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09-13 10:19侯思予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7期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对策探讨存在问题

侯思予

摘 要:在这个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在医疗中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卫生专业上,卫生专业得到了更加精细化的发展。国家对基础医疗机构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大,国家这一举措,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对基层的医疗机构来说这就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让老百姓更加的信赖这些基层医疗机构。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对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看病人数确实是增加了,但是相应的人才却得不到大幅度地提升,而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现行的职称制度不完善。而且伴随着新的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新医改得到更加深入地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基础医疗机构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及对基层医疗机构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与此同时,针对基础医疗机构现行的职称制度中所存在的职称体系不健全、层级设置比例不合理、评审指标不科学、管理和监管力度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方面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在基层医疗机构现行的职称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职称制度;存在问题;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36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医药卫生体制的实施,对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改革。但是在基础医疗机构中,现行职称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背景下,就要求基础医疗机构职称制度要顺应新的发展、新的变化,医疗卫生的技术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在业绩上的评价要更加的公平和客观。就现阶段,对卫生医疗机构来说面临着更加精细化的人事管理分类,在基层的医疗机构中,现有的职称制度已经无法顺应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且在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1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现状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他们对自身的管理认识并不足。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往往医务人员或是管理者对管理这一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管理的重要性。而导致大家对基础医疗机构管理不够重视的原因一般由于指导、检查以及相应的监督方面等没有真正地起到作用。同时还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就目前来看人民大众在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平,对生活质量也是人民大众不断追求的。

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在健康上的需要,医疗机构在安全和质量上也在不断地提升,而基础医疗管理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规范等,与此同时,国家也要求各基础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让医护人员在管理上有法必依、有章可循。而在近年国家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制度上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资金投入现象严重不足,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流程不符合要求。最后对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管理人才上的缺乏也尤为严重,对管理除了二甲以上医院配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外,其他的医院并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且能得到培训的次数和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有的基层医疗管理人员甚至没有参加过有关的知识培训。

2 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

就现阶段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编制并不合理,在基础医疗机构中人员的配置显然不足,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员机制上的编制并不合理。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他们对医护人员相当地缺乏,特别是在那些偏远的地方,一些卫生所甚至只有一个医生来担任。且基层医疗机构在建设上也不够完善,水平也相对落后,对老百姓的各种疾病也无法高效地施展救治。由于这些种种的原因,导致这些基层医护人员只能做那些相对来说极其简单的基础性工作,很难有进步提升的空间。所以这就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力资源上更加的匮乏。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对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也是有限的,不能对医疗设施进行更新,这就意味着留不住人才。招录相应的基层医疗工作者,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多数的卫生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地区,生活条件就会相对来说艰苦。从而造成在招录过程中,考生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报考比例极其低。同时伴随着医改的实施,对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并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导致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上的引进相当吃力。

3 基层医疗机构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3.1 职称体系不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医疗机构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专业,但医疗职称仍然停留在过去,与现代专业发展的情况相比,已经是滞后。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上海医科大学便设立了卫生事业这一专业,同时全国的各医学院校及综合性的大学也纷纷设立了卫生管理以及相关的专业,从该专业设置到今天,尤其是2001年以后卫生管理专业以及相关的专业都呈现出相对大幅度的增长,就现阶段来看,我国有101所高校设立卫生管理学历教育,为各医疗机构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复合型的优秀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然而,在卫生系统中该职称的设置明显处于严重滞后状态,且这个专业只能在8个省区市进行职称考试,这些地区分别是江西、江苏、宁夏、西藏、内蒙古、上海、陕西以及甘肃这八个省份,对其他的省市并没有该职称的考试。这就致使大量的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处于没有职称的状态,这就限制的各医疗机构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

3.2 职称层级设置比例不合理

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卫生服务中心现在有120人现在核定的编制里,其中有115职称评审指标不科学,在这些专业技术的岗位中,其中初级设置了53人,中级设置有45,副高级设有14人及正高级设有3个人。就拿该卫生服务中心来看,目前已有45人被应聘为初级,35人应聘为中级,副高级应聘了7人以及正高级聘用了3人且都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这就表明这些岗位目前来看都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就最近这几年来,该卫生服务中心的职工普遍在学历上得到了提高,平均每一年有8-10人申报更高一级的职称,每年在专业技术人员、招考计划或是中级职称引入中会有7-9个人参与人才引进。不难看出在接下来的几年,在人员编制上会处于饱和状态,而职称指标中紧缺的高级、中级岗位也会越加突出。据目前晋升情况,25岁以上的主治医师可晋升为副主任医师,40岁以上的主治医师可晋升为副主任医师,40岁以上的主治医师可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但这往往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在实际医疗机构中高级岗位并不多,而且还存在着岗位数量比例过大的问题,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与职称设置脱节,严重阻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積极性。

猜你喜欢
基层医疗机构对策探讨存在问题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浅谈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