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楠 彭杰椿 吴玉 邓英毅 潘介春 徐炯志 秦跳姣
摘 要:为研究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南宁市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引进的‘福晚8号‘晚香‘宝石1号3个龙眼新品种(系)及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试验材料,定期观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横径、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成熟期,‘晚香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石硖最小。果实成熟期‘福晚8号的可食率最大,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均高于‘桂明1号和‘石硖。果实成熟期和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石硖最早,‘宝石1号次之,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晚香的成熟期最迟。退糖速度以‘桂明1号最慢,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和‘石硖,‘宝石1号退糖速度最快。‘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维生素C含量在达到最大值时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石硖的较低。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桂明1号和‘福晚8号的较高,其次是‘宝石1号,‘石硖和‘晚香较低,果实发育后期以‘桂明1号‘晚香‘宝石1号和‘福晚8号较高,‘石硖的最低。引进的‘福晚8号和‘晚香表现为晚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宝石1号表现为早中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广西良好的中晚熟品种(系)引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推廣应用价值,可丰富广西的龙眼品种结构。
关键词:龙眼;新品种(系);果实发育;品质;比较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fruit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changes of new longan varieties (lines) in Nanning, Guangxi, three new longan varieties (lines), ‘Fuwan No.8, ‘Wanxiang and ‘Baoshi No.1, which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he main cultivars in Guangxi, ‘Shixia and ‘Guiming No.1,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new longan varieti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the variation rules of single fruit weight, edible rate, fruit shape index, soluble solids, vitamin C, soluble protein, titratable acid and soluble sugar were provided. The single fruit weight of ‘Wanxiang wa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at of ‘Baoshi No.1, ‘Fuwan No.8 and ‘Guiming No.1, and that of ‘Shixia was the smallest. The edible rate of ‘Fuwan No.8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at of ‘Wanxiang and ‘Baoshi No.1,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uiming No.1 and ‘Shixia. The ripening time of ‘Shixia was the earliest, followed by that of ‘Baoshi No.1, ‘Guiming No.1, ‘Fuwan No.8 and ‘Wanxiang. ‘Guiming No.1 was the slowest in soluble sugar content reduction, followed by ‘Fuwan No.8, ‘Wanxiang and ‘Shixia, and ‘Baoshi No.1 was the fastest in soluble sugar content reduction.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Fuwan No.8 and ‘Guiming No. 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varieties at the maximum value, followed by that of ‘Wanxiang and ‘Baoshi No.1, and that of ‘Shixia was lower. The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of ‘Guiming No.1 and ‘Fuwan No.8 was high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fruit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that of ‘Baoshi No.1, ‘Shixia and' ‘Wanxiang. At the later stage of fruit development, the content of titratable acid in ‘Guiming No.1, ‘Wanxiang, ‘Baoshi No.1 and ‘Fuwan No.8 was higher, and that of ‘Shixia was the lowest. ‘Fuwan No.8 and ‘Wanxiang were late maturing, big and fleshy, and good fruit quality, while ‘Baoshi No.1 showed early and middle maturity, big fruit and thick flesh, and good fruit quality. They could be used as good introduction materials for medium and late maturing varieties (lines) in Guangxi, which had goo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Guangxi, and could enrich the variety structure of longan in Guangxi.
Keywords: longan; new varieties (lines); fruit development; quality; comparison
龙眼(Dimocarpus logan Lour)属于无患子科龙眼属[1],又名桂圆、益智、龙目等,在中国、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均有分布,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2]。龙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果肉中含有水分、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脂肪、矿物营养元素、氨基酸、皂素、鞣质及胆碱等,具有抗衰老、抗癌、养血安神、润肤美颜等功效[3-4],也有“南方小人参”之美誉[5]。我国是龙眼的主栽国,我国龙眼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59%[6]。近年来,已先后育成龙眼品种30多个,其中包括广东省选育的品种‘储良‘古山二号‘草铺‘凤梨朵[7],福建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杂交选育的龙眼新品种‘高宝[8]、‘冬宝9[9]以及若干浓香型杂交龙眼新品种(系)‘福早1号‘榕育3号‘福晚1号等[10]。广西是龙眼栽培起源中心之一,也是龙眼种植大省,龙眼产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广西目前规模种植的品种较单一,主要为‘石硖‘储良‘大乌圆等。‘晚香‘福晚8号和‘宝石1号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质、大果、肉厚、味道香甜的龙眼新品种(系),但是目前对这些新品种(系)在广西的引种表现及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还未有系统研究,不能完全参照其他品种的果实发育规律来指导生产,必须深入研究这些新品种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才能制定出有利于品种产业化推广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因此,为了丰富广西的龙眼栽培品种,广西大学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这3个龙眼新品种(系)接穗进行高接换种,通过高接换种并与广西2个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对果实纵横径、单果重、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比较,以期鉴定引进新品种(系)与主栽品种的特性差异,探明各新品种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为广西龙眼结构调整和龙眼新品种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晚香‘福晚8号‘宝石1号‘桂明1号和‘石硖。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单株小区,重复3次。‘晚香‘福晚8号和‘宝石1号的接穗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桂明1号和‘石硖接穗采自广西大学多功能标本园。2017年4月在广西大学校内龙眼基地进行高接换种,中间砧为‘石硖,株行距为3 m×5 m,试验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灌溉条件优良,土壤为红壤,肥力中等,土肥水管理一致。
1.2.2 指标测定 (1)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测定。每个品种选取树势一致的植株3株,分别从每株树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随机选取坐果量一致的2个果穗(每处理小区8个果穗)进行挂牌,每个果穗每次随机选取3个小果(每处理小区共24个果实)作为待测样品或取样对象,2019年从果实并粒期(5月初)开始测定果实生长发育情况,每隔7~10 d測定果实纵径和橫径等果实生长指标,直至果实成熟,共测定15~19次。果实纵横径使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纵径为果基至果顶的最大直径,果实橫径为果实横轴的最大直径。
(2)果实品质变化规律测定。树体和果穗的取样设计同(1),每个果穗每次随机选取3个小果(每处理小区共24个果实)作为待测样品或取样对象,2019年7月15日开始测定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每隔7 d测定单果重、果皮重、果核重、果肉重、TSS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共测定9~13次。质量使用电子秤称量测定,果实TSS含量采用手持糖量计测定。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11]测定。可滴定酸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法[11]测定。可溶性蛋白质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12]测定。维生素C采用2,6-二氯酚靛酚法[13]测定。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s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Excel软件进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龙眼品种(系)的果实纵横径生长发育规律
由图1、图2可看出,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发育期间的纵横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整体均呈现“S”型生长曲线。可大致分为3个时期: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迅速生长期、果实成熟前后缓慢生长期,果实纵横径的变化规律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宝石1号与‘石硖的相似,‘晚香‘福晚8号与‘桂明1号相似。果实纵径快速增长有2个阶段:5月7日—6月8日,日增长率约为0.11~0.35 mm、6月19日—7月29日,日增长率约为0.08~0.32 mm,纵径的迅速生长可能与此时期已经分化出果肉和果肉品质相关物质形成有关。果实纵径缓慢生长也有2个阶段:6月8日—19日,日增长率约为0.03~ 0.11 mm、果实发育后期7月29日至收获期的果实纵径日增长率大都在0~0.10 mm间变动;果实横径在5月7日—28日增长较缓慢、日增长率在0.05~0.22 mm间变动;5月28日—7月29日果实横径迅速增长、日增长率在0.18~0.32 mm间变动;7月29日至收获期果实横径增长缓慢、日增长率在0.18~0.32 mm间变动。5个龙眼品种(系)果实纵横径大小在果实发育后期是‘晚香最大,其次是‘宝石1号,然后是‘福晚8号和‘桂明1号,‘石硖最小。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2.2 不同龙眼品种(系)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变化规律
由图4可知,5个龙眼品种(系)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的变化曲线与纵横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大体呈现“S”型生长曲线,不同品种单果重迅速增加的阶段也不同,‘石硖从7月15日—8月12日呈迅速增长的变化趋势,8月12日至果实成熟期单果重变化较缓慢;‘宝石1号和‘晚香从7月15日—8月25日呈迅速增长的变化趋势,比‘石硖延迟13 d,8月25日至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
果实成熟期单果重变化较缓慢;‘福晚8号和‘桂明1号从7月15日—8月19日呈迅速增长的变化趋势,比‘石硖延迟7 d,比‘桂明1号提早7 d,8月19日至果实成熟期,单果重变化较缓慢。在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最大是‘晚香,其次是‘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最小是‘石硖。
由图5可知,5个龙眼品种(系)的果实可食率在果实发育期间均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其中‘福晚8号在果实成熟后的可食率最大,达67.4%,‘晚香和‘宝石1号相近,分别为66.6%和66.2%,均高于‘桂明1号和‘石硖。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
2.3 不同龙眼品种(系)的果实TSS含量变化规律
由图6可知,5个龙眼品种(系)的果实TSS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的变化曲线均呈逐渐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各品种果实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石硖最早,其次为‘宝石1号,然后是‘桂明1号,最迟是‘福晚8号和‘晚香,即‘石硖成熟期最早、其次是‘宝石1号,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晚香成熟期最迟。此外,TSS含量高于20%的天数‘桂明1号最多,20 d左右;其次是‘石硖‘晚香和‘福晚8号,‘福晚8号和‘晚香的TSS含量变化规律相似,二者TSS含量大于20%的天数均在12 d左右,与‘石硖相似,比‘桂明1号少8 d;‘宝石1号TSS含量高于20%的天数仅维持了1周左右,比‘石硖少5 d,比‘桂明1号少13 d,说明‘宝石1号果实退糖速度较快。在整个龙眼果实生长发育期内,‘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TSS含量有33 d达18%以上,‘晚香有40 d达18%以上。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
2.4 不同龙眼品种(系)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
由图7可知,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逐渐升高至最大值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果实成熟前期,随着果实的发育,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到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各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迟于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其中‘石硖的可溶性糖积累较快,8月5日就达到最高值;‘宝石1号次之,8月19日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值;然后是‘晚香和‘桂明1号,均在8月25日可溶性糖含量达最高值,但同期‘晚香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桂明1號,但高于‘石硖‘福晚8号和‘宝石1号;‘福晚8号可溶性糖达到最大值最慢,9月8日达最高值,显著高于同期的其他品种。
2.5 不同龙眼品种(系)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规律
由图8可知,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
呈现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规律较为相似,均表现为前期下降较快,后期下降较慢;‘石硖和‘晚香均表现为持续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8月25日后,‘石硖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043%,其余4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石硖,在0.05%~0.07%之间。
2.6 不同龙眼品种(系)的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
由图9可知,5个龙眼品种(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在7月15日—8月12日前的果实发育前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变化较缓慢,随着果实发育含量逐渐下降,至生长中期下降至最低点,之后再度上升到较高水平。不同品种变化幅度不太一致,其中‘宝石1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从7月22日—8月25日下降了67.3%,下降幅度是‘石硖的2倍多;其次是‘福晚8号,从7月29日—8月19日下降了50.8%;再其次是‘石硖,从7月15日—8月5日,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了33.5%;‘晚香和‘桂明1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似,但‘晚香表现较快,‘晚香从7月29日—8月12日下降了24.9%,‘桂明1号从8月12日—9月1日下降了24.6%。在成熟后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是‘石硖最高,其次为‘晚香,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宝石1号。
2.7 不同龙眼品种(系)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
5个龙眼品种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各时期有所差异,但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品种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一样。其中‘石硖8月19日达到最大值,为0.9 mg/g;‘晚香8月25日达到最大值,为1.1 mg/g;‘宝石1号9月1日达到最大值,为1.1 mg/g;‘福晚8号和‘桂明1号9月8日达到最大值,为1.3 mg/g在各品种中最高(图10)。各品种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在达到最高值后迅速下降,可见,龙眼果实的适时采收对于保证果实品质,提高维生素C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
对不同龙眼品种(系)开展果实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和内含物的变化特征规律的研究,探明果实发育中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可食率、果形指数的变化及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特征,对于生产上制定不同龙眼品种(系)的栽培技术措施和调控龙眼果实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引进的3个龙眼新品种(系)及广西主栽的2个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入手,探明了5个龙眼品种(系)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前人对‘大乌圆或‘石硖龙眼品种果实发育动态的研究表明,龙眼单果重的增长曲线为近“S”形[14-15],本研究中的5个龙眼品种(系)在广西南宁市的果实发育的变化曲线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
TSS是评价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主要成分是可溶性糖[16]。龙眼属于高糖含量的水果,生产上为方便衡量果实成熟度和糖含量的高低,经常直接使用TSS含量作为衡量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7]。帅良等[18]在研究不同龙眼品种果实成熟时糖含量及其特征中报道,成熟龙眼果实中具有较高的TSS含量,且TSS含量在16%以上,不同龙眼品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假种皮的TSS含量在12.0%~22.7%之间变化,‘福晚8号和‘晚香的TSS含量大于20%的天数均在12 d左右,‘桂明1号TSS含量大于20%的天数高达20 d左右,‘宝石1号TSS含量高于20%的天数仅维持了1周左右,可见‘宝石1号虽然果大,但在南宁地区退糖速度较快;‘桂明1号退糖速度最慢。5个龙眼品种(系)果实假种皮中,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与周煜棉等[19]对‘石硖的研究结果一致,这种果实发育期间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可能与果实膨大及其酸转化为糖、酸合成能力降低或分解能力增强等有关。
可溶性蛋白也是评价龙眼果实好坏的重要营养指标之一,许家辉等[20]的研究表明,晚熟龙眼挂树保鲜过程中假种皮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不都在下降,而是初期下降,中期上升,最后又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的果实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假种皮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下降,之后呈持续上升状态,该结果与许家辉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二者观察研究的阶段不同,前者是在果实进入挂树期开始观测,后者观测的是果实整个生长发育期。发育初期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可能是为种子和果实发育提供营养,随后蛋白质含量回升为种子和果实进一步积累贮藏物质奠定基础,相关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龙眼果实中含有糖、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21],这些是水果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是重要的品质指标。谢鸣等[22]对杨梅可溶性糖的研究发现,果实成熟前期,随着果实的发育,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且持续到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值,对苹果[23]、柑橘[24]等的研究也表现这种趋势,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较大,这与赵树堂等[25]对李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此外,笔者还测定了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发育期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在整个发育期间维生素C动态变化曲线表现为先升后降,这与周煜棉等[19]、甘霖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值,以‘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最高,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石硖最低。
参考文献
陈杰忠. 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 [M]. 4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杨玉映, 庄丽娟. 世界龙眼生产与贸易格局分析[J]. 中国果树, 2012(5): 75-76.
蔡长河, 唐小浪, 张爱玉, 等. 龙眼肉的食疗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 食品科学, 2002, 23(8): 328-330.
吴雅静, 孙远明. 荔枝多糖和龙眼多糖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5(9): 135-136.
韩冬梅, 郭栋梁, 潘学文, 等. 不同品种龙眼果实发育进程对其生理落果和熟性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7): 59-62.
齐文娥, 陈厚彬, 彭朵芬, 等. 中国龙眼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43(8): 169-174.
杨少辉, 罗福全, 陈盖洵, 等. 龙眼优良品种‘凤梨朵性状及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26(3): 161.
郑少泉, 姜 帆, 蒋际谋, 等. 高多糖龙眼杂交新品系‘高宝的选育[J]. 福建农业学报, 2008, 23(4): 387-391.
郑少泉. 晚熟龙眼新品种冬宝9号[J]. 中国果树, 2007(2): 68, 74.
郑少泉, 魏秀清, 蒋际谋, 等. 我国龙眼育种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考[J]. 福建果树, 2010(4): 35-40.
曹建康, 姜微波, 赵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李 玲.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陈建勋, 王晓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邱宏业, 朱建华, 徐炯志, 等. 大乌圆龙眼果实发育动态及其模型的建立[J]. 西南农业业学报, 2018, 31(1): 149-153.
叶 玲, 肖 瑶, 侯学瑛. “石硖”龙眼果实发育类型及其相关性[J]. 福建果树, 1992(4): 1-3.
别智鑫, 韩东峰, 赵彩霞. 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秦美猕猴桃品质的关系[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22(2): 88-90, 141.
韩冬梅, 杨 武, 牛佳佳, 等. 龙眼果实低温贮藏性能常规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36(9): 1685-1693.
帅 良, 钱盼红, 刘文浩, 等.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成熟时糖含量及其特征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37(5): 915-921.
周煜棉, 蔡小林, 潘介春, 等. 龙眼成熟过程中外观色泽与品质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7): 189-193.
许家辉, 余 东, 许 玲, 等. 晚熟龙眼挂树保鲜过程中假种皮品质指标的变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7(1): 33-36.
邱武陵, 章恢志. 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谢 鸣, 陈俊伟, 程建徽, 等. 杨梅果实发育与糖的积累及其关系研究[J]. 果树学报, 2005, 22(6): 634-638.
王永章, 张大鹏. ‘红富士苹果果实蔗糖代谢与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关系的研究[J]. 园艺学报, 2001, 28(3): 259-261.
趙智中, 张上隆, 徐昌杰, 等. 蔗糖代谢相关酶在温州蜜柑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J]. 园艺学报, 2001, 28(2): 112-118.
赵树堂, 关军锋, 孟庆瑞, 等. 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J]. 果树学报, 2004, 21(6): 612-614.
甘 霖, 谢永红, 吴正琴. 等.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J]. 园艺学报, 2000, 27(5): 317-320.
责任编辑:白 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