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朋
北京七彩兰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十九世纪照相机的出现,一些画家开始思考写实油画存在价值,因此也诞生了许多抽象的绘画形式: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超写实油画这种极端写实的绘画形式也和相机针锋相对的出现并抗衡。由于极端的模仿对象产生了照片般的效果,这种画面是画家单纯的照片复制还是有画家赋予情感的艺术表达,产生了争议。针对“超写实油画是否属于艺术创作”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剖析:一是绘画的过程,二是绘画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艺术包括音、体、美三个方面,而这三种形式里面绘画是最吃亏的,因为无论我们是看一场演唱会还是观看一场体育赛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整个活动的结果,还有活动的全过程,所以观众就能对活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但是绘画则不然,我们仅仅能看到的是‘绘画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分析:超写实油是否属于艺术创作,一定要深层的看一下绘画背后的过程,在此我们会从以下4个部分来分析绘画的过程:1、创作的立意选材2、造型3、色彩4、构图。超写实油画的题材主要以人物和静物为主,我会从国内这两类题材的两位领军人物及其作品进行分析。一位是“人物题材”领军人物之一的冷军老师,另外一位是“静物题材”领军人物之一的李士进老师。
绘画创作立意主要有两个:一是记录(事件、人物),二是表达思想、情感(用绘画寓意画家的思想、表达画家的情绪、反映画家的一种绘画的风格或者形式)。我们看一幅作品有没有创造性,往往看看它有没有表达画家思想。首先我们来看冷军老师的《蒙娜丽莎》,大家应该对这幅作品很熟悉,我们都知道《蒙娜丽莎》最早的画家是达芬奇。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知道冷军老师想表达的是一个中国版的《蒙娜丽莎》。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不难推断出冷军老师,不是简单的照片再现,更不是炫耀技巧,而是用这种超写实的形式来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和大家的注意力。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李士进老师的作品《晨曦》,李士进老师喜欢画静物,因为静物在表达画家思想和情感上比人物更加含蓄,他最喜欢的画家就是莫兰迪,因为莫兰迪擅长用瓶罐的高低远近关系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李老师的作品也是如此,他是通过这些不被人重视的静物利用它们高低和远近的排序,来证明和表达那些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世界的存在。在这幅《晨曦》的作品里面,我们表面看到的是一超写实的静物,在这幅静物的背后更是表达了他个人的一种情愫:那个角落里的柠檬就像一个小人物,而下面那本书就代表着激情和学习,而柠檬窝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在看着观众,就像在寓意一个小人物在那默默有激情的学习,与旁边高大的罐产生一个鲜明的对比,虽然自己不高大不被重视,但是内心还是渴望着被发现,并用激情和学习的态度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因此李老师笔下那何曾是什么静物,更像在为一类人诉说着心事。所以说无论是冷军老师还是李士进老师,他们都是在借用超写实的这种表现形式来抒发达着他们的一种观念和思想,这何不是一种高级的创作。
图1 冷军 《蒙娜丽莎》
图2 李士进 《晨曦》
当我走进美术馆,总是看到一群人围在冷军老师的《蒙娜丽莎》作品前,有的人探着头;有的人用眼睛紧贴着画面;甚至还有人拿着放大镜在那儿像是考古似的一点点的审查,最后长叹一口气:真厉害和照片一模一样。孔子说过:“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意思是眼见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绘本是一种“造假”,在一张二维的画面上表达三维的空间营造一种真实的假象。但我们要是冷静思考一下:画家的造型能力即使再高超也不可能和机器相比,如果我们把《蒙娜丽莎》放大到一定程度,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出笔触和一些不够精准、虚化或者概括了的形体,但是在绘画造型语言这些不是问题,反而恰恰是这些笔触和概括虚化了的形体使画面主体更突出、节奏更强化。造型语言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主体的主观处理。我们看《蒙娜丽莎》和《晨曦》它们在肌理的表达上和细节的取舍上都是着重在亮面区域丰富,暗面根据画面的强弱关系概括提炼。这种为了画面的美感,去对形体肌理节奏把控和对细节提炼的抽象造型行为,是机器能做不到的,也是照片里不具备的,这不正是画家的一种审美高度的创作行为吗?
我们都知道,现实世界里的色彩是杂乱的,而我们为了画面里的色彩和谐和色相的统一,我们会主观的去处理画面的色彩关系。首先来看一下冷军老师的《蒙娜丽莎》,我们很容易看得出她的衣服是一个明度低、色彩概括统一的褐灰色毛衣,而人物的脸部和手是一个明度比较高而且色彩比较丰富的肉色,而这样就很容易把人物的面部和手给凸显出来。而面部的头发、眼睛等这些黑色块的出现,使脸的黑白对比效果比手更加的强烈,从而拉开头与手的节奏关系。所以说通过这些方式,画家就可以牢牢的抓住观众的眼睛,更好的表达画面的重点——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们再看一下,李士进老师的《晨曦》,灰色的背景以及黄灰色的木板,罐子和书在色彩上稍微丰富一些,而柠檬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是一个纯度非常高的柠檬黄色,这样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把所有的焦点放在这个柠檬上面。这两幅作品为了使色调统一并且更好的表达情感,都主观的处理成古典的暖色调。因此无论是在画面色彩画家的主观安排上,还是在色调的主观处理上。这种色彩的抽象审美的处理的手法,正是创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构图是我们一个画家最容易体现这种创作能力的重要语言。因为一幅画面里面它的背景的处理和主体物之间的安排会直接影响画面的视觉效果和主题思想的表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冷军老师的《蒙娜丽莎》:背景极其简约的一个平面,这样就会把观众所有注意力放在人物身上。人物面部、头发以及毛衣的肌理,极其强烈的在简约的背景里面凸显出来;然后我们再看一下李士进老师的作品《晨曦》,长形的木板、圆柱形的罐子、方形的书本以及圆形的柠檬,利用这种几何图形来组合成一种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形式,背景概括成一个简单的墙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高级感。艺术来源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这种构图的抽象语言安排,并非是偶然的现实,而是画家的一种审美素养的高度提炼。这种提炼的过程正是画家在创作的过程。
从绘画的结果上来看,超写实油画确实是一种具象表达的形式。它相比抽象派油画而言使用了写实手法;它相比古典油画而言边缘线处理更实一些、亮面肌理表达更深入一些;它相比表现主义油画而言在笔触上处理的更含蓄一些。一幅超写实油画不是为了画成照片效果而画,而是为了更具象的表达,呈现出了像照片一样的效果;其次超写实油画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保留会随时间失去的画面或者放大观察肉眼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会借鉴照片,但绝不是完全的复述照片。
绘画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多元的(古典主义绘画、表现主义绘画、抽象主义绘画……超写实主义绘画),每种形式之间不存在好坏、高低之分,由于每个人的喜欢风格不一样的,偏向也就自然不同。如同有的人喜欢吃馒头,有的人喜欢吃米饭,是吃馒头好还是吃米饭好,是馒头高级还是米饭高级,我们都知道因人而异,不存在高低之分。其实绘画也是完全一样的道理。首先我们要正确客观辩证的看待每种绘画形式,它们是时代的产物,画家表达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次每种形式本身的作品之间是有高低之分,不是所有的超写实作品都是会注意情感的表达,尤其超写实画家初期的作品会有炫技为主的成分,但是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造型上也会进行“去繁为简”的艺术处理,在立意上也会更加注重情感的艺术表达。
综上所述,一幅好的超写实油画作品,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它都不是简单的一张图片的具象再现,而是画家为了更好的突出思想和情感,通过对构图、色彩和造型的抽象的加工创作过程的结果产物。因此超写实油画也必然属于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