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生 吕金诺
摘要:渔港经济区是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且金融支持渠道较单一,当前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难以满足渔港经济区综合发展的需求。为此,文章以“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的逻辑构想,采用体现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拓展C - D生产函数,构建反映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进程的六部门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间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金融支持对产业升级的回归结果不显著,金融支持力度薄弱且亟须加强;人力资本效应不显著,无法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多元化的劳动力支撑。
关键词:渔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产业升级;渔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 F 3 2 6 . 4; P 7 4 5; F 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9 8 5 7( 2 0 2 1) 0 2-0 0 0 3-0 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海洋牧场蓝色碳汇补偿研究”( 1 7 B J L 0 4 5).
T h eF i n a n c i a l S u p p o r t,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I n d u s t r i a l U p g r a d i n go fF i s h i n gP o r tE c o n o m i cZ o n e
S HE NJ i n s h e n g, L YUJ i n n u o
( 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C h i n a, Q i n g d a o2 6 6 1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F i s h i n gp o r t e c o n o m i c z o n eb e c o m e sm o r e a n d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 . H o w e v e r, d u e t os c a n t f i -n a n c i a l s u p p o r ta n dh e a v yh i s t o r i c a ld e b t s, t h ec u r r e n t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s t i l lw e a k, w h i c hc a n n o t s a t i s f yt h en e e d so f f i s h i n gp o r te c o n o m i cz o n e .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p a p e ru s e dt h ee x -t e n d e dC - Dp r o d u c t i o nf u n c t i o na n db u i l tas i x - s e c t o rm o d e l t oa n a l y z e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u p g r a d i n g . T h ee m p i r i c a l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 r ew e r e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t h e i m p a c t o fo p e r a t i o n a l a n dp u b l i c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t oi n d u s t r i a lu p g r a d i n g, t h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p o r tw a sw e a k, a n dt h eh u m a nc a p i t a l e f f e c tw a sn e g a t i v ea n d i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
K e y w o r d s: F i s h i n gp o r te c o n o m i cz o n e,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i n a n c i a ls u p p o r t, I n d u s t r i a l u p g r a d i n g, F i s h e r ye c o n o m y
0 引言
漁港经济区是“渔区美、渔业强、渔民富”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为推动渔业渔村振兴和提高渔港利用率,亟须不断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吸引来渔船、运得走渔货、留得住渔民、集聚来产业”的聚集区。2 0 1 8年《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 2 0 1 8—2 0 2 5)》首次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渔港经济区的概念,广东、浙江、山东、福建和江苏等地纷纷加快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步伐。然而目前我国渔港存在基础建设滞后[ 1]、发展预留空间较小[ 1]和衍生功能开发不足[ 2]等问题,不适应现代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发展需求。为此,国内学者纷纷提出建议。例如:合理规划渔港建设,重点建设渔港公益性和经营性基础设施[ 3];创新渔港建设投融资机制[ 4];发展水产品贸易导向型、渔人码头休闲型和复合产业型等各类渔港区[ 5]。
已有研究成果仅从定性角度分析影响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部分因素,尚未就各因素之间的内在机理展开研究,在实证分析方面也存在欠缺,难以满足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决策需求。本研究从“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的逻辑构想出发,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运用体现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拓展C - D生产函数,构建反映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进程的六部门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深入分析影响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间的效应,提出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决策和服务提供参考。
1 渔港经济区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
1 . 1 金融支持助力产业升级
渔港经济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长期以来,困扰渔港经济区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渔港建设“欠账”过多,主要是由于准公共属性的渔港建设所需资金数额较大,企业无力承担,社会参与也不积极,而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延缓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步伐。因此,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填补渔港建设“欠账”,成为渔港产业升级的合理诉求。
从理论角度看,金融支持是指政府或金融机构运用行政和货币等手段,支持区域内产业发展的政策或措施。优良的金融结构可引导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6],金融规模扩大与金融效率提升也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多元的融资主体和方式,对海洋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7]。从实践角度看,政府投资一直是渔港经济发展的主导资金力量。自2 0世纪5 0年代起,国家为推进沿海渔业的发展,开始投资建设渔业生产基地,但由于当时财力和物力匮乏,不能满足渔业发展需求;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渔港建设,针对中心渔港以及一级和二级渔港分别制定规划,增加投资力度,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注重发挥渔港在渔民生产和渔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功能,突出渔港对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进一步提升渔港经济区产业效益和质量的大量资本投入需求,政府投入资金的渠道和额度有限,金融支持力度显得非常薄弱。为此,亟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投融资主体和渠道,不断推动渔港经济产业由传统的捕捞、养殖和储运等第一产业,向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和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和升级。
金融支持渔港产业升级,具体而言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稳定财政投入,支持和补偿一级和二级渔港以及地方小型渔港,提升渔港建设等级,保护和改善渔港环境和整体面貌;延续实行减少传统渔船燃油补贴、鼓励渔船升级改造以及扶持绿色和智能养殖等政策,引导渔港经济实现低碳、绿色和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地方性金融组织等金融主体通过信贷支持、利率优惠、风险投资和金融保险等方式,为渔港经济区的新型捕捞设备、渔船管理和监测、精深加工以及观光体验等领域的多元经营主体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渔港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渔港经济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1 . 2 金融支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渔港基础设施建设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样离不开有力的金融支持。渔港基础设施可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2种类型:前者包括防波堤、护岸、码头、港池航道、消防和水电等非营利性基础设施,其大多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资金建设;后者包括渔需物资供应、渔船修造、水产品加工和贸易、水产品储藏和运输、商业研发基地、休闲渔业以及餐饮旅游等营利性基础设施,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兼具社会效益,投资回报较高,主要由经营单位的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资建设。
当前渔港经济区成长迅速,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正式金融组织以及小额信贷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非正式金融组织也逐步加入渔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网络,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并利用资本配置实现投资风险对冲[ 8],極大地提高了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效率。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具有雄厚资金和政策优惠优势,中国农业银行和农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具有网点和信息优势,均成为提供渔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中坚力量;小型信贷抵押公司、信托公司和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具有地缘和人缘优势,较好地掌握了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也成为渔港准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主体。此外,保险公司不断丰富渔业和渔民险种,为渔民生产生活提供有效保障,成为渔港经济建设的坚强后盾。
1 . 3 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升级
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是渔港产业融合和升级的重要支撑。渔港经济区的资源依赖属性非常突出,承载渔船避风防灾、停泊休渔、渔业生产、渔获贸易中枢和休闲娱乐等多种经营业态。为进一步推进多重产业或者说渔业经济三次产业的融合和升级,渔港基础设施建设须兼顾公益、民生和市场等的不同需求。
码头和防波堤等交通基础设施便于渔船躲避风暴潮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也能为渔船提供渔获装卸、油水补给和维修制造等便捷服务[ 9];G I S、A I S和气象预报等信息基础设施便于加速渔船安全与管理信息的交换,有效降低渔业生产成本,夯实第一产业的发展基础。
具有经营属性的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吸引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聚集,对产业升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1 0]。例如:水产品交易大厅和集散中心等可确保及时出售海水产品,减少仓储和物流成本;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商业研发基地等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二产业稳步发展;水路交通、餐饮住宿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休闲渔业和滨海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的良性态势。
2 模型推导
在渔港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金融支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尤其是经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为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升级提供支撑,推动渔港经济区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而产业升级也可反向引导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从微观层面上讲,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升级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支持共同作用于渔业企业主体而产生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进程主要通过研发技术、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产量得以体现,且金融支持的资金来源于居民储蓄与消费的此消彼长。因此,本研究借鉴并改进齐俊妍等[ 1 1]的研究成果,建立由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技术研发、渔港基础设施、金融和消费组成的六部门数理模型,采用体现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拓展C - D生产函数,分析当各部门追求利润或效用最大化时,渔港经济区的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路径。
2 . 1 多部门生产函数
假设生产1单位的中间产品须投入1单位的最终产品,PX i表示第i种中间产品的单价,则中间产品部门的利润为:
3 . 2 . 2 金融支持
金融产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多种业态,因此金融支持也是多维度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市盈率不同以及不同时期的股票价格不稳定,且渔业经济相关的上市企业较少,本研究并未涉及证券和信托市场,仅选取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保险深度3个与渔民生产生活和渔业风险等密切相关的指标来反映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规模( F I R)反映金融体系通过货币和信用为经济运行提供资金支持的程度,通常采用M 2与名义G D P的比值测度[ 1 5];由于地方性M 2数据不可获得,本研究采用金融相关比率,即各地区存贷款余额(人民币)与名义G D P的比值测度金融规模[ 1 6]。金融效率( L D R)反映储蓄转化为贷款或投资的效率,国内大多数学者采用存贷比的指标,即金融机构的年末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保险深度( I P)反映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借鉴祝志川等[ 1 7]的研究成果,采用保险机构原保费收入与名义G D P的比值测度保险业对渔港经济区的支持力度。
3 . 2 . 3 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岸线长度、防波堤长度和有效避风率等条件,我国标准渔港分为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二级渔港和三级及其以下渔港。鉴于渔港的统计数据较少且建设周期较长,本研究采用渔港密度,即各地区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的总个数与该地区大陆海岸线的长度之比值,作为衡量渔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的指标( N P)。为反映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对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单位面积水产冷库和水产加工企业密度作为代理指标( NO)。由于2 0 0 8年以前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设数据缺失,本研究参照相应年份各地区的地方统计年鉴和渔港建设规划补全相关数据,以更好地分析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进程。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该指标仅选取与渔业工业和建筑业相关的水产加工企业和冷库数量,并未涉及休闲渔业等第三产业。
3 . 2 . 4 控制变量
为尽可能地减少遗漏其他影响因素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的偏误,本研究在模型中增加科技研发水平和人力資本水平2个控制变量。
通常而言,科技研发投入会对产业升级产生显著影响,而水产技术投入是实现渔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也是沿海地区渔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 1 8]。因此,本研究借鉴金炜博等[ 1 8]的研究成果,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选取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作为科技研发水平( R D)的代理指标。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用于保障技术人员基本工资、购买和维护基础设备以及建设水产实验室等。
产业升级须有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支持,劳动力规模和结构等的变化会影响产业升级,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会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当前渔业产业结构由单一捕捞业逐渐向第二和第三产业拓展,渔业劳动力的职业选择也趋于多样化。因此,本研究参考赵宗金等[ 1 9]和国家统计局舟山调查队的研究成果,选取除专业捕捞人员以外的渔业从业人员占渔业人口的比重,衡量渔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HR)。
3 . 3 数据来源
由于渔港经济区的地理边界和产业边界较模糊,缺少具体的地理划分和产业清单,本研究根据《全国渔港经济区规划( 2 0 1 8—2 0 2 5)》,选取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 0个沿海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的渔业产业、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及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作为三次产业研究对象。由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仅从2 0 0 8年起才将渔港建设的等级划分记录在册,可获得的原始数据较少,本研究根据1 0个沿海地区的地方统计年鉴和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将渔港建设的有关数据推算至2 0 0 5年,以更好地反映渔港建设过程。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2 0 0 5—2 0 1 7年各沿海地区的地方统计年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4 实证分析
为深入探讨渔港经济区的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反映渔港经济的发展过程,本研究对计量模型分别进行静态回归分析和动态回归分析。首先,探究金融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分别估计模型1、模型4和模型7;其次,探究金融支持是否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对产业升级产生影响,并加入金融支持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项以及金融支持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项,分别估计模型2、模型5和模型8以及模型3、模型6和模型9,从而得到估计结果。
4 . 1 静态回归结果
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设定中, H a u s m a n统计量结果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拒绝个体随机效应的假设,因此模型估计采用个体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在模型4至模型9的回归结果中,渔港经济区的科技研发水平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在模型1至模型9的回归结果中,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基本显著为正,但金融支持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产业升级是持续的过程,促进效果在短期内难以体现;也可能是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即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采用H a u s m a n检验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内生性,而结果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确实存在内生性问题。
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反映产业升级的动态过程,本研究采用系统GMM法进行回归,经工具变量不足和过度检验,最终选择被解释变量的滞后1期作为工具变量。为使结果相对稳定和可靠,附加r o b u s t选项进行稳健性估计。
4 . 2 动态回归结果
系统GMM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模型1至模型9可以看出,回归结果的显著性明显提高,尤其是产业升级的滞后1期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周期较长,其时滞性会影响产业升级进程。在所有回归结果中,金融支持的3个代理变量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或不显著或显著为负,这与前文的推论并不一致,但确实符合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现状,表明未来我国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保险体系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升级有不同影响: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系数普遍为负且不显著,这是由于防波堤、护岸和码头等基础设施往往服务于捕捞业和养殖业等第一产业,且建设周期较长,可能存在时滞影响;而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系数每增加1个单位,产业升级就平均增加0 . 0 2 6个单位(模型6) ,表明应逐步完善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为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在加入金融支持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项后,保险深度支持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每增加1%,就促进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0 . 0 6 5%(模型9) ,金融规模也具有类似效果;但在金融效率指标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却与产业升级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大、风险高和投资周期长,营利性金融机构的投资意愿不强,金融中介效果较差。在加入金融支持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项后,回归结果并无明显改善,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缺乏相关领域专业的金融机构以及灵活的金融工具和产品,金融市场无法为渔港经营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通过模型2与模型8以及模型3与模型9的对比,金融规模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项系数要大于保险深度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项系数,再次验证我国以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体系为主,而保险市场发展存在不足,同时表明利用保险市场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的潜力巨大。金融效率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交互项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为负,这是因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居民储蓄并没有转化为渔港建设的有效融资。
在控制变量中,科技研发水平对渔港经济区产业升级的影响全部显著为正,这与前文的理论推导结果高度一致;以模型6为例,科技研发水平每提升1%,产业升级即平均提升0 . 0 1 5%。但人力资本效应基本为负且结果并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虽然渔港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已由原来的单一捕捞逐步走向养殖和加工综合发展,但渔民的综合素质仍较低且再就业能力不足,无法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多元化的劳动力支撑。
5 结语
本研究基于我国渔港经济区的建设现状,对2 0 0 5-2 0 1 7年1 0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3点结论。①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能够促进产业升级,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因其具有滞后性而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较小;②渔业经济的金融支持以商业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保险体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且金融支持通过基础设施建設的中间变量促进产业升级的效应并不明显;③科技研发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但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升级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升级是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研究结果,应从3个方面着手,推动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升级。①加大并持续投入消防水电设施、水陆交通设施和智慧管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产品冷库、水产品加工厂房、水产品即时交易市场和特色民宿等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港群联动和港业联动。②建设统一、高效和无缝衔接的金融体系,积极培育专业的村镇银行、渔业融资租赁公司和渔业信托公司等新型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各金融主体加快专业性金融工具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和船舶动产抵押贷款等“蓝色贷款”工具,同时推广“渔民相互保”等惠民保险产品。③加强渔民技能培训并提升渔民就业匹配度,推动劳动力向优质人力资本转化,打造渔民安居乐业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渔港经济区。
参考文献
[ 1] 桂劲松,叶良成,孙一伦.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的大连市渔港发展对策[ J].中国渔业经济, 2 0 1 0, 2 8( 5) : 2 0-2 6.
[ 2] 都晓岩.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J].渔业信息与战略, 2 0 1 6, 3 1( 2) : 8 3-8 8.
[ 3] 陈国强.斯里兰卡渔业及渔港建设概况[ J].中国渔业经济, 2 0 1 2, 3 0( 3) : 1 7 1-1 7 6.
[ 4] 桂劲松,郝颖,孙一伦.渔港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研究[ J].渔业经济研究, 2 0 0 9( 6) : 4 2-4 6.
[ 5] 王苧萱.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价值链构筑方式探讨[ J].中国渔业经济, 2 0 1 2, 3 0( 2) : 5 5-6 0.
[ 6]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 J].经济研究, 2 0 0 9, 4 4( 8) : 4-1 7.
[ 7] 胡金焱,赵建.新时代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基本路径[ J].经济与管理评论, 2 0 1 8, 3 4( 5) : 1 2-1 7.
[ 8] 陈银娥,孙琼.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经济地理, 2 0 1 6, 3 6( 8) : 2 3-3 0.
[ 9] 衣艳荣,夏玉伟,赵景辉.渔港经济区发展比较研究[ J].世界农业, 2 0 1 4( 8) : 7 1-7 5.
[ 1 0] 刘生龙,郑世林.交通基础设施跨区域的溢出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 J].产业经济研究, 2 0 1 3( 4) : 5 9-6 9.
[ 1 1] 齊俊妍,王晓燕.金融发展对出口净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行业外部金融依赖的实证分析[ J].世界经济研究, 2 0 1 6, 2 6 4( 2) : 3 4-4 7, 1 3 7.
[ 1 2] 钱水土,周永涛.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J].统计研究, 2 0 1 1, 2 8( 1) : 6 8-7 4.
[ 1 3] 苏方林,黎文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西南地区面板数据[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 0 1 5, 3 6( 1 1) : 1 1 4-1 1 9.
[ 1 4] 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统计研究, 2 0 1 0, 2 7( 8) : 7 9-8 1.
[ 1 5] C AV E SRE. M o n e ya n d c a p i t a l i n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R.I . M c K i n n o n[ J]. J o u r n a l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1 9 7 4,4( 2) : 2 2 3-2 2 4.
[ 1 6] 史恩义,王娜.金融发展、产业转移与中西部产业升级[ J].南开经济研究, 2 0 1 8, 2 0 4( 6) : 5-2 1.
[ 1 7] 祝志川,翁新新.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8, 2 0 7( 5) : 1 9-2 6.
[ 1 8] 金炜博,汪艳涛,高强.沿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分析及优化研究[ J].中国渔业经济, 2 0 1 5, 3 3( 6) : 6 0-6 7.
[ 1 9] 赵宗金,秦翠苹.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东省统计数据[ 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 0 1 7( 5) : 1 1 8-1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