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被利益牵引,很难不“窥私”

2021-09-13 11:17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违规过度

愈发明目张胆

谈起隐私泄露,恐怕我们都有许多话可说。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开展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调查就已经反映出了该问题的严重性。该调查的结果显示,85.2%的受访者遭遇过APP个人信息泄露发情况,67.2%的受访者所使用的APP在其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了手机中的隐私权限。

截至发稿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量已超过9亿,APP更是多达数百万款,其中不少APP都热衷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所谓“过度索权”,我们在生活中其实都体验过。例如菜谱APP要查看手机中图片的权限,视频APP要查看通话记录的权限。今年4月,相关部门下架了60款过度索权的APP;7月5日,浙江省相关部门通报了57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包括購物类、游戏类以及新闻工具类等多种类别。

该问题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许多APP以前要查看隐私的时候还会多少遮掩一下,但近来却愈发明目张胆,直接就要求用户默认授权了,甚至是强制索要授权,否则就不让用户使用产品。

此外,大数据杀熟、强制使用人脸识别等问题也非常典型。关于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不必赘述。而人脸识别,包括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确实更安全也更方便,可如果是强制使用,不仅违背了用户意愿,还会给用户的信息安全乃至人身安全带去更多风险和隐患。

“利”字当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对互联网逐渐了解,对于某些互联网平台违规收集数据所造成的恶果也所知甚多,自然会对这类平台在心里形成不太正面的印象。那么话说回来,这些热衷“窥私”的平台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作为所造成的后果:有损于平台的口碑和形象,增加用户流失的风险。更何况,不少平台费尽心思获得的数据其实它们自己根本就用不到。

如此来看,收集用户的数据隐私根本就是一件违规、费力,还不一定能讨到好的事情,那么这些平台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此举能够带来可观的利润。

以现有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不少平台一旦掌握了用户足够多的数据信息,就能够把用户解读透彻,现在很多APP可能比用户自己还要了解用户:兴趣爱好、消费能力、购买习惯……都能够通过分析精准得出。

这就犹如烹饪,当厨师完全掌握了用户偏爱的食材和口味,做出的饭菜必然最合用户心意,用户也必然愿意为之买单,那么平台和企业的收益自然会节节攀升。

当然也可能有些过度收集数据的平台打的是卖用户信息的主意。既然数据如此重要,多掌握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就算是自己没有分析能力与技术,也能够卖给第三方换个好价钱,本质上还是受到了利益的诱惑。

此外,还有一些平台可能是受到了行业舆论的引导。过度重视大数据,在其他平台奋力积攒和争夺大数据的趋势下,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最终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跟风的举动。

足够诱惑的利润,加之过度重视大数据的风气,导致违规收集隐私行为泛滥。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违规过度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人脸识别 等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违规逆行之后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