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2021-09-13 02:19易力董瑶佳汪洋陈万光史明艳王育娜符娟娟张圆圆
天津农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农科微生物学思政

易力 董瑶佳 汪洋 陈万光 史明艳 王育娜 符娟娟 张圆圆

摘    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是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中心环节,而思政教育是重中之重。本研究对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微生物学进行思政改革,从建设计划、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介绍典型思政案例和实践教学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微生物学教学,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精神、辩证思维等,以实现 “三全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新农科;微生物学;思政;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7.01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onstruction,it is the central link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top priority.This study carried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on Microbiology, the basic course of life science-related majors in universities.The discussions wer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lan, educational methods, typ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daily Microbiology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patriotism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while teaching basic knowled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rough three wholes.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Microbi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xploration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1]。“新农科”建设要求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而立德树人则是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2-3]。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实现全方位育人。为了有效推进思政教育,洛阳师范学院发布了《洛阳师范学院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是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农科”建设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使用的是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主要讲述微生物发展史、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和代谢特征、遗传规律、生态、传染与免疫和系统分类等内容[4]。该课程与医学、药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密切联系[5]。基于课程思政和“新农科”建设的发展需求,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微生物学为研究对象,探讨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1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计划

作为一名微生物学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讲好每一节,完成“教书”这个基本任务的同时,更应该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挖掘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更好地完成“育人”这项重要任务[6]。然而,课程思政往往沒有引起专业课教师的足够重视,也不是所有教师都有意识、有水平、有时间去发掘富含人生哲理和治国理政道理的知识点,即使有的教师有所涉及,但也不是系统地研究和实践[7]。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课程组教师积极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要素,修订教学大纲并添加思政融入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各章的思政融入点,见表1。

2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为促进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课程组教师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探究教学法:本教学模式是在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组织探究性学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8]。(2)具体案例驱动式教学:融入具体案例到课程设计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引导明确探究问题,作出大胆假设,使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微生物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统一[9]。(3)团队协作法: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兴趣小组,根据项目案例的不同类型进行团队小组实践教学,共同完成案例任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学生学会了团队协作,拥有了集体荣誉感[10]。

3 微生物学课程的典型思政案例

3.1 新型冠状病毒介绍中融入思政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微生物学科研究的范畴,如在传染与免疫章节中,可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等内容有效导入[11]。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为主的研究团队对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许多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甚至有些医护人员受到感染不幸离世,他们终于职守,为疫情的控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学生们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戴口罩、不外出,并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若能对新冠病毒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势必会更加投入。在交流中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引导,比如组织学生对“为什么中国新冠疫情如此严重,却很快被控制住”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国家的科学部署、多领域科研人员的协同攻关和众多医护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等方面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课的教学,若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可能为我国未来的生物安全等领域贡献更多新生力量。此外,大学生们也能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尊重科学,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同时也会影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2 科学家事迹中融入思政教育

与思政有关的典型性案例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础,一系列生动的例子能够在教学中鼓舞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12]。在微生物学课程讲述中引入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远大志向。例如,介绍发展史时引入2020年抗疫专题中报道的伍连德(中国卫生防疫事业先驱)先进事迹,通过观看视频——《战“疫”》之《鼠疫斗士伍连德》,使学生了解伍连德为中国东北地区消灭鼠疫做出的巨大贡献,了解他不畏困难、严谨治学、科学献身和为人类造福的丰功伟绩,从而影响和教育学生。在讲授原核微生物章节时,为了一些未知病原的研究而做出巨大牺牲的科学家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沙眼衣原体的发现者—汤飞凡、斑疹伤寒病原体—立克次氏体的发现者Ricketts医生等。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贡献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为科学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课堂上讲述科学家的事迹,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 微生物学课程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为满足“新农科”建设要求,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行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科研导师制”[13]。而微生物学则是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此将有利于后续科研活动的展开[14]。因此,在微生物学的实践教学中应强调在实验室学生必须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和环保意识,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根据污染物的不同性质进行等级分类、集中并区别处理,提高清除效率,避免实验室造成的环境污染[15]。由于微生物实验室长期保存大量的微生物,试验中所用的一些微生物是具有环境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试验过程中所用的细菌污染物一定要灭菌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和生物安全意识。此外,要求试验过程中必须坚持“认真、准确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将试验结果记录下来,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严禁弄虚作假。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分析科学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7]。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严谨、诚实、求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5 结 论

对于接受高校教育的学生而言,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养的完善,将思政融于专业课的教学,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政治素养,实现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辉, 姚晓丹, 陈鹏. 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N]. 光明日报, 2016-12-09(1).

[2] 苏亚蕊, 李佳鑫, 陈薇, 等. 思政元素融入《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探索[J].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27(1): 68-70, 75.

[3] 王海光.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J].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27(4): 72-81.

[4] 全哲学, 刘明秋. 微生物学“绪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系统性学习能力[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47(4): 1273-1277.

[5] 张业尼, 付荣霞, 张军, 等.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1, 28(1): 89-91.

[6] 李贞, 李媛, 贺春雨. 浅谈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有效策略[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 19(51): 284, 286.

[7] 何红娟.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33(5): 60-64.

[8] 韩俭, 景涛, 郭璐, 等.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28(1): 102-105.

[9] 李崴, 周宜君. 基于“微生物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0, 10(1): 39-43.

[10] 刘欣. 渗透到微生物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J]. 智库时代, 2019(6): 216, 233.

[11] 刘力.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高致病性及其防治[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0, 40(4): 433-439.

[12] 孙然, 胡思海, 钱进, 等. 以“新冠”疫情为案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 高教学刊, 2021(10): 33-36, 41.

[13] 史明艳, 王育娜, 周晓君, 等. “新农科”背景下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天津农业科学, 2020, 26(11): 72-74, 79.

[14] 余金咏, 杨娟, 史凤玉, 等. 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建设——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 天津农业科学, 2020, 26(4): 87-90.

[15] 孙书洪, 李华, 亓树艳, 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 37(11): 298-302.

猜你喜欢
新农科微生物学思政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微生物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