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前囊肿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原因分析

2021-09-14 00:55王红丽张国强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尾部囊肿肌力

王红丽,张国强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普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骶前囊肿是指发生在骶骨和直肠间隙内的囊性肿物[1],临床少见(约1/40 000),此间隙位置深,与周围毗邻关系复杂,手术暴露较困难,手术难度较大[2]。目前国内报道治疗方法多为经骶尾部纵向切口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极易复发;采取经骶尾部入路的横弧形切口行手术治疗,暴露充分,视野清晰,囊肿能够完整切除,但是由于手术切口大,术后渗血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易发生晕厥、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甚至跌倒。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快速康复的目标之一[3],是外科术后的护理要点,对于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术后首次下床跌倒是患者术后常见的护理风险之一,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有许多国家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临床护理质控的显性指标[4]。有研究表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及心理障碍,诱发跌倒恐惧,同时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5]。本研究以84例骶前囊肿手术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骶尾部入路横弧形切口手术治疗后首次下床发生跌倒的原因,希望可据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的发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4例骶前囊肿患者作为调查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骶前囊肿,接受骶尾部入路横弧形切口手术治疗;②未合并其他肿瘤;③无精神障碍,可以正常沟通交流。(2)排除标准:①身体缺陷导致行动不便者;②下肢肌肉萎缩的患者;③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其他疾病者。所有调查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向患者解释本调查的目的,取得充分的理解与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1.3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肿瘤类型、手术次数、术后血压和血糖情况。(2)骶前囊肿患者跌倒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骶前囊肿患者跌倒问卷调查患者术后跌倒、坠床的情况,该问卷结合王玉梅等[6]研究纳入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编制而成,包含跌倒风险筛查、下床前是否知晓首次下床活动流程、患者肌力评估、下床时是否有医护人员陪伴及指导、下床时间点。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发放8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为98.8%。男27例,女57例,骶前表皮样囊肿38例,骶前皮样囊肿28例,骶前畸胎瘤14例,骶前尾肠囊肿4例。骶前囊肿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发生率为11.9%(10/84)。

2.2 跌倒的影响因素分析跌倒与未跌倒患者手术次数、下床前接受肌力评估及跌倒风险筛查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囊肿类型、术后血压和血糖、下床时间点、下床流程知晓情况、医护人员陪同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骶前囊肿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原因分析

表1(续)

3 讨论

对于骶前囊肿,目前王刚成等[7]独创的骶尾部入路横弧形切口手术可达到完全切除及根治的目的,但手术中为彻底剥除囊肿,组织间游离囊壁,导致创面渗出较多,创伤大,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常因血容量不足、卧床等原因而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此手术方法因术中未触及胃肠道,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即可进无渣流质饮食,但由于术后疼痛、首次下床后跌倒等因素,患者可产生跌倒恐惧[8],恐惧下床,担心跌倒而延迟术后下床时间,不利于患者胃肠蠕动及早期康复,导致患者营养供给不足,骶尾部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下降,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分析总结影响骶前囊肿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的原因,以便提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骶前囊肿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跌倒发生率。

本研究中47.6%(40/84)的患者为外院术后复发患者,其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首次下床跌倒发生率较初诊患者高。目前手术方法种类多,微创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患者手术创伤大大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骶前囊肿患者因发病位置隐匿,手术入路及术中视野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手术仍需采取传统的外科开放性手术治疗。多次手术患者囊肿复发后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为达到彻底根治需要彻底清创,术后创面较大,渗出较多,患者术后虚弱,这是该类患者术后首次下床发生跌倒的重要原因。另外,本病区手术入路多采用骶尾部横弧形切口,术后创面较大,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导致其高估自己的活动能力,这些也会增加患者跌倒的发生。

跌倒风险的评估是进行跌倒干预的基础和前提,《中国跌倒风险评估专家共识》[9]建议,尤其是有跌倒史的患者,均应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对于低跌倒风险者进行简要的筛查,对于高跌倒风险者需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指导进一步的干预工作,以便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相关伤害。本院采用的是Morse跌倒风险筛查表(Morse fall scale,MFS),该量表包括跌倒记录、医疗诊断情况、步行是否需要辅助、是否接受静脉注射治疗、精神状态和步态等6个条目,每个条目有相应的评分,总分0~24分为零跌倒风险,25~45分提示低跌倒风险,>45分提示高跌倒风险。MF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086[10]。行走辅助、用药、认知等问题均为骶前囊肿患者术后跌倒的影响因素,评估后均属于中高跌倒风险人群,需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临床工作中评估的时机一般在患者入院、手术前、特殊用药前等,患者首次下床前的评估常被忽略,导致部分患者发生跌倒,此方面评估工作需得到重视和加强。

当患者握力低下时,使用辅助工具行走过程中,容易出现握持不稳,身体运动耐力及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跌倒风险[11-12]。下肢活动能力低下,影响肌肉协调性及肌肉强度,从而导致步态异常,平衡性下降,容易增加跌倒风险[13]。邹立琴等[14]的研究表明,患者肌力减弱和活动能力低下均可增加跌倒风险。因此,下床前对患者进行肌力评估是预防患者跌倒的重要措施。

总之,对于骶前囊肿患者,术后首次下床发生跌倒,会影响患者健康,同时让患者对下床活动产生恐惧,延长术后康复时间。是否初次接受手术治疗、下床前是否接受肌力评估和跌倒风险筛查,是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的影响因素。为避免复发及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减少再手术后跌倒风险,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应尽量根治。首次下床前,需重视对患者进行肌力和跌倒风险评估。通过降低患者术后首次下床跌倒风险,可以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提升住院期间就医体验。

猜你喜欢
尾部囊肿肌力
船舶尾部响应特性试验与计算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海洋大探险
N的最大值是多少?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肝囊肿与癌“不沾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