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受到传统观念、经济条件、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度过余生,于是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也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项。
作为苏州市体量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之一,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祥苑有退休关系登记在册的老年人800多人,而实际居住的老年居民达1100多名,约占居民总数的七分之一,已达到老龄化小区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工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借助探索保障房治理新路径的时机,宝祥社区主动对接街道相关部门,争取资源,努力开拓社区老龄化的养老新模式,引入“智慧小区”的理念,为社区老人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晚年生活环境。
完善银龄档案库,银龄互助更融洽
“老师傅,天气这么热,我们来给你送些绿豆百合汤。还有一些清凉用品,你看看用不用得上。”近日,宝祥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姑苏区人社局,为小区80岁以上的孤寡、困难老人送去了夏日清凉慰问品。探望的同時,社区党支部书记袁芹莹不忘仔细询问他们最近的身体及生活状况。
除了对辖区退休老人建立人户系统,社区还专门为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无子女在身边的老人家庭等建立个人档案库,定期上门走访慰问。
社区还有一支由党员引领、退休老人组成的银龄“1+1”帮扶志愿者队伍,成立至今的5年时间里,结对帮扶10户困难家庭,为帮扶对象上门服务2000余次。
76岁的李国英和61岁的张晴帮扶82岁的朱月娥,两人陪伴朱月娥度过了老伴刚走时的那段孤独岁月。逢年过节,两人送去时令菜肴与她共度佳节,平日上门帮着烧烧菜、做做家务、聊聊天等,“感觉多了两个比家人还要亲的妹妹。”为表达感谢,朱月娥向社区送了一面锦旗。
76岁的程炎芳和81岁的朱福珍相差5岁,在社区组织的结对活动中成了莫逆之交。程炎芳家里做拌面,她想着朱福珍也喜欢吃,特意多做了点。两人相互扶持,和和睦睦。
退休不褪色,银发力量支持社区建设
除了银龄“1+1”帮扶志愿者队伍,宝祥社区还有一支蓝色网格员志愿者队伍,以平均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为主,其中有党员,有家庭困难户,也有普通居民。
小区发生不文明行为,他们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小区有人口普查、疫苗接种等任务时,他们入户跑楼,协助工作……正是这群“银龄”网格志愿者,在退休之后仍旧发光发热,编织出一张“蓝色”安全防护网,为美好社区的建设添砖加瓦、增添活力。
自宝祥苑中心广场改造完成,广场每月都会举办特色主题活动,同时,党员、网格员和热心居民志愿者们踊跃参与,辅助现场秩序与活动顺利开展。坐着轮椅、举着相机的,是退休居民志愿者、前网格员刘骧。由于身体原因,他二次“退休”。但是,但凡社区有活动,他仍坚持要为社区做点事。“我爱好摄影,平时也受社区照顾挺多,能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很开心。”刘骧说。网格长王美华说:“每次活动我都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帮不会写字的老阿姨签个到,帮看不清字的大爷讲讲活动内容之类,都很有意义。”
智慧养老,老年居民幸福指数也提升
作为2021年白洋湾街道书记攻坚项目“探索保障房治理建设新路径”的实施地,宝祥苑小区在金阊新城范围内率先引入“智慧小区”的治理理念。依托这一项目,小区建立了人脸面部识别系统,其中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安全措施:老年居民若长时间未出门,系统就会启动报警,社区工作人员随即上门查看;独居老人家中出现紧急情况时,按下家中安装的一键报警铃,后台系统发出警报,相关责任人即刻上门处理。
宝祥日间照料中心经过前期调研、实地考察等环节,也已完成硬件装修。社区以多次召开居民恳谈会、线上线下征集意见等方式,对日照中心桌椅、背景墙等软装方案进行投票定稿,将在近期完工后对辖区居民开放。届时,这处崭新的,集就餐、便民、休闲等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将会有力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要推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解决高龄、空巢、失能、失智老人的吃饭问题是首要任务。在日照中心改造的意见征集会上,金阊新城为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越琦表示:“街道非常重视这个日间照料中心项目,投入大量精力,争取多方资源,就是为了方便辖区内的老年居民生活,为老年居民提供就餐、为老便民、休闲活动等服务,让大家在这里能有家的感觉。”
社区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而街道、社区、物业、居民、社会组织等,是参与社区便民服务与党群化管理的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增长的老龄人群、不断加重的养老重任,社区养老须形成共同参与、共建共治的工作机制,将各方力量凝聚成一股合力,碰撞出社区治理的智慧火花,真正让各项便民政策、为老服务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