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 白英
老虎火 抖威风,
赤膀拉火有精神,
张井小伙是英雄,
非物遗产榜有名。
——南张井老虎火
每年元宵一入夜,太行山中的河北井陉南张井村上空,就会出现火树银花、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村人乡亲倾家出动,连外嫁的闺女都要叫回来,为的就是一睹这神奇的焰火,以至于流传下来一句歇后语,“南张井叫闺女——看火!”这颇具太行特色的民间烟火让南张井村拥有了“焰火之乡”的美名,如果说,盛放的焰火是一桌欢乐盛宴,那烟火的制作人——尹来庭就是掌勺的主厨和大师!
在我国,节庆燃放焰火是古老的民俗文化,井陉县南张井村至今保留着手工制作烟火的技艺。“老虎火”是南张井村民对“烟火”的俗称,就是用制作成老虎等各种形状及故事情节的道具放烟火。这项技艺,相传为村里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师而得,距今已有320多年的历史。清朝后期至解放前,南张井的烟火因制作巧妙、内涵深刻丰富,一直是县城元宵花会的压轴戏,被视为“官火”。
尹来庭做烟火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当年村里做火的老艺人有尹昌太、尹保槐、樊秀庭以及他的父亲尹仲,他父亲主攻配药的技术,因而掌握了全部火药的配方。十几岁时,老辈们在火房做火,他的任务是往火房送饭,调皮的他,就开始喜欢上做火了。最开始是给大人们打下手,捣砂子、钉起火,慢慢地就开始学搓炮筒,做“射眼明”,逐步掌握了全套做火的技术。
老虎火的传承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虽然村民们热情很高,几代传承人也在不断发扬光大,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年轻人中掀起了外出打工的风潮,这项需要人数众多“闹”的红火也不得停了下来。直到2007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风吹到了南张井村,村里决定恢复老虎火的燃放,“老把式”尹来庭又兴奋起来,他又拿出了如火的热情,投入到烟火的制作中,“再隔的时间长点,真怕就不好恢复了!”老杆火联杆时别人都不知道怎样联,是他亲自指定了老杆和火杆的位置,并指导年轻人进行联结,停放十五年的老虎火,终于又浮花浪蕊,绽放在了太行山的夜空。2008年6月,南张井老虎火(烟火爆竹制作技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一到腊月,南张井村人就开始聚集在一起热火朝天地制作他们的“老虎火”,大把式尹来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总指挥,这是一个已年近七十,满脸沧桑的老人,“做火大家都是自发的,焰火节目也都是老辈艺人琢磨出来的,连原料也是自制的。”他们先从岩洞里扫回岩硝,用水溶开后过滤熬干就得到火硝,再砍回柳树烧成木炭,从家家户户凑上些钱,买回硫黄等配料,便开始配药做火。配药是最难弄的事,决定着焰火的燃放效果,然而配药也最危险,一着不慎就会导致不堪的后果。尹师傅伸出的右手上,四个指头都只剩下了半截。“我小时候比较爱玩,这就是一次捣鼓旧炮弹炸伤的。”他发现火药里加上不同的东西就会发出各式各样的烟花,感觉很神奇于是就开始喜欢上捣鼓配药了。老一辈能配的火药品种很少,只有三十多种,经过不断实验他将火药品种增加到九十多种。
南张井古村 焰火之乡
精心安装老虎火的细节
尹师傅的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符号和数字,如同天书一样,“现在年纪大了,大多数配方都记不住了,所以经常要翻本子。”虽然现在村里人有不少老人还会做火,但是能全套做下来的人还没有,配药的方子也只有尹师傅还掌握着,“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捣鼓这东西,做火挣不到什么钱,全凭喜欢才行。目前村里会做火的最小的也都50多岁了,最大的75岁了。”老虎火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尹师傅们这些做火人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可是近几年公安局对火药管得很严不让放,村里也左右为难,这次燃放老虎火,就经过了层层审批,“假如我们这些老人不在了,不知道老虎火还能不能传承下去呢。”
对于每次制作老虎火,尹来庭都格外认真细心,特别是配药环节,更是事必躬亲,他打开墙角一个二尺见方黝黑光亮的扁方盒子,仿佛打开一个百宝箱,里面满满当当地塞满了各种瓶瓶罐罐、棒棒铲铲等稀奇古怪的东西。尹师傅从中拿出一杆小秤和黑乎乎的小塑料本,一会从地上塑料桶里中挖点这东西,一会又在编织袋中挖点那东西,然后翻开小本子看了一眼,又从百宝箱中拿出一个小塑料瓶,倒出了点东西,每样材料都要仔细过秤秤量,然后将这些东西搅和匀了,用擀面杖细细擀碎,放入一个个铁锅子里,用细红土封装定实。“老虎火配药的主要原料有石灰、雄黄、桃胶、樟脑、火硝、铁粉、硫黄、柳灰等,其中铁粉的粗细决定了喷出的烟花大小形状。”
尹师傅配完药后就过去指导村民安装固定锅子火。这时四个威风威风凛凛的老虎全身都已描绘装饰完毕,只有背部还敞开着,老虎肚子里一块平置的木板上,用铁丝固定两排倒扣着大小不一的铁锅子。“我们村的火有两个好处,一是比较安全,即使用明火也点不着,只有用捻才能炪着,二是环保,放过火后光看见火看不到烟。”
元宵节的晚上,南张井村早已人山人海,弯延曲折的青石古街上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处处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忙碌了一个月的尹来庭和做火的人们,终于要展现他们的成果了。一声炮响,烟火表演开始了。一个村民引燃了老虎火后,三个赤膊小伙直奔一具老虎火,前面两个人拉,后面一个人扶着虎尾巴在火场里开始奔跑起来。那些隐藏在老虎背部的各种锅子火次第绽放夜空,势不可档,时而如一株株盛开的火树银花,烟花四射,绚丽多姿,时而如沉寂千年的火山喷发,岩浆崩射,直冲云霄,时而如千万朵金菊遍地开花,浮花浪蕊,争奇斗艳。
场上的老虎火还没放完,一个赤膊露背的村民也冲进火场扛起点燃的伞火上场了。代表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只见这名壮汉扛着伞火,一边绕场奔跑,一边飞快地旋转着伞火,耀眼的火花随着旋转的离心力呈放射状向四周喷射,伴着爆炸的脆响,将舞伞人团团围住,火花如雨,飞花散玉。体现得惊心动魄,淋漓尽致。在这数九严冬,这些勇敢的庄稼汉子无拒严寒,光着膀子,人虎共浴烟火中,有如哪吒闹海,又如蛟龙起舞,尽显太行儿女的冲天豪气。老虎火燃烧的是激情,奔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我们村的火,最精彩的是都有情节,都是用烟火来讲述一个故事。”尹师傅说起南张井的火,自豪之情禁不住溢于言表。他们设计的火,不仅有“老虎火”“伞火”“猴捅马蜂窝”富有趣味的造型,还有起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蹬鼓”“火烧战船”“七星祭坛”等富有故事的情节。老虎火里最精彩的是老杆火,也是老虎火的压轴好戏,老杆高四丈八尺,上面按顺序架设“葡萄火”“十二连灯”“老爷开门”“八角青龙”“仙鹤透蛋”等火架。
老杆四周依着阵谱再布设战船火,通过21条火线与老杆相连,燃放时“来回码”按照预定的程序在火线上来回穿插,演绎“四门掫底”“五马破曹”“八阵图”战争场面,精彩纷呈,气势宏伟。
火光映红了人们的笑脸,也燃烧着人们对丰年的祈盼。此时的尹来庭,心情更不一样,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凝结着历史、传承着幸福的古老烟火制作手艺,能一代代传下去,让这美丽的烟花永远绽放在太行山的夜空中。
众人合力竖起老杆
旋转的伞火
夜晚点起来的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