42.819 0.001心尖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 E/A 1.06±0.19 1.53±0.30 10.422 0.001 1.03±0.14 1.36±0.15 12.664 0.001

2.2 两组心电图导联不同R波振幅增高幅度对比

对比心电图导联不同R波振幅增高幅度,观察组Ⅰ导联和Ⅱ导联、aVL导联和aVF导联、V1导联和V2导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导联不同R波振幅增高幅度对比[(±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rease in amplitude of R wave amplitu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ECG leads[(±s),mm]

表2 两组心电图导联不同R波振幅增高幅度对比[(±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rease in amplitude of R wave amplitu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ECG leads[(±s),mm]

组别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Ⅰ导联0.64±0.22 1.16±0.36 9.705 0.001Ⅱ导联0.71±0.26 1.38±0.44 10.322 0.001 aVL导联0.31±0.18 0.76±0.52 6.439 0.001 aVF导联0.48±0.16 0.93±0.53 6.400 0.001 V1导联 V2导联0.47±0.30 0.58±0.23 2.291 0.024 0.70±0.25 1.55±0.78 8.171 0.001

2.3 两组心电图导联不同ST段下移幅度对比

对比心电图导联不同ST段下移幅度中,观察组Ⅰ导联和Ⅱ导联、aVL导联和aVF导联、V1导联和V2导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电图导联不同ST段下移幅度对比[(±s),mm]Table 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T-segment descending amplitud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ECG leads[(±s),mm]

表3 两组心电图导联不同ST段下移幅度对比[(±s),mm]Table 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T-segment descending amplitud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ECG leads[(±s),mm]

组别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Ⅰ导联0.01±0.01 0.09±0.07 8.908 0.001Ⅱ导联0.00±0.01 0.03±0.06 3.883 0.001 aVL导联0.00±0.01 0.05±0.05 7.721 0.001 aVF导联0.00±0.01 0.02±0.02 7.043 0.001 V1导联 V2导联-0.01±0.02 0.01±0.04 3.521 0.001-0.02±0.03 0.04±0.09 4.980 0.001

2.4 两组心肌肥厚指标对比

对比Sv3+RaVL和ΣQRS、Rv3+Sv1和Rv2+Sv1及Sv1+Rv5心肌肥厚指标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肌肥厚指标对比[(±s),mV]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dex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V]

表4 两组心肌肥厚指标对比[(±s),mV]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dex of myocardial hypertroph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V]

组别Sv3+RaVL ΣQRS Rv3+Sv1 Rv2+Sv1 Sv1+Rv5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1.15±0.44 1.63±0.83 4.023 0.001 13.48±3.27 21.53±7.38 7.853 0.001 1.83±0.54 3.35±1.26 8.731 0.001 1.36±0.36 2.67±0.65 13.882 0.001 2.18±0.73 4.15±1.06 12.052 0.001

3 讨论

研究发现,在肥厚型心肌病中AHCM的发生率能达到24%左右[5]。就现下而言,虽然临床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但临床通过研究证实其存在遗传倾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人群以40~60岁中老年者居多,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6]。基于此,为避免病情发展至严重阶段,对治疗时机有效把握,及早进行诊断检查确诊非常重要。然而,由于该病有隐匿性发病特点,且临床症状表现不显著,以胸闷和不典型胸痛、乏力和心肌等为主要表现,导致临床诊断中易发生漏诊与误诊情况。所以,在行诊断检查时,对检查手段慎重合理选择非常重要[7]。

心电图检查经3个肢体导联、6个胸前导联和3个加压肢体导联检测心肌放电,以波的形式将心肌电位水平变化情况显示,经对QRS波群变化情况的检测,便于对心肌状态的全面掌握[8-9]。说明通过心电图心肌肥厚指标,能对心肌肥厚情况有效判断。然而,也有在研究指出,患者的合并症和心理因素等均能在一定程度影响心电图检测结果[10]。超声心电图检查的实施,其超声波有较大能量,而且有反射、透射和折射特点,通过激发超声时间差、能量差,以及探头接收,可转换信息,以曲线形式把心脏各层面活动情况显示出来[11]。就现下而言,对于AHCM患者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能使心肌厚度情况有效确定,然而对于AHCM确诊,应先确定心电图是否有异常[12]。

在该次研究中,以该院接收的62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AHCM患者为对象,并另选取62名行健康检查者参照对比,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可知,心电图图像表现是R波有上升趋势,T波倒置显著,随ST段T波出现下移趋势,由此说明,对AHCM患者予以心电图检查,能和健康人群显著鉴别与区分。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肥厚型心肌病者常见心电图表现是互ST段出现变化、T波倒置,而且大部分患者ST段出现水平下移或下斜型,只有少部分患者的ST段出现增高趋势,一般情况下,对称性倒置为T波倒置主要表现[13]。然而,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患有心绞痛病症,所以在开展心电图检查时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影响治疗疗效。基于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对AHCM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的同时,还应另寻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检查方法配合应用,对提高诊断率有重要作用。伴随近年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临床中的兴起,因其具有无创、操作便捷和检查直观准确特点,能将病症形态清晰地呈现,现已成为诊断心肌病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14]。选择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AHCM患者,能发现左心室后下壁与心尖部室间隔有显著增厚情况,肥厚心尖部心肌在收缩期会出现瘤状突起情况,突出部位会缩小心室腔,甚至闭塞左心室腔。所以,为防止误诊与漏诊情况发生,针对疑似AHCM患者,予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同时重点探查心尖区,能发现心尖处尖心腔显著狭小、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增厚情况显著时应对AHCM的鉴别加以注意[15-16]。

在该次研究中,经上述分析阐述得出,对照组患者心尖厚度和IVS、LAD和LVPW、心尖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E/A数据低于观察组,A峰、E峰数据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电图导联不同R波振幅增高幅度、心电图导联不同ST段下移幅度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的Sv3+RaVL(1.15±0.44)mV、ΣQRS(13.48±3.27)mV、Rv3+Sv1(1.83±0.54)mV、Rv2+Sv1(1.36±0.36)mV、Sv1+Rv5(2.18±0.73)均低于观察组的(1.63±0.83)、(21.53±7.38)、(3.35±1.26)、(2.67±0.65)、(4.15±1.06)mV(P<0.05),说明联合应用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手段进行检查,不但具有筛查作用,能对患者病情进一步确诊,诊断率提升,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因为对于AHCM的筛查,心电图诊断是主要方法,检查敏感率能达到97.8%左右。实施心电图进行AHCM检查,其特征性变化具体如下:①心前导联QRS波群电压出现递增趋势,胸前导联T波倒置显著;②Q-Tc延长;③胸导练与肢体导联ST段压低,通常压低幅度是0.4~0.5 mV,压低幅度会随着T波倒置越深而越大,形成原因可能是,心尖部增厚明显的心肌逆向复极,局灶性微血管痉挛与心内膜下缺血所致[15];④未有室间隔Q波。另外,对于心尖肥厚型肺疾病的筛查,超声心动图的实施能将患者心脏形态结构情况清晰有效地显示出来,能对病症最终确定,检查特异性≥90%[17]。实施超声心动图进行AHCM检查,其特征性变化具体如下:①心尖部心腔变小显著,出现核桃样变化,收缩期肥厚的心肌向心腔进一步凸起,心尖部心腔基本处于闭塞状态;②心尖部出现环形增厚情况,而厚度增多能增至16~35 mm[18];③对于左心室内显著湍流信号彩色多普勒表现未探及,左室血流速度处于正常状态;④左房出现显著扩大情况,合并关闭二尖瓣不全情况。因心内膜纤维化与心肌肥大,活动僵硬,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舒张顺应性下降。开展超声心电图检查,则能对左室舒张功能情况进行有效评价。由此能进一步证实,对AHCM患者,在行临床诊断检查时,选择实施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共同检查,能将患者病情有效及时检出,确诊率高,减少漏诊、误诊情况发生,能为后期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支持,保证患者机体健康。

在宋亚娟[19]研究中,把该院接收的52例AHCM患者看作AHCM组,另选33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研究所选对象开展超声心电图检查与常规12导联心动图共同检查。从结果中可知,健康对照组的Sv3+RaVL(1.14±0.38)mV和ΣQRS(13.52±3.36)mV、Rv3+Sv1(1.78±0.49)mV和Rv2+Sv1(1.42±0.43)mV及Sv1+Rv5(2.15±0.67)mV均低于AHCM的(1.58±0.76)、(21.64±7.29)、(3.45±1.32)、(2.72±0.71)、(4.21±0.98)mV(P<0.05)。由此说明,对AHCM患者开展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共同检查,能对其心肌肥厚情况有效评估,为后期临床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支持。上述研究内容与该次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AHCM患者中,予以患者行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共同检查,能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可有效诊断鉴别患者的心肌肥厚与左心功能情况,同时还能对其肥厚区域与心脏形态情况有效观察,能使诊断准确率提升,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病情程度判断提供依据支持,可推广。

猜你喜欢
导联心尖心动图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下壁导联的de Winter ST-T 改变一例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欢乐过大年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