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光明农垦人的理想与守望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光明食品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第二事业部副总经理诸伟琦

2021-09-14 07:30李嘉宝贡俊祺
上海工运 2021年8期
关键词:田原母港农垦

◎文 李嘉宝 摄 贡俊祺

作为苗木组负责人,花博会“一夜成林”倾注了诸伟琦(右)的汗水和情感。

2016 年随光明田原项目踏上崇明岛时,诸伟琦未曾想过自己会在这里“安了家”。从“殷实农场”的标志性项目光明田原,到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建设运营,再到“后花博”光明母港现代农业种业创新区蓝图的绘就,他在崇明这片热土上一干就是五年。在这里,他是殷实农场的耕耘者、光明田原的点缀者、花博盛会的守护者、光明母港的擘画者;他挥洒青春汗水、奉献韶华岁月,为新时代光明农垦精神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五年见证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大跨步

诸伟琦现任光明食品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第二事业部副总经理。2016 年,光明食品集团依据自身禀赋和资源环境,因地制宜地提出打造以“产业先进、环境优美、生活优越”为主要特征的“殷实农场”战略。也正是这一年,诸伟琦怀揣着理想来到了光明,在光明田原项目中承担了游客接待中心的改建工作。

四季有花、四季有景,静可仰望天空,动可漫步花海,全年可观、可品、可游、可玩,这是光明田原项目立足高科技农业,打造高品质市民体验的蓝图。而游客接待中心作为其中的重要服务配套设施,更是每位游客的必经之地,其建设工作不可谓不重大。

如今回想起来,诸伟琦称这对自己“是全新的挑战,也是难得的际遇”。他回忆,那段时间自己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从游客中心建设的总体宏观思路,到工程分区规划与技术性相关指标,再到人行步道、沿街景观植被,我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坚持要以世界高端公共建筑为对标对象。”

游客接待中心由鸽龙港路沿线厂房改造而成,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合作炼钢厂和仪表厂经过改建变身为项目配套服务区,千斤石料水槽和石磨等农具被保存下来。诸伟琦见证了这些锈迹斑斑的老厂房到现代高雅新建筑、老式农场到现代农场的华丽蜕变,“这是一个工程周期仅短短7 个月的项目,从项目勘察测绘到策划设计图纸,从工程规划到竣工验收,从头到尾一肩挑,我给自己下了命令,工程不能间断,我也绝不休息,要尽心尽责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管理。”那些日子,他每一天踏遍工地的脚步、尽情挥洒的汗水,见证了光明踏出回归农场的坚实一步。

诸伟琦说,这些年来最让自己骄傲的一个身份是:殷实农场的建设者。也正是这份理想,让他在光明田原项目落成后,主动请缨投身第十届花博会的建设。“我仍记得,5 年前从光明田原的工地到最近的一处便利店开车要20 分钟,到了夜晚一片漆黑。而今,这里繁花似锦、绿荫如盖,借花博会之机,崇明农场的现代绿色农业加速拔节生长。”

花博园“一夜成林”背后的“三次创新”

光明田原项目完成后,诸伟琦没有停歇,立即投入到花博会苗木组的工作中去。对崇明岛土壤进行改良以适应苗木生长,将原本应用于建筑行业的BIM 建模技术推广及苗木景观设计,带领团队为园区7 万株乔木建立信息化系统,诸伟琦的三次创新“技惊四座”,成就了花博园苗木景观“一夜成林”的盛景。

第十届花博会建设工作时间短、任务重,苗木景观如何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做足提前量成了诸伟琦和团队面临的第一道难题。BIM 建模是一项通常在建筑行业中采用的3D 仿真设计技术,可以直观呈现建筑成型后的效果。“我们将花博园内的全部100多种共计300 多个规格的乔木,细致到树叶摆动的样子,全部录入程序,建成了仿真的3D 模型,以最精细化样貌呈现了花博会建成后的样子。”诸伟琦说,这是国内首次将BIM 技术用于苗木景观规划,看似费时费力,但对于工期紧张的花博园建设来说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正是从模型观察得出结论,我们将世纪馆门前原本设计的4 排榉树改为了8 排,开园后,这里也是游客最流连的乘凉区域。”

花博会期间,诸伟琦(右)全程参与了苗木的养护作业。

设计规划之外,花博园的土壤改良也困难重重。崇明岛表层原土土壤普遍存在碱性、质地粘重、养分含量低、排水性差等缺陷,对苗木生长存在不利因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诸伟琦天天带着团队研究泥土。在尝试了79 种配方、3 种植物、10 余种原材料的栽培实验和化学分析试验后,最终根据花博会主要植物类型匹配度和不同施工地理条件,确定了5种种植土配方,满足了不同苗木土壤改良需求。方案确定了,生产工厂又该去哪找?在随后短短100天内,他带领建设者们完成了上万平方米钢结构的现代化配方土生产工厂,同时实现一条流水线连续性自动化生产,为花博会厚植“沃土”。

整个花博园里,高大乔木有100 多种,总数达7 万株。除了前期的合理规划、土壤改良、苗木种植,展会期间及结束后的养护也是一项重要工程。整个花博会前后,诸伟琦和团队探索出了一系列标准化作业规程,涵盖流程管理、种植工艺、生产管理、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行走在花博园区,几乎每株苗木诸伟琦都能侃侃而谈,这不仅因为这些苗木都是他精挑细选、种植呵护的,更因为团队创造性地为全部7 万株乔木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园区里的每株乔木都有自己的二维码,普通游客扫一扫可以看到树木的基本信息,而通过团队的系统账号扫描则可以得到它们的品类、胸径、冠幅等详细信息,养护人员通过添加备注方式记录养护过程及摘要,该系统有力保障了每株乔木的生长都得到精心照料。

以新时代农垦精神擘画光明母港新蓝图

如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围垦造田”是上海农垦的第一次创业;改革开放初期的“走出农场、走进市场”是上海农垦的第二次创业;那么光明殷实农场建设就是上海农垦的第三次创业。

在如今的崇明岛,以光明田原、花博园建设为代表的殷实农场建设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后花博”光明母港现代农业种业创新区蓝图已经绘就。以世纪馆、复兴馆为轴心的花博园区将变成一个大型的农业超级工厂;周边连同光明花博小镇在内,将形成一个面积达到50 平方公里的光明母港现代农业种业创新区。在这个创新区里,将引进种业企业、世界顶尖技术、世界顶尖农业科学家,共同构筑一座现代农业的“航空母舰”。

“高品质的粮食蔬菜、花卉苗木都离不开种源技术的支撑。新时代农垦人不仅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种源研发意义深远。”诸伟琦说,在未来的光明母港,以7 万余株乔木称“历届花博会之最”的苗木产业,也将有一席之地。

在花博园“一夜成林”的背后,容器苗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花博园的7 万余株乔木中,融合高新技术的‘容器苗’乔木有近4 万株。”诸伟琦介绍,从容器苗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来看,其“先培育后移栽”的方式成活率更高、育种时间明显缩短,在当前国内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未来的光明母港,美丽的花博园也将成为乔木的“实验场”,持续为林业产业的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2016 年-2021 年的五年,是光明殷实农场建设如火如荼的五年,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迎风起航的五年,也是诸伟琦成长与收获的五年。他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明食品集团明星员工等荣誉。他是20 万光明食品集团产业工人中的一员,彰显着新时代光明农垦精神的光芒。

猜你喜欢
田原母港农垦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田原发表全新EP《2080》第二首单曲《WHY 2080》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 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村上春树的17岁
美国海军海外母港的效益和成本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快速成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
篆刻·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