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坤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和非洲国家在石化行业的拓展合作迎来机遇期。通过分析发现中非石化行业的合作有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拓展空间,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和疫情时期经济波动又为中非石化行业拓展合作带来内外部机遇和驱动力,从而在拓宽贸易渠道、改善社会环境、培育竞争优势和创新合作渠道等方面为新时期下中非石化行业合作共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石化行业;机遇分析;拓展合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043
1 拓展合作的基础
中非合作一直是合作的典范。中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非石油合作开展已迅速过去了20多年,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累计权益投资达800亿美元以上,建成年产1.1亿吨原油生产能力。合作方式也逐步多元化,从贸易合作到投资开发,再到金融支持的“贷款换石油”,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与之相反,我国与非洲在油气之外的石化行业其他领域的经贸合作并不突出,中国占非洲进口份额相对较大的石化产品只有“建筑材料”,仅约占20%。经贸合作形式也以传统贸易为主,在日化等领域的投资近期刚刚起步。化工产品能广泛运用于农业和工业等众多领域,是非洲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急需的产品,但非洲自身尚不具备足够的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能力,多数化工产品仍依赖进口。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一定要抓住时机,开拓非洲10亿级大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2 拓展合作的机遇分析
2.1 外部机遇
2.1.1 世界油价波动,经济复苏乏力,非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潜在增长点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扰乱全球石油供给,挫伤市场情绪,美俄两国不得不呼吁全球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应对“具有挑战性的”石油市场。世界发展趋势“初步企稳”的原本预期也因本次疫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而大打折扣,市场情绪迅速恶化。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非洲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国谋求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的必争之地。根据普华永道的战略评估,到2030年,非洲总能源需求预计将增长60%。2018—2025年,非洲石油和天然氣上游投资预计将超过1940亿美元。非洲将成为世界经济潜在的增长点。
2.1.2 疫情下非洲对环境问题关注度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生转变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据统计,非洲需要1000亿美元的紧急经济刺激和有关防疫产业的协调合作。此外,蝗灾、病毒、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已经使非洲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与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低耗能高附加值相关的产业逐渐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因此非洲对农药、医药产品和新兴建筑材料等相关化工产品的社会需求必然增加。
2.1.3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成立,非洲国家内部合作秩序出现调整
2019年4月正式成立的AfCFTA联合13亿非洲人口,构建3.4万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这是世贸组织(WTO)成立以来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自贸区采用整合的方法将市场一体化与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结合起来,以解决非洲的生产能力和供应方面的限制问题,合作涉及产品、服务、争端解决、竞争、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协调制度,增加贸易便利。非洲经济秩序的改善和内部合作的加强,为中国与非洲拓宽石油化工领域的合作渠道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也会对中非合作互信带来新的挑战。
2.2 内部机遇
2.2.1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和石化产业的改革方向指向非洲
油气方面,我国把从非洲进口能源作为改变石油进口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在东亚的油气进口国,如俄罗斯、印尼、缅甸等日渐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常年动荡不安的中东又难以成为中国持续而可靠的供应商,油气需求缺口的满足要更大程度依靠非洲地区。
对于其他石化产品的供应,技术快速进步推动了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向原料多元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国内企业必将面临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面对非洲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中国企业亟待向贴近市场、关注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实行绿色低碳的技术集成创新转变。
2.2.2 中非“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向产能合作方向的深入推进和实施
“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非洲国家从丝路基金获得贷款,在中国的帮助下提高就业、发展技术培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从蒙巴萨至内罗毕的铁路建设开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及基础设施工业化(即 “三网一化”)领域的中非合作逐年展开,接下来合作重点将转为产能合作。深入开展以投资贸易为主的中非产能合作有利于打造我国主导的全球生产价值链,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针对非洲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选择石油化工行业与非洲开拓新的投资合作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3 拓展合作的建议
中国面临内外部环境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国际社会的众多不利舆论,因此中国需要以实际行动来回应。如何变“从非洲输出”为“对非洲溢出”,是中非合作面临的一项新挑战。因此,夯实双方政治互信和经济互助的基础,扶助非洲国家变能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帮助非洲化解“安哥拉模式”和“荷兰病”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中非石油化工行业合作拓展的主要目标。
3.1 培育非洲本地石油出口供应商拓宽贸易渠道
数据表明,非洲出口中国的油气有90%来自在非投资的三家中国油气企业。非洲本土的油气供应商更愿意习惯性地选择欧美国家作为自己的出口对象。中国应该利用目前美国经济不景气、地缘问题严重、欧洲在英国脱欧的影响下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契机,打破这样的贸易垄断局面,克服非洲能源商人的惰性和惯性,大力寻找和培育更多的当地油气企业作为出口供应商,逐步建立新的贸易秩序,让非洲本土油气公司能够分享对中国出口的收益和红利,感受到来自中国的贸易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