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婵 姚广龙 张军锋 于靖 杨东梅 陈萍 吴友根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口 571100)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是一种药用芳香类草本植物,为首批“岭南地道药材保护品种”之一。其主要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中国等地区种植[1]。广藿香油是以广藿香干燥地上部分经蒸馏等方式加工而成[2]。广藿香油的作用主要有两类,一是其具备抑菌、消炎、止痛、抗抑郁、抗血小板、抗胃溃疡、抗光老化等17种药理功 效[3-6],可入药;二是其香味独特且定香功能显著,可作为香料和食品添加剂[7]。得益于其效用,广藿香油在日化用品、药品和食品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7-8]。优质的广藿香油价格可高达1 300元/kg,就零售价而言,其可在全球重要精油中排名第十,经济效益明显[9-10]。
百秋李醇(patchoulol)是一种倍半萜,为广藿香油中的含量最多的组分之一,于1869年以白色晶体形式被分离鉴定[7,11-12]。百秋李醇是《中国药典》中评价广藿香及其精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也被认为是广藿香油药理功效和香味的主要贡献成分[6]。目前,全球百秋李醇及其混合精油年产量约1 300 t,但年需求量可达2 000 t,供不应求。其中90%的产量由印度尼西亚供应,而中国的产量不到10%,上升空间极大[10,13]。提高百秋李醇的产量成为广藿香研究中的重点。为此,本文将从百秋李醇的合成途径、分子调控机制和合成生物学工程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
在广藿香中,与百秋李醇合成相关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定位于细胞质的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途径,二是定位于叶绿体的甲基赤藓糖-4-磷酸(methylerythritol-4-phosphate,MEP)途径,两者均可产生异戊烯基焦磷酸(isopentenyl diphosphate,IPP)及其异构体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IPP可与DMAPP反应生成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 diphosphate,FPP)、牻牛儿基焦磷酸(geranyl diphosphate,GPP)和牻牛儿基焦磷酸(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GGPP)等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直接前体物质[14]。一般情况下,百秋李醇主要是由MVA途径产生的FPP为前体合成的(图1)[15]。百秋李醇合成后有两条去路,一是以混合精油形式在广藿香花、根、茎、叶的特定细胞中存储[16];二是以挥发物形式释放到外界环境。
在百秋李醇的合成中有6个关键酶(图1),分别为乙酰CoA酰基转移酶(PatAACT)、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合成酶(PatHMGS)、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PatHMGR)、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PatIPI)、法呢基焦磷酸合酶(PatFPS)和百秋李醇合酶(PatPTS)等,其中后4个酶已被克隆并进行了功能验证(表1)。唐云等[17]和卢昌化等[18]构建了pCAMBIA1304-PatFPS和pR101-PatPTS的双元表达载体发现,过表达PatFPS和PatPTS可促进百秋李醇的合成;Yan等[19]和Zhang等[20]分别构建了基因沉默载体pTRV2-PatIPI和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0-35S-PatHMGR发现,沉默PatIPI会显著降低百秋李醇含量,而过表达PatHMGR则使百秋李醇含量显著增多;以上研究表明PatHMGR、PatIPI、PatFPS和PatPTS参与百秋李醇的生物合成。
表1 广藿香百秋李醇合成途径中已经克隆的酶Table 1 Enzymes cloned in the synthetic pathway of patchoulol in P. cablin
转录因子可影响酶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时空性和高效性,故其在百秋李醇的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转录因子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常与顺式元件结合以调控基因的表达。迄今,与百秋李醇生物合成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有6类,包括MYB家族(1个)、bHLH家族(2个)、SPL家族(1个)和TH家族(1个)。
MYB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调控;Chen等[27]发现定位于细胞核PatMYB46(PatSWC4),可与PatJAZ4结合调控PatPTS的表达,过表达PatMYB46可显著上调百秋李醇生物合成途径中所有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百秋李醇的含量。MYC转录因子是bHLH家族中的一个亚类;Wang等[28]发现PatMYC2b1和PatMYC2b2均可与PatJAZ6结合影响PatPTS的表达水平,但该研究更侧重对PatJAZ6的研究,并没有对PatMYC2b1和PatMYC2b2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TH家族是与光反应调控相关一类转录因子;Li等[29]发现广藿香中的16个PatTH的组织表达模式有所不同,PaTH1,4,7,8,9,15在叶中表达最高,PatTH3和PatTH6则分别主要在茎和根中表达;进一步分析表明PatGT-1可与PatHMGR的启动子结合,抑制其表达;且在广藿香中过表达PatGT-1会抑制百秋李醇合成途径所有酶的表达,从而抑制百秋李醇的合成[29]。SPL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其最大的特征是具备miRNA156/157识别位点,miRNA156/157可通过mRNA剪切或翻译抑制等作用,调控SPL基因的表达水平;Yu等[30]发现SPL10可调控广藿香中PatPTS的表达,以促进百秋李醇的合成,验证发现过表达SPL10(At1g27370)可显著提高百秋李醇的含量。此外,与广藿香相关还有WRKY家族;唐云等[31]克隆了PatWRKY40和PatWRKY53两个基因;其中PatWRKY40在广藿香中的表达具有组织表达差异性,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花和茎;但对于两者是否参与百秋李醇的合成调控还不清楚。
转录因子可激活特定代谢通路中多个基因的协同表达,改造转录因子提高药用植物中活性物质产量的方法,可弥补单个基因或多个基因改造后出现的效果不足、甚至致死的现象[32]。系统了解与百秋李醇生物合成相关酶及转录因子的作用,对提高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百秋李醇本质上是一种倍半萜,其合成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调控,一是生物因素,包括发育阶段、组织特异性等;二是非生物因素,如外源植物激素、昼夜节律、温度和矿质因子等。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外源植物激素、发育阶段与昼夜节律等调控百秋李醇合成的分子机制。
外源植物激素是人为施加,可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在广藿香研究中涉及过5种植物激素[27],包括茉莉酸类、脱落酸、乙烯、水杨酸和赤霉素,其中以茉莉酸类的研究最为深入。茉莉酸类物质(jasmonates,JAs)主要包括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等,在茉莉酸信号通路中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33]。当外界胁迫发生后,JAs可迅速合成并转运至细胞核,与抑制子JAZ(jasmonate ZIM domain protein)和E3泛素化酶SCFCOI1组成的共接受子结合,引起JAZ蛋白的泛素化降解,释放与之结合的转录因子,从而激活或抑制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34]。
多项研究表明JAs可调控广藿香百秋李醇的生物合成。何梦玲等[35]率先发现MeJA可促进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合成。Chen等[36]发现MeJA可上调PatHMGR1和PatHMGR2(MAV途径)、PatDXS和PatHDR(MEP途径)以及PatPTS等基因的表达。Tang等[14]发现以MeJA处理6 h,可显著上调PatATCC、PatHMGR、PatMVD、PatFPS等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且百秋李醇的含量显著增多。但要注意,不同的处理时间产生的结果有差异。如Li等[30]以MeJA处理12 h后,会上调PatGT-1的表达水平。
JAZ蛋白通常作为茉莉酸信号通路中的抑制子,在JAs调控的百秋李醇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Chen等[36]发现MeJA可显著上调PatJAZ2,3,4,6,11等5个基因的表达,或与百秋李醇的含量增多相关。Wang等[29]在广藿香中过表达PatJAZ6,可抑制PatPTS、PatMYC2b1、PatMYC2b2的表达;深入分析发现PatJAZ6可与PatMYC2b1或PatMYC2b2结合,负调控PatPTS的表达,而MeJA可与PatJAZ6结合,使其在SCFCOI1的作用下泛素化,随后被26S蛋白酶体降解,释放PatMYC2b1和PatMYC2b2,激活PatPTS的表达(图1)。近期,Chen等[27]发现PatJAZ4可与PatMYB46结合,负调控PatPTS的表达,而MeJA也可逆转其负调控效果(图1)。邓静文等[37]研究表明PatJAZ2是响应MeJA诱导百秋李醇合成的主要顺式元件,其可激活倍半萜合成途径PatFPS基因的协同表达,影响百秋李醇的合成情况。
图1 广藿香百秋李醇合成途径与分子调控模式图[27-30]Fig. 1 Synthetic pathway and molecular regulation model of patchoulo in P. cablin[27-30]
综上可知,植物激素MeJA调控百秋李醇的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控百秋李醇合成途径PatHMGR、PatFPS、PatIPI等基因的表达,促进前体物质的合成,间接影响百秋李醇的合成;二是通过影响相应转录因子与抑制子的结合情况,调控PatPTS的表达,直接影响百秋李醇的合成。但以上研究中均以叶片中存储的百秋李醇作为实验指标,忽略了释放到环境中的百秋李醇,这或对已有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广藿香百秋李醇的合成具有时间特异性,主要在两方面展现,一是昼夜节律性(短期),即在同一天的不同时刻产生的规律变化;二是发育阶段性(长期),即随不同生长时期而产生规律的变化。刘璐等[38]发现百秋李醇的合成受昼夜变化的影响,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含量分别于00:00和12:00达到最低和最高;从00:00到06:00点,其含量先急剧上升后下降;从12:00到21:00点则相反。罗集鹏等[39]和Yu等[28]检测到广藿香叶片和茎中的百秋李醇含量会随着生长期推进而增加。
百秋李醇合成受发育阶段调控的现象,在不同组织中保守程度也有所差异。Quyang等[40]发现叶片中百秋李醇合成受发育阶段调控的现象,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品种之间是相对保守的,而茎中该现象在两个品种之间却有所变化,表明发育阶段调控的百秋李醇合成受品种和组织特异性的影响。SPL是调控植物生长转变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Yu等[28]发现在广藿香中过表达SPL10(At1g27370)可显著提高百秋李醇的含量,而过表达miRNA156则相反(图1),这表明miRNA156与SPL转录因子参与百秋李醇的合成调控。miRNA156可抑制SPL的表达,这可能是出现过表达miRNA156和SPL10效果不同的原因。
综上,发育阶段和昼夜节律可调控广藿香百秋李醇的生物合成,且受栽培品种和组织特异性的影响,而miRNA156靶标的SPL10在发育阶段调控百秋李醇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研究中使用的SPL10是拟南芥At1g27370,对于广藿香中SPL转录因子在百秋李醇合成调控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百秋李醇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广藿香中天然萃取,二是以合成生物学工程生产。植物提取法效率低、产量少、稳定性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合成生物学工程生产萜类化合物效率高、经济环保且供应稳定性好,成为了获取百秋李醇的热门手段。本部分将从以下3方面介绍近年来百秋李醇合成生物学的相关进展。
底盘细胞的构建是异源合成百秋李醇的第一步。底盘细胞是参照工程学理念置入特定功能的人工生物系统。迄今,可用于合成百秋李醇的底盘细胞有7种,包括微生物(酿酒酵母、谷氨酸棒杆菌、荚膜红螺菌)和植物(烟草、莱茵衣藻、小立碗藓、地钱)(表2)。
表2 用于合成百秋李醇的7种生物底盘Table 2 Seven biological chassis used to synthesize patchoulol
3.1.1 微生物来源的底盘细胞构建 酿酒酵母是最早用来生产百秋李醇的底盘细胞,其构建策略主要可分为以下4方面[51]:一是过表达MVA途径关键酶,增加前体物质FPP的供应;二是替换基因元件的启动子,下调其他竞争通路;三是敲除负调控因子,抑制非目标产物;四是过表达百秋李醇合酶(PatPTS)。已有报道中,常同时采用上述多个策略构建底盘生产百秋李醇。Asadollahi等[44]将MET3替换角鲨烯合酶(ERG9)的启动子,减少FPP流向其他通路,却使法尼醇合成增多,以致百秋李醇产量提高不明显。Gruchattka等[42]敲除酿酒酵母丙酮酸脱氢酶旁路中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增加柠檬酸循环转向萜类的代谢通量,过表达FPS(ERG20)和tHMGR(源自酵母)后,百秋李醇产量提高明显,达41.6 mg/L。Ma等[9]首先将tHMGR、IPI和upc2-1整合到酵母基因组,增强MVA代谢通路;然后以HXT1弱化角鲨烯合酶(ERG9)的表达,敲除编码焦磷酸酶的DPP1和LPP1;并调整葡萄糖浓度以控制百秋李醇和角鲨烯代谢流,使百秋李醇产量达466.8 mg/L,是已有报道中最高的。
荚膜红螺菌和谷氨酸棒杆菌是合成百秋李醇的新型细菌底盘,二者没有MVA途径,因此必须重构法尼基焦磷酸合成模块,才能合成百秋李醇。Troost等[45]在Rhodobacter capsulatus SB1003中加入nifHDK操纵子的Pnif启动子,使重组表达模块仅在光照和铵耗竭的情况下被诱导;后构建包含1-脱氧-D-木酮糖5-磷酸(DXP)模块,甲羟戊酸通路(MVA)模 块(源 自Paracoccus zeaxanthinifaciens)和异戊二烯基磷酸酯(IDI)模块(源自Rhodobacter sphaeroides)的工程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 SB1003-MAV,过表达3个模块中的限速酶DXS、IDI、IspA基因后,百秋李醇的产量被提高了126倍,该研究首次在细菌中建立可严格控制的光反应平台。crtE和idsA是谷氨酸棒杆菌GGPP的编码基因,Henke等[2]构建了ΔcrtEΔidsA谷氨酸棒杆菌,并重构法尼基焦磷酸合成模块,异源表达大肠杆菌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ispAEc)和PatPTS,百秋李醇产量达60 mg/L。谷氨酸棒杆菌和荚膜红螺菌主要是通过质粒驱动异源表达,尚未见将反应元件整合至DNA中的报道。
3.1.2 植物来源的底盘细胞构建 烟草是最早用于合成百秋李醇的植物底盘,而莱茵衣藻、小立碗藓和地钱3种低等植物是合成百秋李醇的新型底盘,四者特点见表2。Wu等[46]将PatPTS和FPS在烟草叶绿体中靶向表达,率先实现以烟草合成百秋李醇,但该研究侧重的是提高烟草抗虫性,对以其生产百秋李醇方面并未深入研究。Lauersen等[47]使用核基因改造的新策略,在潮霉素抗性载体转基因的莱茵衣藻基础上,将3个拷贝(3X)PatPTS基因整合至DNA上,百秋李醇的产率是1XPatPTS核转基因底盘的4倍。Zhan等[49]率先在小立碗藓中非靶向表达PatPTS,过表达tHMGR(源自小立碗藓),百秋李醇产量达 59 μg/g CDW;小立碗藓仅含两个二萜合酶编码基因CPS/KS,但Zhan等[49]发现敲除CPS/KS并不能提高百秋李醇的合成。周璐等[50]分别将强启动子35S和CVM与FPS(源自地钱)和PatPTS连接,在地钱中共表达两个基因后,百秋李醇产量为655.21 μg/g CDW,是植物底盘中报道最高的。
植物底盘细胞具有调控系统精密、经济环保等特点,但以其为底盘生产百秋李醇的产量较低且提高幅度慢。目前,在微生物底盘中,酿酒酵母已可生产商用的百秋李醇,但该产品为瑞士Firmenich公司所拥有[52];而在植物底盘中,地钱的潜力最大,但其产量仍未达到商业化的要求。
合成元件的设计和组装是实现百秋李醇异源合成的第二步,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合成元件的设计,即基因元件密码子的优化。如Henke等[2]、Troost等[45]和Asadollahi等[44]均 对PatPTS的密码子进行优化,使其能在谷氨酸棒杆菌、荚膜红螺菌和酿酒酵母中异源表达。Zhan等[49]在小立碗藓中,以35S启动子控制HMGR的表达。Mitsui等[41]以S. cerevisiae和Hansenula polymorpha中15个启动子等对MVA途径中的6个关键酶的启动子进行优化。二是设计合成元件组合模式,即优化不同基因元件的组合方式。如Lauersen等[47]在莱茵衣藻中共表达PatPTS和FPP、PatPTS和ispAEc、PatPTS和FPP,以PatPTS和ispAEc的表达效果最好。Wu等[46]比较了2tpPatPTS、2tpFPSPatPTS、2tpPatPTS-tpFPS靶向烟草叶绿体后百秋李醇的合成情况,效果最好的是2tpPatPTStpFPS。Troost等[45]评 估 了PatPTS-IspA、PatPTSDXS、PatPTS-idi、PatPTS-MVA、PatPTS-ispA-dxs、PatPTS-ispA-dxs-idi、PatPTS-ispA-dxs-idi-MVA等不同组合生产百秋李醇的效果,其中双基因组合PatPTSIspA和多基因组合PatPTS-ispA-dxs-idi的产量分别是对照的96倍和115倍,效果最佳。
合成反应的优化和提升是实现百秋李醇异源生产的最后一步。目前,百秋李醇合成生物学工程中主要采用了4种优化策略。
3.3.1 关键酶基因元件的优化 百秋李醇合成通路中具有多个关键酶基因,这些元件可通过基因替换、基因元件扩增、基因融合表达、基因簇整合及与耐药元件组合等方式进行优化。如Lauersen等[47]构建了PatPTS-CFP(mCerulean3抗性基因)和PatPTS-YFP(黄色荧光蛋白)的双重表达系统,使百秋李醇产量增加了3倍;此外,其还在莱茵衣藻中表达了3XPatPTS的融合载体,使产量提高4倍[47]。
3.3.2 增加前体底物FPP的供应量 FPP可合成百秋李醇、角鲨烯或法呢醇,抑制FPP的其他代谢通路,可增加其流向百秋李醇的总量。Asadollahi等[44]抑制角鲨烯合酶编码基因ERG9的表达后,百秋李醇的产量增多。Henke等[2]敲除idsA和crtE,减少DMAPP合成GGPP,促进百秋李醇的合成。
3.3.3 引入亚细胞靶向表达 MVA和MEP途径分别在细胞质和叶绿体形成不同的萜类前体池,对基因元件的靶向表达,可提高FPP的利用效率。如周璐等[50]分别在FPS和PatPTS的5'端加入RUBISCO蛋白的转运肽信号序列,使其在地钱叶绿体中靶向表达,百秋李醇的产量显著增加。Peramuna等[48]在小碗立藓中,构建了3种细胞质脂质滴蛋白基因与PatPTS共表达的底盘,发现脂质定位表达的细胞中百秋李醇的保留量得到显著提高,但百秋李醇的产量并未增加。目前,靶向表达的策略主要针植物底盘,在微生物底盘中开展较少。
3.3.4 培养条件优化 优化发酵方式和培养基组成,均可提升百秋李醇的产量。Henke等[2]发现分批补料发酵比的震荡培养效果更好。Lauersen等[47]发现莱茵衣藻利用不同碳源生产百秋李醇效果不同,以CO2、乙酸盐、CO2加乙酸盐为唯一碳源时,百秋李醇浓度分别为351 μg/L、363 μg/L以及435 μg/L,同时添加CO2和乙酸盐的效果最佳。
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低,是限制其规模化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利用合成生物学工程生产百秋李醇,不受环境和土地面积的制约,可稳定百秋李醇的价格及供应情况,农业应用价值高;而了解百秋李醇合成途径及分子调控机制,可为合成生物学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双管齐下,才有望解决百秋李醇供不应求的问题。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目前,广藿香中已鉴定的转录因子仅针对PatPTS、PatHMGR两个酶,与其他关键酶互作的转录因子仍然未知;转录因子的活性可受磷酸化、乙酰化修饰及互作蛋白的影响,但在该方面尚未见的相关报道;深入了解转录因子,有助于解析百秋李醇的分子调控机制,促进其合成生物学工程的开展。
百秋李醇的合成与上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密不可分。百秋李醇受茉莉酸信号的调控,其他激素信号(如乙烯、脱落酸、水杨酸等)在百秋李醇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这些信号可否交叉调控百秋李醇的生物合成。萜类物质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揭示其复杂的调控机制。
利用环境信号(光、温度)与内源信号(群体感应、压力)建立可严格控制的人工生物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寻找更高产的底盘细胞,设计更高效反应元件装配组合,提高元件、装置、和底盘之间的适配性有助于提高百秋李醇产量;可结合两方面内容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