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晓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医药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疗效,日益受到国内外民众的关注。习总书记曾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这一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演讲中称“青蒿素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全世界对于中医药的关注空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医药的价值。
与此同时,在当今新闻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主流媒体在传播信息、塑造意识形态和左右舆论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对中医药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同时也为中医药话语建构和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提供参照。因此,对英美主流报纸中有关中医药的报道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探究这些话语表征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而为中医药话语体系的建构提出策略和建议,扩大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语篇分析方法,它旨在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形式特征,揭示语篇背后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态,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费尔克劳夫提出了“话语三维概念”模式,认为任何话语都是一个包含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的三维概念。因此,对话语的分析应从三个维度进行,即描述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分析语篇和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阐释话语过程和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检索Factiva新闻数据库,收集并整理英美两国的主流报纸自2016年至2020年这五年间所有关于中医药的英文报道,并从中随机选出三十篇,采用费尔克劳夫的“话语三维概念”模式,分析其对中医药的报道情况,探讨英国和美国对于中医药的解读方式,为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和传播提供相关参考。本研究之所以选择《泰晤士报》、《卫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这六份报纸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些报纸是英国和美国高级报纸的代表,发行量大,有广泛的读者群体,享有很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能够全面和深入地报道国内国际大事。
1.词汇选择
话语中包含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词汇选择能够反映出人们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在话语实践中,人们的编码或解码活动都有意或无意地受自己意识形态的影响。文本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话语选择的过程。此过程会受到意识形态、权力关系、价值观等的影响。凡·戴克认为新闻语篇中词汇的选择最能反映出新闻报道中隐藏的观点或意识形态。本文通过研究英美主流报纸中对中医药报道的相关词汇选择,分析英美新闻媒体对中医药的态度以及隐藏在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
Among the other proposals agreed at the conference was a new focus on reducing demands for illegal wildlife such as Chinese medicine[1].(《金融时报》2019-11-23)
The saiga,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whose horn i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 have in the past suffered mass dieoffs due to disease.Snow leopards,whose numbers in Mongolia are estimated at below 1,200, are also used in Chinese medicine[2].(《金融时报》2019-11-23)
(3)As evidence, AP cited a Japanese defence ministry official who said...and that Chinese media has touted herbal medicine as effective Covid-19 treatments.(《卫报》2020-07-14)
在例句(1)和(2)中,该报道用demands for illegal wildlife和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等,武断地将赛加羚、雪豹等濒危动物的濒临灭绝与中药联系在一起,并达成共识,认为应减少中药对非法野生动物的需求。造成英国媒体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人对中医药文化解读的偏差。在例句(3)中,使用了消极、负面的词汇tout,认为中国媒体吹嘘、标榜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疗效,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定的误解。由此可见,《卫报》这篇报道更倾向于对中药抱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并间接地将这种态度投射到读者身上。
2.及物性
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系统是指人类能用语言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各种不同过程,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及物性过程可分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这六种。费尔克劳夫认为,及物性对文本内容表达方式提供了很多选择,及物过程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或意识形态意义。因此,对于及物性系统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洞察新闻记者对特定事件和行为的见解,从而揭示其如何通过文本的语言结构来建构特定的意识形态。本文主要从物质过程的角度分析新闻语篇。物质过程是指“做”的过程,主要表达一个实体做了什么或对另一个实体做了什么,主要包括动作者、目标和环境。通过对物质过程的分析,可以了解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医药的态度和意识形态倾向。如:
(4)When a friend suggested she visit an acupuncturist, Hall balked at the idea of such an unscientific approach.(《纽约时报》2018-11-7)
(5)Kaptchuk...wasn't particularly disturbed by the finding that his own profession worked even when needles were not actually inserted; he'd never thought that placebo treatments were fake medicine.(《纽约时报》2018-11-7)
在这篇报道中,美国一位分子生物学家由于一开始对针灸的了解不足,认为针灸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在亲身体验了针灸的神奇疗效之后,她对于针灸的治疗效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但是通过物质过程中参与者和动词的选择,《纽约时报》实质上对于针灸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存在质疑。在例句(5)中,针灸的效果被归类于安慰剂疗法(placebo treatments)。安慰剂是指无实际药效、仅能产生心理作用的制剂或者疗法,表达了对于针灸作用机制的偏见。这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和强化读者对于针灸的看法,给读者一种消极的暗示效果。
话语实践是指文本阐释阶段。费尔克劳夫提出在这个阶段应将互文性作为主要的分析维度。互文性分为具体和体裁两类,其中具体的互文是指语篇中带有具体来源的他人话语。新闻媒体在其报道中常引用或转述在某一特定领域权威或声望高的人所说的话,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读性和权威性[3]。因此,消息来源体现了媒体的立场态度。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分为三类:具体消息来源,半具体消息来源和不明消息来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英美主流报纸大都采用具体消息来源,比例都在60%以上;半具体 消息来源的比例次之;在具体的消息来源中,最常见的是英国或美国本国的专家和学者,其次是政府官员,再次是普通民众。引用有明确消息来源的信息,可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也体现了媒体特定的立场和意识形态倾向。然而,英国和美国本国的专家和学者对中医药的观点不完全客观,实际更多地传达了自身对中医药的怀疑态度,从而误导民众对中医药的解读。
表1 消息来源
社会实践是费尔克劳夫“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中最为宏观的维度。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文本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文本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政治方面,英美的主流报纸承担着向其政府及社会传播国际信息的作用。英国和美国的记者大多对西方政治制度高度认同,认为西方政治制度是自由、民主、文明、法治的象征。在经济方面,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的强大并没有引起世界的普遍喝彩,反而引来了“中国威胁论”者的恐慌。一时之间,“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英美媒体,有人认为中国比英美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更有效。此外,在英美两国,中医药都未被列入正规的医疗体系,因此,民众对于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正确解读和理解。综上,英美的媒体在塑造中国形象时常常持批评态度,并极力削弱中医药在各自国家的积极影响,尽力保护西医的地位。
本文在批评话语分析的视域下,以费尔克劳夫“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为理论框架,对英美两国的主流报纸近五年间关于中医药的报道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医药的报道逐渐深化和丰富,两国社会和民众对中医药的关注逐渐增强[4]。尤其是针灸,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英美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然而,在英国和美国,中医仍然被归类为补充替代医学的一种,并且英美社会对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错误解读。因此,应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首先,建构一个强大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积极对外报道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宣传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错误报道及时回应,掌握国际新闻宣传的话语权,赢得主导权[5]。其次,我国中药企业应努力做好中药的药理和毒性分析,制订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规范,严控中药质量,并不断加强中药国际合作,改变中药的负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