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1-09-14 15:21廖杨平韦小艳张津源蒋珏玮赵英姿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躯干肌群脉冲

廖杨平 韦小艳 张津源 蒋珏玮 黄 荣 赵英姿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桂林 541002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遗留平衡功能障碍,对步行造成影响,使跌倒的风险增加,对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产生极大影响。目前研究[1]显示,核心肌群训练可以提高人体躯干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有研究在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与平衡能力的训练中,应用了核心力量训练,分析通过针对性核心肌群力量训练,提高了躯干肌群的力量和控制性,使得肢体活动和调节重心基础、作为身体中心的躯干在训练中被强化[2]。既往研究着重于探讨通过运动训练提高核心肌力,本研究前瞻性采用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结果提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9月至 2020 年 3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学会撰写的《中国脑出血诊断指南(2014)》[3]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的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病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例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增加接受核心肌群训练联合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2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年龄 24~81 岁,平均(54.87±10.0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13例,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年龄 26~80 岁,平均(52.39±11.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了解研究方法并签知情同意书;②通过头颅CT或MRI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存在平衡功能障碍;③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④体力尚可,辅助下可完成站立 1 min以上。

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平稳;②存在认知障碍和(或)混合性失语等影响交流及不能配合操作者;③存在严重疼痛、下肢肌肉痉挛、骨关节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④治疗过程出现病情恶化,或出现新的梗死灶或出血灶者。

剔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病情加重者;②研究资料不全及不遵照医嘱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③治疗过程中出现影响研究进程的不良反应者;④中途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患者都接受神经内科规范治疗。(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床上良肢摆放,关节主被动活动训练、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功能训练、坐站转移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及负重训练,以及予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2)观察组在常规行康复训练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如下训练。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a.卧位。床上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双桥运动或单桥运动);平举双上肢仰卧坐起、躯干回旋运动,患侧侧卧位到坐位转换训练。b.坐位训练。患侧屈位坐再返回中立位置;躯干旋转训练:将身体躯干偏向健侧和患侧肢体;中立坐位仰头训练。c.站立位。身体躯干屈伸训练;躯干旋转锻炼:使躯干偏向健侧和患侧肢体;重心转移训练;骨盆前倾和后倾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训练内容进行训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强度标准为患者次日不出现肢体酸痛以及疲劳症状。每天训练 1 次,每次30 min,每周 5 次,共4周。②联合施行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治疗的疗法主要如下。选用型号为 YK-2000B 型的中频治疗仪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4个电极贴,进行双侧腰背部肌群并置法,输出量根据患者耐受量进行调节输出电流强度, 治疗时间每次20 min,1 次/d。

1.4 观察及评定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指标。(1)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项目为14 项,总分为56分,分数越高提示平衡能力越强[5];(2)使用改良 的Barthel 指 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6]检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进食、洗澡、修饰、更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共10项进行评分,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BS评分比较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BB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BBS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病例BBS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BBS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康复治疗前,两组病例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病例 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平衡功能是人体在静态或动态环境中控制身体中心从而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取决于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输入、中枢神经整合及外周运动系统的控制。绝大多数脑卒中后患者因运动传导通路受损,肌张力和(或)肌肉功能下降、人体主动控制能力减弱下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平衡功能障碍。躯干平衡功能是进行坐、站、行走的主要基础,平衡功能的恢复是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前提。核心稳定性是指脊柱骨盆区域的深层肌群为防止脊柱屈曲以及促使其返回平衡状态的能力,核心肌群训练分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7]。有研究表明核心肌群训练可以通过减轻腰椎的负荷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还能通过提高躯干、骨盆协调性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8-12]。既往研究平衡功能训练多采用运动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是运用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中频脉冲电治疗为调制中频脉冲电治疗,是一种有低频调制的中频脉冲电治疗,其目的是使中频电流具有低频的特征,不同的波形或频率交替出现,治疗中多次变换多项参数,可刺激肌肉收缩,兴奋神经肌肉,机体不易产生适应性[13]。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低中频电刺激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14]。

本研究采用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目前报道不多。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BBS评分(43.27±4.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20±3.74)分,观察组MBI评分(66.50±8.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3±6.53)分。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可使患者 BBS、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提示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协调功能,对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产生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中频脉冲电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对保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群进行不间断地刺激,使神经肌肉产生兴奋,有利于核心肌群力量恢复,并产生神经系统感觉输入,促进中枢神经整合,促进肌肉间更具协调性、灵敏性以及平衡性[15]。综上所述, 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因本研究病例有限,且未经过电生理研究证实,经后研究中可加大样本量,并通过电生理检查进一步深化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躯干肌群脉冲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脉冲工况氧气缓冲罐裂纹修复实践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树与人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小型化Ka波段65W脉冲功放模块
超音频复合脉冲GMAW电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