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菜园子

2021-09-15 02:56黄诗茹
作文·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青瓜荷兰豆菜园子

黄诗茹

印象中,奶奶总是一天到晚围着她那个菜园子忙乎着。奶奶称菜园子为“宝地”。此话怎讲呢?因为啊,“宝地”里一年四季都能收获“宝贝”。

轻轻地推开“吱呀”作响的栅栏,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各种各样。看着这个浸染了童年味道的菜园子,我不禁想起了童年的种种乐趣。最快乐的是春雨过后,我和姐姐赤着脚丫在地里追逐嬉戏,穿梭在绿油油的蔬菜中,闻着泥土的气息,呼吸着湿润的空气,尽情享受春天的到来。

菜苗争先恐后地一个个从地里冒出来,长出小嫩芽。一畦畦的韭菜,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小菠菜,都比以前更加可爱了;又细又长的豆角垂挂着,细绳一般,豆角花雪白雪白的,像是一朵朵白蝴蝶。隔壁的荷兰豆,就是与垂着的翡翠绿耳环相比,也不逊色,藏在枝叶间,像极了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更让我喜爱的是那片油菜花,金灿灿的,是金黄的地毯吧,小蜜蜂、小蝴蝶在花丛中尽情忙碌着。画一般的景象,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奶奶还会种上一片芥菜,我觉得芥菜简直如苦瓜般,苦不堪言。可奶奶那雙勤劳的手总会变着法儿让它展现真正的美味。在奶奶眼里,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吃的东西,只有缺少做菜技巧的人。等到芥菜丰收,奶奶就会把它们的茎叶割下、晒干、剁碎、加盐腌,手法娴熟利落。之后奶奶将芥菜塞进瓶里。酸菜腌好后,家里准会吃上一顿酸菜面。腌好的酸菜泛着暗绿,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香味。在奶奶的熏陶下,我也渐渐爱上了酸菜。奶奶的食谱,永远也吃不腻。

我总喜欢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溜进菜园子。盯着嫩绿的青瓜,我不禁想起奶奶做的凉拌青瓜,小手向青瓜伸去……我正躲在菜后面津津有味地啃青瓜时,奶奶站在了身后,轻轻揪着我的耳朵,厉声说:“又摘青瓜啦!”我立马装无辜,拼命摇头:“没有,我没有呀。”说罢眼珠子一转,撒腿就跑。直到奶奶骂声渐远,我才停下脚步。

望着远处,我似乎又看见当年那个小女孩儿手里拿着青瓜撒腿跑的情景,不觉咧开嘴笑了。

奶奶的菜园子永远那么朴实无华,没有名贵的花,却承载了我童年的快乐。每当看到菜园子,我就会想起勤劳的奶奶。

(指导老师 陈蔼君)

简 评

写真事,是写作的打底本领。是虚构还是纪实,是记叙还是议论,是记叙一人一事、一人多事还是多人多事,怎么选择,很多学生有此苦恼。不妨从微小的写真事开始。

因为真实,所以细密。为什么写出来的文字粗枝大叶?因为不曾体验,眼未见耳未闻鼻未嗅。孔子建议“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豆角像细绳,荷兰豆像绿耳环,油菜花像金黄的地毯,作者写起来如数家珍,比喻信手拈来,毫无刻意之感。

因为真实,所以动情。春雨后在泥地里追逐,芥菜苦不堪言,偷摘青瓜猛啃,这些事情传达着各种真挚情感:陶醉、嫌弃、暗喜、怀恋。“割下、晒干、剁碎、加盐腌”,奶奶的这些动作,点点如在眼前,处处都是好日子的味道。

因为真实,所以长久。眼里只剩修辞手法的学生,写出的文章里哪有这种纯真、生猛、贴切啊,写起来慌张,读起来别扭,长此以往,写作索然无味矣。

何为真实?管它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阳光的、狭隘的,大大咧咧的、小家子气的,都可拿笔来写。积累那么十来篇,写上那么十来处“真实”,蓦然回首,写作的打底本领可能就有了。

(郭培旺老师)

(本组文章荣获2 0 2 1年“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学生组一等奖)

猜你喜欢
青瓜荷兰豆菜园子
切菜
翠竹报春节节高
青瓜,成长的纠结
腊肠炒荷兰豆
小青瓜高产栽培技术
百变荷兰豆
果仁荷兰豆
外婆的菜园子
乖乖兔的菜园子
荷兰豆真空预冷及其对贮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