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造就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深化新时代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行动方案(2021-2025 年)》解读

2021-09-14 07:30
上海工运 2021年8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职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市委、市政府《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化推进“十四五”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日前,市总工会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城乡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深化新时代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行动方案(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就实施思想引领、技能提升、职业教育、建功立业、公共服务、地位提升、权益维护七个方面提出23项具体任务。预期到2025 年末,上海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将不断壮大,主人翁地位更加彰显,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保障更加到位,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劳动价值得到充分认可,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优势,充分发挥工会牵头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社会支持作用,合力推动高技能人才振兴和卓越制造人才提升工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坚持发展导向。结合国家、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加强与职工利益、职工发展相关的公共政策研究,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法研究,持续、稳定和规范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重点围绕加强产业工人教育和培训、创新技能要素参与分配激励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探索创新制度供给,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行动一 思想引领

任务1: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落实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将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组织劳模先进、专家学者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充分发掘宣传利用上海百年红色工运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红色文化活动,引领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新形式,开展线下线上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引导工作。

任务2:加强党群工作创新

坚持在生产服务一线、重要创新领域、重点攻关项目、重大建设工程以及非公企业中培养发展党员,在劳模工匠、技术能手、青年专家、创新人才中培养发展党员。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聚焦园区(商圈楼宇)、产业集聚区、新型产业、著名外企等,加强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建设。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工人队伍变化,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提高工会组织影响力。

任务3:弘扬劳模工匠精神

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要加大劳模先进的宣传力度,运用生动、具体和感人的故事,带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推动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建设劳模课程和思政金课,构建高校劳模精神育人体系。组建劳模工匠服务队,为企业和校园开展技术服务和公益讲座,扩大劳模工匠的社会影响力。

行动二 技能提升

任务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高质量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完善政府补贴培训政策。全面加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鼓励大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和服务。全面推广“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大新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外商投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引进国(境)外优质培训资源和知名认证证书。

任务5:完善技能竞赛体系

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大赛为龙头、市级大赛为主体、区域性竞赛为基础、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广泛开展的技能竞赛体系。加强各级技能竞赛训练基地建设,健全技能竞赛选手培养体系。大力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环境,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水平。

行动三 职业教育

任务6:促进产教融合

围绕上海重点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建设30 个左右产教融合实验实训基地等。鼓励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率先探索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在产教融合制度、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结合产业需求,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成50 个高职一流专业、90 个中本贯通专业、250 个中高贯通专业、30 个高本贯通专业和5-10 所五年一贯制新型职业院校。推广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江南技校、临港产业大学模式,鼓励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任务7:推动继续教育

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职工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探索实践以职工能力和学历“双提升”为导向、以技能评价证书和学历文凭“双证书”为学习成果的上海职工继续教育模式。创新劳模学院、工匠学院和技师学院的办学模式,探索上海特色“双元制”继续教育模式,采用“学分银行”累积学分的方式,实现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依托上海开放大学等高等院校,搭建职工终身学习“立交桥”,探索产业工人学历与非学历转换机制,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建立技能评价证书与学历教育学分之间的转换标准。

任务8:打造双师队伍

支持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培育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上海工匠之师”。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大国工匠”“上海工匠”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建设50 个上海市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

任务9:推广学徒制

建立100 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或者“订单班”,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并对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和评价。全面推广“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组织新招用、转岗、在职等各类产业工人参加新型学徒制培养。

行动四 建功立业

任务10:深入开展劳动竞赛

建立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五位一体的竞赛育人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劳动竞赛新格局。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开展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市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坚持重心下移,以国有企业为引领,以非公企业为重点,广泛发动各级工会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行业特性和单位特点的竞赛活动。

任务11:深化技术创新活动

实施职工科技创新计划,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以及“五小”等岗位创新活动。以劳模工匠人才为主体,以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为内容,大力开展科研攻关活动。举办职工科技节、优秀发明选拔赛,组织职工创新成果参加国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选和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等活动,激发职工群众创新创造活力。

任务12:发挥工作室作用

推动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创建并发挥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引导作用,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和技能推广。探索建立高端制造业跨区域、跨企业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深入开展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资助工作。开展“上海市技术能手”评选、“上海工匠”选树等活动,鼓励各区、各行业企业开展各具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工作,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行动五 公共服务

任务13:完善住房保障措施

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单位自用土地配套建设、园区集中配套建设、非居住房屋合规改建转化、盘活社会闲置存量住房及保障性租赁住房拆套使用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供应公寓、宿舍等类型的租赁住房,解决产业工人住房困难。完善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供需对接,提高房源使用效率。聚焦符合条件的非户籍高技能人才,探索扩大住房保障范围。

任务14:优化交通出行服务

聚焦产业工人集聚的地区和园区,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完善公交枢纽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轨道、地面公交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设施、运营和服务的融合。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提升线路服务供应水平,完善公交枢纽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多元化定制班车服务,规范定制班车管理。开展人性化、精细化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构建产业园区安全、连续、舒适的区域慢行交通体系。

任务15:加强文体阵地建设

拓展文化体育服务辐射作用,推动市区两级文体资源服务向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企业倾斜。重点在开发区、园区、商圈楼宇推出一批上海市职工体育示范基地和体育健身点,打造以园区、楼宇、企业职工为参赛主体的品牌赛事。市、区工人文化宫组织文艺团队深入园区、商圈楼宇、企业、生产一线开展送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不少于50 场各类文艺演出。

任务16:实施健康服务项目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功能,推进产业园区卫生站点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建设,为产业工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实施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实事项目,聚焦产业工人集中、医疗设施有限的园区、楼宇、商圈等区域,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服务。调整完善职工疗休养政策,推进健康企业建设,落实职工体检和疗休养,促进产业工人身心健康。

行动六 地位提升

任务17:畅通政治参与渠道

继续推进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推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在各级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制度。继续推动配备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向区局(产业)工会层面延伸。制定和实施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措施前,充分听取产业工人代表的意见建议。提高产业工人参政议政能力,为产业工人依法、有序、广泛参与国家、社会以及企业治理提供条件和保障。

任务18:拓展职业发展通道

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有条件的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组织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征集遴选,面向中小企业及社会人员积极稳慎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聚焦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运用,指导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等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企业评价规范,有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职业晋升“多通道”机制,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探索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规模。

任务19:加大激励引导力度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推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工作年限等要素的激励制度。鼓励企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给予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鼓励企业在休假、体检、培训、带薪学习、国内外研修等方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模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推动优秀产业工人获得相关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充分发挥职工创新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组)等奖项的激励作用,塑造更多产业工人先进典型。

行动七 权益维护

任务20:推动民主参与企业治理

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把工会、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以及集体协商等协调劳动关系相关制度纳入公司章程、管理制度,融入企业治理结构。适应产业形态、企业形式等新变化新情况,创新职工民主参与的平台载体,丰富民主管理途径和形式。

任务21:健全基本服务保障制度

科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研究制定企业工资指导线,发挥工资指导线对产业工人收入增长的引导作用。完善相关补充医疗保险,提升产业工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健全完善失业动态监测、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就业统计分析报告发布等制度,推动产业工人高质量就业。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推动组织百万人次灵活就业从业人员参加《上海工会灵活就业会员专享基本保障》。

任务22: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以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双报告”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培训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和管理。推动行业企业制定和落实工作场所环境标准,切实改善生产条件。推动园区、企业建设职工食堂、职工休息室、职工书屋、职工亲子工作室等配套设施,为职工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任务23: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共同推动本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工会、法院、人社、司法“四方合作”联动,构建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维护者的作用,健全完善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集体协商、民主管理“四位一体”体系。探索研究新业态、新经济发展情况下劳动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职工书画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邑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