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华
二、日本渠道
1920年之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是日本,主要代表人物有李达、李汉俊、杨匏安、陈望道等。
“日本渠道”,主要是因为中日两国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尤其是近代以来两國民主运动发展与政治文化交流非常密切。比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有旅日求学的经历,他们通过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李达曾三次到日本求学。跟前两次求学大不一样的是,第三次他放弃了理科学习,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李达翻译了三本著作:《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而这三本译著则总体上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李汉俊12岁就赴日求学,1918年李汉俊回到上海,向进步青年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推荐马克思主义,影响了很多人。董必武曾经回忆:“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主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中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