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娟 米佳
【摘 要】目的:探討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的7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开展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低频与高频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在79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胆囊息肉51例,合并胆结石24例,小结节型胆囊癌9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94.94%)显著高于低频超声(82.28%),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低频超声,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可有效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且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诊断效能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高频超声;多普勒超声;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符合率
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是指胆囊壁腔中出现息肉状非结石病变,且向胆囊腔生长的疾病类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在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后,会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为非肿瘤性病变,当直径在15mm以上时则会增加恶变的风险性[1]。以往临床上常采用低频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但实践证实在良性病变中低频超声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诊,且分辨率低[2]。高频超声分辨率较高,可充分显示胆囊细微结构,弥补低频超声的不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的79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本次研究均属于自愿参与,且排除超声检查禁忌症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男42例,女37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0.32±3.48)岁,病程1个月~27个月,平均病程(14.86±3.53)个月;就诊原因: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27例,右上腹疼痛42例,其他消化道症状10例。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IU22型超声诊断仪及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低频超声2.5MHz~5.0MHz,高频超声7.0MHz~11.0MHz,嘱患者检查前24h内禁食高脂肪食物及影响胆囊收缩的食物或药物,检查前8h内禁食。检查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仰卧位或左侧卧位,于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后置于患者剑突下、肋缘下、右肋间进行多切面扫描,先行低频超声检查,仔细观察患者胆囊及周边结构,详细记录病灶局部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之后行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同上,检查结束后由2名资深的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给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采用a、b、c、d表示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灵敏性=a/(a+c),特异性=d/(b+d),准确性=(a+d)/(a+b+c+d),阳性预测值=a/(a+b)[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分析
在79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胆囊息肉51例,合并胆结石24例,小结节型胆囊癌9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5例。
2.2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94.94%)显著高于低频超声(82.28%),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不同检查方法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效能
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低频超声,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胆囊疾病的5%~10%。临床上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主要手段为超声检查,其中低频超声可准确判断病灶的位置、数量及大小,还可观察胆囊壁及胆囊底部情况,但对于病灶位置特殊或直径较小的恶性病灶常难以检出,加之本身分辨率低,无法充分显示病灶内细微结构,易出现误诊、漏诊。高频超声可更加全面、具体地对病灶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观察,还可局部放大病灶,观察胆囊底部及前壁情况,与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诊断准确率[4]。
综上,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可有效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且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诊断效能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丽琴,张静,孙翔.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9,35(6):540-543.
[2] 赵育芳,刘利平,杨婧,等.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01-103.
[3] 朱俊杰.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意义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7):258-259.
[4] 程林,梅勇.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胆囊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7):134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