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再探

2021-09-13 04:59刘琴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生产力异化劳动者

刘琴

摘   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释了异化劳动的产生过程,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二者之间不公正的现实: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异化、人与类本质相异化及人和人关系的异化。“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异化的消除,必须依靠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走向真正的共产主义,实现人类解放。主张财产平均、消灭生产关系是一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才是正确选择。但应注重精神层面的问题,努力塑造劳动尊严。

关键词: 劳动异化   当代启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的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以下内容:“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思考和认识《1844年经济学和哲学的手稿》,特别是马克思的异化论思想,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学界对于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公平的关系有较多的探讨,发人深省,但对于其与劳动尊严的探讨依然阙如,笔者不揣浅陋,就此讨论。

一、关注社会公平的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

异化的概念,源自拉丁语的分离、疏远、陌生化概念。在经济领域是“转移”或“出售”的意思。这个术语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科学理论研究中被使用。在那之后,政治领域被适用了异化。荷兰思想家格罗提乌斯在《战争与和平的法则》一书中,以“转让”的意思探究人类的起源和性质。在《利华亚山》中,霍布斯把异化认为是根据人类的手状态权力制造的,为了控制人们而制造的“利比亚怪物”。

在讨论劳动的本质时,马克思主张引入“异化劳动”的概念,在思维条件下,人类劳动被排除在人类自由和意识的本质之外。因此,劳动不再是人类必需的自由创造活动,而是为了外部目的而强制进行的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废除私有制为前提,劳动可成为人类自由意识上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的所谓异化劳动,是指基于资本主义的劳动者的活动,劳动是劳动者控制自己,不以工人为转移的和根本不属于工人的劳动。马克思根据实际的历史条件,根据当时的经验,提出了“异化劳动”规定的四个方面。

1.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化,它应该属于它的生产者,即劳动者。但实际上,工人的劳动产品远离他,被资本家占领,被压迫他的物质力量所代替。

“不依靠生产者的力量,依靠劳动而产生的东西,即劳动的产物是违背劳动的”[1](51)。

2.劳动过程的异化

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的结果上,还表现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者来说,劳动产品被异化,生产本身就是一种被异化的活动。异化表现为:劳动从一个人的内在要求变成了另一个人的本质。劳动不是人类的需要,而是通过自愿的手段强制进行的劳动。那不是工人自己的,而是别人的。这导致人类降低为动物的结果。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雇佣及被雇佣系统。劳动者的个人自由受雇佣过程的限制,对其能力不是肯定和赞揚,不是为了个人的整体发展,而是为了缓解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经济生存能力维持生计。他们的工作并不自由,但他们总是受资本家的监督。劳动被异化的后果是:“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这里。一旦肉体或其他强制停止,人们就像鼠疫一样逃避劳动。”[1](44)

3.人和人关系的异化

马克思相信,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对立和产品的不均衡分配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分工持续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经济利益为重点,把所有人都看成工具而不是目的。人们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而是特定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完全平等的。

马克思相信,人际关系的平等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的状态,但资本家由于支配的资本,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生产物,拥有什么也不干就能得到劳动产品的能力。工人几乎没有利益或完全没有利益的处于被主导地位,在发展的起点上,体现出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公平。

4.人与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相信,人的本性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是自由的和有意识的劳动。但是在劳动异化的条件下,劳动成为维持生活的手段,逐渐限制人的自由。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劳动不是人的本能,社会劳动分工的持续改善使每一个劳动者基本上都具有特定的技术,这对人类的整体发展无益。马克思相信人的本性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合理性,他区分了真正的人和被异化的人,真正的社会和被异化的社会,为劳动者自由而全面的性格理论提供了根据。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实际状态的分析。劳动者劳动的产物是不属于劳动者的(不公平的分配结果)——劳动者不属于劳动者的劳动(不公平过程)——劳动者无法自由发展的权利(发展机会的不公正)——人们不平等的状况(发展的起点的不公平)。这种分析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私人所有权的条件下经济领域资本和劳动的表示。从对立中产生的流通、生产、交换领域的不公平事实,反映马克思在“公平公正”社会中的价值追求。

异化的根源是人们只能客观地表达自己。因为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最终人们之间关系还是由人决定的。这种社会关系支配人类活动是不可避免的辩证性发展。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历史观点中,看到了具体的异化。因为他相信具体的异化是有时间的,所以他的具体异化观点重点放弃了黑格尔的异化观点的绝对方面。

与费尔巴哈和赫斯不同,马克思从道德和伦理的观点看待异化,他相信异化是人的不便状态,异化的根源是社会的经济关系。你可以只把它和历史现象结合起来。马克思指出:“‘解放不是意识形态的活动,而是历史活动。”[2](18)

二、克服劳动异化的当代启示: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坚信“自我异化的扬弃与自我异化走是同一条道路”[3](294)。异化劳动的扬弃和确定性从根本上消灭人类对人类的管理和拥有。

在异化状态下,由于人的存在以自身的丧失为条件,客观化不以自我确认而以自我否定具体化、外在化和异化;一方面,人有形态上(法律)的自由,另一方面,人是受经济的不可避免性支配的,人类的个人存在与他的普遍性质相冲突。所有这些矛盾和斗争都是通过放弃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解决的。

消除异化,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的基本解放必须依靠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所积累的充分的物质力量。这是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破坏者,是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推动者。而且,这种物质力量是在劳动异化过程刚开始时产生的,从这一点看,马克思表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3](294)。

克服异化不是单纯的异化拒绝,而是不能通过道德、精神上的革命达成的,在社会、历史、运动过程中要寻找克服异化的物质力量,这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本质。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分析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重要性。当今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整体发展和劳动者的自由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三、塑造劳动的尊严是在精神层面克服劳动异化的关键

发展生产力,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尤须重视。唯生产力是论,会陷入另外一个误区,即片面强调物质利益所形成的窠臼,劳动异化的消除亦无从谈起。

马克思相信,人的异化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而且压迫、支配、控制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即存在于宗教、哲学、政治、道德、法律和其他人类精神创造物中。

在马克思的劳动伦理中,劳动是自由意识的活动,劳动的地位是最高的,历史由劳动创造,劳动的品位来自劳动。劳动优先,享受在后,大家共同参与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共同分享财富,排除异化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重要的精神实质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原则。

尊重劳动,应该是国家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国领导人确认了尊重劳动的观点,如习近平同志阐明了劳动的价值和尊嚴。今天,强调劳动的价值和尊严,还有深刻的意义,即关注贫富差距。如果不尊重劳动,资本就很难集中,劳动者也很难关注。讨论社会平等,需要认识文化的深刻变化,特别需要与资本相对的劳动力量的兴起[4](32-33)。

早在革命之年,就有神圣的劳动和神圣的劳动口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庸俗的劳动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急于求利的思想、道德衰退、反生产行为,开始出现。

当下,需要坚决抵制这种,开始出现。贬损劳动的思想,唯有如此,劳动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生产力才会健康、顺利地发展。

四、结语

异化的阶段,是主体、客体对立的阶段,也是一个过渡阶段,是人类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它是人的“自然史”的一部分。它创造了使真正的人充分发展的条件。只有在私有财产被积极地扬弃之后,异化才能被扬弃,劳动才能成为人性的自我确认活动,成为人自由和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个阶段,只有发展生产力、积累财富才能使自我异化得以扬弃,走向真正的共产主义。主张财产平均、消灭生产关系,是一种“粗陋的共产主义”。但是,必须注重精神层面的问题。当下,既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又要坚决抵制贬损劳动的思想,塑造劳动的尊严,使生产力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温铁军,刘湘波.重建劳动文化重塑劳动地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09).

猜你喜欢
生产力异化劳动者
劳动者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