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09-13 02:02吉俄打子邵靓
湖北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管理

吉俄打子 邵靓

摘要:动物疫病检测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给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基层兽医实验室主要负责地方一线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及诊断等任务,其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当地动物疫病防控的成效。针对目前基层兽医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层兽医实验室;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6-0027-0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测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等的实验场所,能够有效应对和防范引起严重疾病的危险生物因子的威胁,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经济全球化、贸易市场自由化为动物疫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动物疫病种类也越来越复杂。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动物疫病的流行给我国养殖业和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基层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检测,可以获得准确的动物防疫资料和数据,使上级主管部门能更加具体地了解本地区的动物疫病防控及疫情情况。由此可见,基层兽医实验室是保障基层动物疫病监测和检测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着本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状况。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少基层兽医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改变现状,保证基层兽医实验室安全有效运转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笔者特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1 基层兽医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样品管理不规范

样品管理是基层兽医实验室管理的关键环节,但基层兽医实验室对样品的采集、接收、保存、处置等流程没有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接收样品时对样品的来源、种类、畜种、采集方法等没有作详细记录;对样品没有分类管理;样品没有明显标识;对特殊要求的样品没有加贴封条等,导致样品信息不可追溯,无据可查,无法保障后续实验的正常开展。

1.2 工作人员检测技术及生物安全意识有所欠缺

基层兽医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取决于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的整体质量。目前基层缺乏高学历、专业对口的实验人员,特别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10年以上兽医实验室检测经验的人员。此外,基层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及潜在危险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自我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较差。主要表现在:未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实验室活动相关要求进行个人防护;忽视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出现违规操作;在实验操作中,没有充分利用生物安全柜。

1.3 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制度执行差

基层兽医实验室对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比较混乱,仪器设备随意安放和挪动,不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操作,导致检测结果有误差;没有制定《仪器使用记录》,仪器设备缺乏日常维护和定期检定,导致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分辨率、灵敏度及稳定性降低,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4 废弃物随意处理

兽医实验室的废弃物没有依照生物安全制度进行规范化处理,没有设立实验室废物存储场所、未建立台账或记录不规范。随意丢弃污染的实验材料,从而可能导致一些化学试剂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挥发到四周空气中污染环境,特别是病死畜禽的检测实验结束后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很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造成疫病的暴发流行。

2 建议

2.1 强化样品的管理制度

基层兽医实验室要确保样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接收、标识、流转、保存和处理,保证样品在实验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所有流程必须有记录记载,使用台账进行样品的跟踪。接收样品时,应该认真检查样品包装、状态及是否符合运输及贮存条件,清点数量,核实无误后,填写样品批号、编号,登记在册。每批样品要有一个惟一的批号,每个样品要有一个独立的编号。样品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及检测项目要求分别进行保管。样品必须保持无损坏、遗失、混淆、变质。待检样品和已检样品要有明确的标识,以便清楚辨认。取样工具或容器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及灭菌,取样时要认真检查样品标识,以免造成样品的混淆。检测后不需要保存的样品做好记录后要及时无害化处理。超过保存期的样品,上报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样品的接收、待检验、检验过程中、检验完成到销毁都应该按照《生物安全手册》进行。

2.2 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兽医实验人员生物安全意识

针对人才的缺乏,基层兽医实验室要公开引进专业人才,不断壮大专业技术队伍。可通过组织培训和继续深造等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测能力。还可定期组织兽医实验人员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文件,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

兽医实验人员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服、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等,与实验无关的任何东西不可带入实验室。实实在在做好个人防护,是保护自身免遭病原体感染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减少生物安全风险隐患的关键环节[1]。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使用定向的气流,是带有空气流量控制过滤器的操作柜,对于减少操作人员和实验室环境中的生物危害气溶胶的风险是最有效的,也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和样品之间交叉感染造成的意外事故。

2.3 加强兽医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加强对兽医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程序。对新购和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建档,定期调试、校准;仪器设备的安放点应符合标准、技术规范和使用说明书要求的环境条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仪器设备,在发生设备损坏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贴红色醒目“停用”的标志;定期做日常维护保养,并及时登记维修情况;对报废的仪器设备做好档案登记。实验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后才可以使用仪器,必须熟悉其原理、性能及操作系统程序,严禁违章操作,非实验人员不得使用仪器。总之,仪器设备管理是兽医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兽医实验室检测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只有做好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才能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2.4 规范处理实验废弃物

兽医实验室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将操作、贮存、收集、清运、处置及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最大程度降低实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2]。废弃物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和要求,并进行分类处理。危险废弃物应放在专门设计、专用和有标识的容器中处置;不应积存垃圾和实验废弃物,以免造成污染;含有活性和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内灭菌消毒后再转运。每一类别的废弃物应在储存包装上贴好标签和做好信息记录,以便分类处理;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3 结语

基层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实验室,一定要不断完善设施设备,科学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充分发挥基层兽医实验室的作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馬晓霞.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J].饲料博览,2020(5):92.

[2] 单雪梅.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2020(15):181-182.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管理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营销管理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管理的另一半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