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
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他的《苏幕遮·燎沉香》以其“抚写物态,曲尽其妙”(沈雄《古今词话》)“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目眩”(周济《宋四家词选》),一直为人称道。细品《苏幕遮·燎沉香》,发现它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略叙粗浅之见。
首先,文章的构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朱文由“心里颇不宁静”入手,“不宁静”促使朱自清散步销愁,去享用那无边的荷塘月色,没有抒情,在淡淡的描写中,我们品味到人生的烦忧。在朦胧的月光中,曲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出浴美人般的荷花,脉脉的流水……使他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忘情于一时,获得了超脱现实的淡淡喜悦。美丽的月下荷塘使他自然地想到了江南(六朝采莲之盛和《西洲曲》),自然地勾起了对江南的惦记,平添了一层游子的惆怅。周邦彦的《苏幕遮》开头,“燎沉香,消溽暑”,炎热潮湿的气息一阵阵扑来,我们仿佛感到了周邦彦的烦躁和苦闷,一阵鸟雀的欢叫声,仿佛一股清泉注入干涸的田野,瞬间,绿意盈目,凉风拂面,难耐的暑气瞬间消失于无形之中。看看雨后的荷塘,水面荡漾,青荷漂浮,荷花在风中轻摇,袅袅娜娜,一切有如人间仙境,作者的喜悦溢于言表。此情此景何其眼熟?故乡的一幕幕呈现眼前,细思量,已离家很久很久了。……两文都由心情的不宁静到览美景之后的宁静和愉悦,再由眼前的荷花而梦回江南,表达缕缕不绝的乡思。
其次,两篇诗文的意境非常相似。一个是月下荷塘,一个是初阳荷塘。前者朦胧淡雅,后者和暖清新。一個先写月下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进行令人神往的描绘,静态的荷叶栩栩如生;一个写雨后荷叶,“叶上初阳干宿雨”,使画面由“雨珠在碧叶中”到在初阳下,只有圆圆碧叶飘在碧池之上,静态的画面得以动态的呈现。两者都先写静态的荷塘景象,然后都加入了一阵微风,于是在朱自清的文章中,我们就闻到了若有若无的荷香,我们就看到了“凝碧的波痕”;于是在周邦彦的词中,我们就看到了花中君子在雨后的微风中傲然而立,衣袂飘飘……动静结合,我们眼前呈现是一样明净恬静的荷塘,呈现的是一样的恬淡温和的微笑,呈现的是一样的由浮躁而慢慢平静下来的心灵。
第三, 情感的触发点是相同的。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荷花(芙蓉)。这大概与两人基本上是同乡(一个浙江绍兴,一个浙江杭州)有关,家乡都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环境,荷花在他们心灵深处是难以割舍的;也在于两人最少在文学上有相似的追求:两人在写景抒情的诗文中,都显示出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都有清新俊逸的情调。
第四, 当然,朱先生深厚的古文功底,在写作中自然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成为一代大家。但这两篇文章的异曲同工(包括他的散文《歌声》与韩愈《听颖师弹琴》写作的惊人相似)对学习古诗文的中学生是不是一个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