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的困境及振兴路径

2021-09-13 07:46杨云仙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发展困境

摘要:乡村文化包含着封闭地域、稳定传承、血脉相传等传统特征,在新时代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乡村文化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本文以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的五个维度入手,浅要分析文化建设问题的深层诱因,提供了具体发展乡村文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文化;发展困境;振兴路径

乡村文化设施、场所等公共资源利用率低下,不少村落的村民文化活动室没有物尽其用,沦为摆设,且大多数乡村缺乏组织集体文化活动的领头人。乡村文化发展问题是文化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充分讨论了乡村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与具体振兴路径,为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一、乡村文化困境

(一)物质文化层面

很多乡村不仅缺乏最新的公共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对于经济欠发达、交通条件差的乡村而言,数字文化资源的更新工作略显滞后,村内组织集体文艺活动的频率不高,不少村民只能依靠智能手机上网浏览网页、短视频来满足自身的娱乐文化需求。

(二)制度文化层面

乡村文化建设体制尚不完善,在制度推行过程中常出现较多问题,整体财政投入比例偏低,同时评估体制改革稍显落后。在具体工作上,乡村文化建设体制缺乏一定的财政支持,现有的文化建设投入仍不能够满足现实工作的需求,这一现象导致了整体乡村文化发展工作后动力不足。同时,当前的文化建设评估标准过分重视形式,尚未触及到内容实质,衡量一个乡村区域的文化发展指标仍停留在当地的电视、书籍、光盘数量等。

(三)行为文化层面

大多数乡村的中老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仅对提升个人精神境界比较懈怠,还容易将自己的陈旧思想与不良行为投射于下一代。

(四)精神文化层面

乡村内部精神文化十分混杂,既有深受中老年农民热烈欢迎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形式,也存在着新生代农民放弃固守旧式文化、青睐新文化的现象。同时,新旧文化的碰撞导致了部分农民的思想出现一定的困惑,例如一些农民在短平快式致富思想的蛊惑下,抛弃了勤劳致富、稳扎稳打的传统发展道路,逐渐趋向精致利己主义思维。

(五)环境文化层面

受工业化建设的影响,不同地区乡村的自然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保持着原始生态旧貌的乡村内部水源、土壤、林木环境已经发生极大的改变甚至被污染破坏,引入现代化商业建设的乡村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农业产业模式的改变导致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乡村文化随之改变,传统的乡风民俗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相互融合的态势复杂多变。

二、问题之深层诱因

(一)城乡二元体制

施行已久的户籍制度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制度差异催生了城市与乡村文化结构迥然不同的具体样态。在身份转化上,农民较难成为市民;在权利上,农民较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等的文化教育待遇,例如进城务工的农民接子女入城读书时,孩子学籍挂靠问题较复杂,这种分裂发展的模式容易使得乡村文化发展很难破解当前的困境。

(二)文化监管不足

地方政府在乡村文化协调与监管方面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地方政府需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宏觀调控作用,科学配置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与多个政府部门及多个社会行业协同合作、群策群力,做好文化协调工程的领头人。在文化监管方面,地方政府以往的工作重点偏向于乡村经济的复兴,较为忽视了乡村文化勃兴的现实价值,从而导致了政府部门文化监管不力,缺乏文化、政治、经济联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局面。

(三)城乡文化交融

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程度偏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屏障,这种现象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了一些阻力。乡村文化在西方文明思潮的强烈碰撞下,对自身以往的文化特征做出的改变较小。这种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乡村文化虽然在当前的时代文化丛林中势力式微,但仍未加快发展的脚步,与迅猛发展的现代城市文化接轨,城乡文化交融性低的现象不利于乡村文化振兴。

三、具体振兴路径

(一)文化价值培育

振兴乡村文化实践之路的第一步便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同时弘扬主流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政府应发挥好文化资源统筹管理者的领导作用,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以追上城市文化发展步伐,大量注入专项培育资金以填补农村文化教育中的盲区;政府还应利用主流文化的精神统领作用,集中力量带动农民群体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村民走出精神荒漠和心理困境[1]。

(二)打造管理体系

振兴乡村文化实践之路的第二步就是打造文化管理体系,政府应引导乡村居民组织成立适合本地运行发展的文化协会,集中政府的财政资源和文化资源,提高农民自主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与具体文化活动的质量。另外,政府应健全乡村文化监督机制,选拔出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于文化振兴战略工作,并行建设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和业余文化队伍,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三)建立保障机制

振兴乡村文化实践之路的第三步就是完善乡村文化的保障机制,其中具体内容包括了政治、法律和财政方面,三位一体保障乡村文化勃兴。在具体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应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帮助基层农村文化振兴;同时政府应给予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一定的法律安全保障以执行实际文化振兴工作;政府相关单位和社会群体共同推动资金筹集进程,监督保证文化建设经费落于实处[2]。

(四)重构动力系统

振兴乡村文化实践之路的第四步是重构文化动力系统,打破城乡文化屏障,利用极具乡村特色的文化机制以构建深具现代市场特色的文化产业链,这种新型的文化动力系统既有利于挖掘、保护和整理乡村优秀传统风俗文化,还能够实现乡村文化在外来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再度繁荣。

四、结束语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现有的乡村文化也极具发展潜力,解决乡村文化发展工作面临的客观困难既有利于提高文化发展水平也能完善乡村社会治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童成帅.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发展困境与路径探赜[J].长沙大学学报,2020,(034)001:78-82.

[2]王泽.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改进策略分析[J].市场论坛,2020,(000)007:56-58.

作者简介:杨云仙(1981.10-),女,汉族,云南大理州祥云县人,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党建、党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发展困境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