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得旧句填新词,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清照词作中的“化用”例谈

2021-09-15 15:31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济南250100
名作欣赏 2021年26期

⊙孔 军[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济南 250100]

北宋黄庭坚主张诗文创作应“无一字无来处”,通过化用前人诗句,以故为新,“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与黄同时代而稍后的著名词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独创“易安体”,其词作“尚故实(典故)”,多化用,无斧凿之痕,有浑成之妙,影响深远。本文拟从化句、化意、化境三个方面尝试分析李清照词作的化用现象。

一、化句

化句就是化用前人成句。诗词作品中,化句最常见。有直接借用前人诗文成句者,有将前人诗文成句稍作调整、增删而化用者。李清照词作中“直用”前人成句的例子并不多见,仅举二例: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临江仙》上片)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念奴娇·春思》下片)

前例,词人于词前著一小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李清照传世的两首《临江仙》均借用欧阳修成句,表达庭院深锁、闺情落寞、老去无成的人生感慨,情境融合如水乳,可谓善用成句之典范。后例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语本 《世说新语·赏誉》,用以描写初春美景:晨雾凝结成露,在草叶上闪烁欲滴;梧桐初发新芽,柔嫩细腻,进而使人产生些许游春之意。词人借用此二语入词,自然恰切,如风过水无痕。清代沈祥龙在其《论词随笔》序中说:“用成语,贵浑成,脱化如出诸已”,并肯定李清照 “用 《世说新语》,更觉自然”。李清照词作中化用前人成句的例子很常见。如 《春光好》:

看看腊尽春回。消息到、江南早梅。昨夜前村深雪里,一朵先开。盈盈玉蕊如裁。更风清、清香暗来。空使行人肠欲断,驻马裴回。

这首词写词人南渡之后辗转逃亡路上所见,描写的主体是早梅。词人连续化用前人成句。“昨夜前村深雪里,一朵先开”化用唐代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从视觉写花开;“细香暗来”化用宋代王安石 《梅花》中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嗅觉写花香。其他例子,如 《殢人娇·后庭梅花开有感》中“坐上客来,尊前酒满”,化用《后汉书·孔融传》句“坐上客恒满,樽中酒不空”;《七娘子》中“清香浮动到黄昏”,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中“忍听林表杜鹃啼”,化用唐代李中《钟陵寄从弟》句“忍听黄昏杜鹃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无论是直用成句还是化用成句,要领在自然顺畅,了无痕迹。因为前人某些成句对“此情此景”表意已足,“自作语甚难”,而化用成句不仅使作品言简义丰,而且还有厚重感,所以,化句便成为文人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

二、化意

化意,就是化用前人诗意(或词意、文意)。或顺其“意”而另有翻新。比较下面三首词的片段: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头,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下片)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贺铸《眼儿媚》下片)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下片)

三首词都表达了愁情难以消除的无奈。范词写怀乡思亲之愁,这种愁借酒难销,一会儿显现眉间,一会儿又落入心头,不可回避。贺词以时间为经,以心情为纬,今夜醉酒,愁在眼前;明朝分手,愁在心头;后日相思,愁在眉头。李词将范词、贺词融合,着“才下”“却上”二语,逼真地写出“此情”无计消除。从师承上看,李词化用了两位前辈的词意并有所发展。正如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所认为的,李词“特更工耳”。再如《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对比唐末诗人韩偓《偶见背面是夕兼梦》诗后四句:

2.2 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GAS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lncRNA GAS5的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相比,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AJCC分期中,lncRNA GAS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临床分期进展,其表达逐渐降低。提示,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与癌症进展相关。见表1。

眼波向我无端艳,心火因君动地然。莫道人生难际会,秦楼鸾凤有神仙。

两者都表现了热恋中的青春少女和情人相会并相约再会的情景,内容基本将同。在人物塑造上,都通过“眼波”来表现女子的热情主动,大胆开放。显而易见,李词化用了韩诗的诗意,只不过李词“被人猜”一语表达得更有韵味,韩诗“无端艳”“动地然”则略显直白。所以,在“相约再会”这一情节上,词人又借鉴了唐代元稹《莺莺传》“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诗意,以一句“月移花影约重来”把女子渴望再次见面的迫切心情含蓄而优美地表达出来。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上巳招亲族》)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诗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则在“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宋·郑文宝《柳枝词》)和“无情汴水向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洲”(苏轼《虞美人》)的基础上不断翻新出奇,产生了出蓝之效果。

或反其“意”而生出新意。如词人的 《孤雁儿》下片: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寄梅”典出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此《孤雁儿》借咏梅悼亡。此时词人丈夫去世,风雨潇潇,催下伤心泪。词人早年和丈夫踏雪寻梅、持酒赏梅,念兹则历历如在目前。而今花开如期却人去楼空,何人可与共赏?词人多么希望能折下一枝梅花寄给丈夫啊,可是,人间天上,阴阳两隔,如何能够!词人反用“寄梅”诗意,通过“梅无可寄”表达内心之无尽悲愁,愁情更进一步。

三、化境

化境就是借鉴前人作品中的氛围情境而另铸新词。词人有两首词就是“化境”而成的,巧合的是,这两首词仍与韩偓的诗有关,可见词人对韩偓诗的熟悉与喜爱。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比较韩偓的《懒起》:

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枕痕霞黯澹,泪粉玉阑珊。笼绣香烟歇,屏山烛焰残。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韩偓之诗,写闺中少妇慵倦之状:春来懒起,春心萌动;面留枕痕,粉泪婆娑;香歇烛残,心绪烦乱;卧看海棠,珠帘不卷。词人之小令,作于新婚之后:因雨疏风骤而醉酒,因醉酒而浓睡;想起院中海棠,试探着问女仆,心情惴惴;女仆回答时心不在焉,使词人陡生怨怒。词人化用韩诗后四句之意境,通过主仆对话,表达伤春之情。较之于韩诗中闺妇 “一懒到底”的平直,李词创出的许多波折,已非韩诗所能比。清代黄苏《蓼园词评》评价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其二为《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比较一下韩偓《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两者所营造的情境基本相同:打秋千、有些疲倦、见客人来、羞怯跑开……都善于运用细节,表现少女春情萌动的娇羞姿态。虽然有人批评李词直用前人诗句扩展成文 “终智在人后”(清代贺裳 《皱水轩词筌》),但韩诗的描写,如“解罗裙”“指点”“和笑”“手搓”等,未免流于粗疏直露,而李词中 “袜刬”“钗溜”“羞走”“倚门”“回首”“嗅梅”等一系列动作,却将少女惊喜、羞怯、欲走还留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李词可谓“曲尽情悰”(明代钱允治语)。

本文列举分析了李清照词作中化用的例子。其实,李清照的词作也常被后人化用。如明代杨慎《词品》举辛弃疾“泛菊杯深,吹梅角暖”一句,说他化用了李清照的“染柳烟轻,吹梅笛怨”,并认为辛词“改数字更工,不妨袭用”。清代李佳《左庵词话》中说:

易安词“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句久脍炙人口。或又云“我自有愁眠未得,不关窗外种芭蕉”,已是翻却旧案。或又云“愁多禁得雨潇潇,况又窗前窗后,密密种芭蕉”,是则翻而又翻矣。或更云“斫尽芭蕉吹尽雨。看他还有愁如许”,执此类推,人果善用心思,自有翻空不穷之意。

可见化用、翻新从来都是诗词创作中的后浪逐前浪,一步一步“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

综上所述,化句,是前人成句的化用,是局部之化;化意,是前人诗意文意的化用,则更进一步;化境,是将前人作品的情感意境发挥成文,是整体之化。化句、化意、化境,代表着传承、创新、提高。李清照的词作,化句则有一句之工,化意则有一阕之美,化境则有一篇之妙,不愧为一代词宗。

①②③ 引自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