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怡
岐山县周公庙管理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创造了不计其数、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因为古建筑是古代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它们可以让人感到独特的魅力,可以让人感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它们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具有更加重要的文化价值,所以中国的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可是,古建筑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不可避免地会被损坏,加上人为的破坏是日趋严重,并且古建筑一旦遭到破坏就再也无法挽回,所以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是势在必行。古建筑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民众保护意识淡薄是古建筑文物保护中遇到的突出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民众对古建筑保护举措显得较为冷漠。另一方面,民众对古建筑的人为破坏现象越来越多,在无限商机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开发商经营者,普通民众,甚至是政府工作人员肆意破坏或翻新古建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甚至摧毁了古建筑。
国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虽然明确了文物保护的主体,但一些地方上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不全面,保护机制不健全,导致古建筑保护工作存在漏洞,修葺工作问题突出。也存在修葺工作中大赚回扣,偷工减料,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的问题。
历经数百年,有些城市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社会人文环境,但对古建筑保护工作却只注重个别建筑物的保护与规划工作,而缺乏统筹兼顾的整体概念。伴随着大规模的改造,只注重经济的发展,随意开发土地,随意拆迁重建,因为人为原因使得人文环境遭到破坏,失去原有的韵味,古建筑与周围的环境逐渐融合,呈现出别有意味的“场所”。这就是忽视整个古建筑群保护与规划工作的结果。
目前而言,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通常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少有人会像古人一样进行手工建筑及修补,过多地依赖现代科学技术,但很多方法有悖于“整旧如故”的原则,使得古建筑的历史原貌难以得到充分地展示,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容易被人为地删除,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古建筑不能得到有效地延续和发展。
虽然有很多地区和部门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配备了专业人才,但有些地区并不重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配备,导致古建筑文物得不到真正的专业的保护。
由于对古建筑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需要政府部门要优先保障文物保护的所需资金,才会更好地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而现实中由于资金有限,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比较薄弱,有的即使损坏了也得不到及时的保护。
1、加强宣传力度,借助网络平台呼吁公众保护身边的文物古建筑,提高全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增强全民保护古建筑的自觉性,让公众参与到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中去。
2、将文物古建筑保护落实到教育领域,实现从孩子培养达到提高古建筑保护的目的,进而通过教育的形式带动和激励全民的文物古建筑保护意识。
依法保护文物古建筑是依法治国背景下保护古建筑的最好的契机。
1、要明确法律层面上对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细则,堵死各种死角和漏洞。
2、严格执法,不断加大违法必究的力度,最大程度地运用法律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3、各级政府要以国家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古建筑特点,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区的专门条例,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条例和法规,使古建筑保护落到实物。
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进行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应把保护古建筑作为一种责任看待。既要做好城市规划,又要保护好古建筑,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文化氛围,才能有利于古建筑的利用和开发。
1、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保护之前,相关专业保护人员一定要根据古建筑的实际,规划制定合理性强,科学性强,全面性强,系统性强和针对性强的古建筑保护方法。以保证文物古建筑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发展性。
2、对于失修多年且原状已经无法维持的古建筑,相关保护人员要进行合理的保护,保护过程一定要遵循“整旧如故和以存其真” 的原则,以保证和增强文物古建筑的原真性,整体性与持续性。
因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既要有科学的保护方案,又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来进行保护,所以进行古建筑的保护时离不开文物保护专业人才。通过学校专业的教育,在岗的实践培训,学习调研等措施,来加强古建筑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古建筑保护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保护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来解决新时期古建筑保护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保证文物古建筑得到科学、合理、专业的保护。
文物古建筑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是古建筑保护的关键所在,为此,古建筑的管理部门要努力为保护古建筑筹措资金,在经济上保证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古建筑如图3所示。
图3
总之,文物古建筑是古代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古建筑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物古建筑保护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古建筑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积极筹措充分的保护资金,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配备,还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文物古建筑的真正保护,才能让文物古建筑永久长存,发挥更大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