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风徐来,为世间流传一把好扇

2021-09-14 02:34丁云
现代苏州 2021年17期
关键词:扇骨折扇扇面

丁云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晋诗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有《夏歌二十首》,其中正有這么应时应景的一句。说到苏扇,其实只是一个总称,包括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金阊街道滨河社区冯志洪制作苏式折扇,一摇一曳,挥洒出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指尖倜傥和浪漫。

一把折扇两人制,伉俪天作之合

冯志洪原工作于苏州湖笔厂,热爱各种手工艺,2000年左右,他选择了最钟爱的折扇工艺,创业成立扇庄。逾二十载走来,有挫折,有低谷,费过无数心力和心血,老伴郁慧娟一路支持与相伴。郁慧娟原工作于苏州金属工艺厂,也吃手艺饭,退休后帮着冯志洪一起做折扇。一把折扇需经逾百道工序,冯志洪主要负责扇面,郁慧娟主要负责扇骨,伉俪两人正是天作之合。

折扇有很多不同的用材、头型、扇面,以及不同的雕刻嵌漆等工艺手法。一般人通常也只会注意到扇子的样式、扇面、书画等,“但大多不懂扇子的尺寸。” 冯志洪说。按照传统讲法,尺十三单,指整把扇子长一尺,大小骨十三根,第一个尺寸是整把扇子长度,第二个数指大小骨数量。“单”指单数,“方”就是双数。

扇骨有这么多尺寸,扇面通常多大呢?冯志洪介绍,书画扇骨,最常见的扇面是四六开肩,指扇面占六分,肩下占四分;也有人做五五开、三七开,但多半是为好玩,并不多见。

扇面顶端的宽度称上板,扇骨大骨上端的宽度为排扣,上板宽,骨子就少,上板窄,骨子就多。以前不少人喜爱奢华的扇骨,如象牙、牛骨等,制作精良;近来喜用花竹的很多。直径不一样,上板宽度也就不一样,折扇的规格越来越多。

手艺至臻至美,背后艰辛付出

一般人看折扇的好坏,最常用的方法是看对称,整把扇有且只有一个圆心,这对扇骨的制作工艺很严苛。

郁慧娟的工作区域设在外阳台,让人误以为是制作强调采光,其实不是。扇骨制作反而需要集中光源,要做反复比较。

打磨、打磨,“磨”并非最主要,目标是追求对称,磨过头反而更麻烦。制作过程中,要集中眼力,反反复复地细致比对,因而到了郁慧娟这个年纪,常人大多双眼老花,她却是近视。

当然,打磨也丝毫马虎不得。郁慧娟的双手布满了细纹与伤痕。扇骨是纯手工打磨,她坚持不戴手套。扇骨不上漆,那种温润的触感、握感就全靠指尖去把控。不戴手套就极易伤手,尤其到了冬天,郁慧娟手上的伤口就不断崩裂,裂了好,好了裂。

制作折扇里有一道把扇子顶部边缘修齐整的修边工序,很细致,要用刀一丝一丝地切,切下来的边条有些真是细如发丝。冯志洪二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一人修边,这也造成了他右手臂经常酸痛到怎么摆放都不舒服,还常常有胀痛无力感。这时,只能靠郁慧娟为他擦些药酒,按摩一下,暂时松解一下肌肉,缓解一下疼痛。冯志洪也用眼过度。一般人老花度数最深约300至350度,他有500度,已不能再深。在追求手艺至臻至美的道路上,夫妇俩也欣然接受了为此带来的身体上的痛楚。

结苏扇世家,为世间流传一把好扇

做好一把折扇,除了扇骨,就在扇面。扇面最重要的是不能漏矾,即一面画浓墨,反面不能显现出来,尤其在折痕处。这对纸张要求很高。制作过程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讲究,而这些讲究,实则是一遍遍的实践经验的累积。

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磨砺,冯志洪在苏州折扇行业里颇具名气和地位,是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苏扇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很多人慕名而来,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北京荣宝斋和杭州王星记也来收他做的扇子。家里的客厅,挂着不少与他往来的苏州书法名家墨宝,是肯定冯志洪这个人,也是肯定其技艺。前两年西泠印社拍卖书画扇,有两张白石老人画的扇面,扇骨就是冯志洪做的,扇面也是由他亲手穿插的。

说到至美的折扇,冯志洪打开了话匣子。苏州丝绸博物馆内,珍藏着“元宝石”。这种形状神似元宝的石头工具,主要为古代染布作坊碾整染布成品用,“一人足踏两端,往来施转运之,则布质紧薄而有光。”但用其制作扁丝,再做成沿边条后用于扇面,同样妙不可言,扇面合拢起来不觉得厚,贴合度真是极好。只可惜冯志洪听说国内会踏“元宝石”的最后一人已经过世,如今只在日本还生产这种扁丝。身在这个行业,也忧心这个行业,他觉得大为遗憾。

时光不断流走,他就不断希望能把祖辈的优秀工艺传承光大,儿子冯晓继承了夫妻二人的手艺,小学四年级的小孙女在书法艺术方面也颇具天赋,于市级青少年书法大赛上夺得了前三甲。从手书扇面,到手艺制作,这是真要成苏扇世家了。

猜你喜欢
扇骨折扇扇面
扇面山水
有趣的羽扇
精巧扇面画
竹刻扇骨,方寸间的素雅精工
谷文晁送折扇
折扇应用上线了
扇面等式
会变的折扇
古扇送新风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