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宇
摘 要:桥梁转体技术在我国交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施工技术逐渐成熟。其中不平衡钢箱梁转体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往往需要临时塔的辅助,因此转体临时塔设计成为了一项关键技术。本文结合武汉市常青路(三环线~青年路 )工程跨京广铁路(95+105)m转体钢箱梁桥转体临时塔的设计,介绍了不平衡钢箱梁转体临时塔的结构设计、有限元整体分析、有限元细部分析等相关内容,并对分析结果做了分析总结。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不平衡;转体桥;临时塔;有限元;钢箱梁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7-0154-0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和各省市加快了对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建设力度。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越来越常见,为保证桥梁的正常施工,同时不影响跨越的铁路或公路,橋梁转体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
在众多的转体桥梁中,平衡转体占大多数,不平衡转体技术难度高,较为少见。在不平衡转体中,为防止墩顶横梁挠度过大,增加不平衡转体稳定性,通常需要设计辅助转体的临时塔,因此临时塔设计成为转体的关键技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常青路,跨越汉口火车站西咽喉区,主跨桥梁全长200m,与南北侧的常青路高架桥顺接;桥跨采用(95+105)m转体连续钢箱梁,桥面总宽51m,钢箱梁端部梁高3.0m,主墩处根部梁高6.5m,直腹板梁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钢箱梁单幅顶宽25.25m,底宽16.5m。
本桥上部结构为分幅钢箱梁,在墩顶用大横梁连接左右双幅桥,完成钢箱梁与转体系统的固定后,进行(91.4+43.8)m不等跨钢箱梁水平转体施工,转体重量高达8600吨,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不平衡转体桥。
2 临时塔结构设计
临时塔立柱采用1200×24mm无缝钢管,横撑腹杆、斜腹杆采用426×12mm无缝钢管,锚点处横撑腹杆加强采用560×16mm无缝钢管,水平连接腹杆采用325×12mm无缝钢管。钢塔分节段制造安装,立柱钢管间采用剖口对接熔透焊,腹杆与立柱钢管间采用剖口相贯熔透焊,柱顶5m范围内填充C50微膨胀混凝土,以增强立柱的局部抗压强度。斜拉索采用热镀锌平行钢丝拉索,拉索型号PES7-253,斜拉索一端锚固在钢塔立柱上,另一端通过异形锚头配合锚栓与桥面板预留吊耳相连,在塔端张拉。临时塔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3 计算分析
3.1 荷载参数
(1)钢材自重荷载G1,其容重取78.5kN/m3。
(2) 混凝土自重荷载G2,其容重取23kN/m3,每根立柱柱顶5m范围内的混凝土自重为119.9 kN。
(3)拉索力Q1。临时拉索的张拉索力为4000 kN,最大索力为6000 kN。
(4)风荷载Q2。
风荷载强度W=K1K2K3W0
式中: W——风荷载强度(Pa);
W0——基本风压值(Pa),查规范取值400Pa;
K1——风载体形系数,查规范取值0.8;
K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规范取值1.0;
K3——地形、地理条件系数,查规范取值0.9;
其中风荷载强度按地面以上0.65倍钢塔高度处取值。
3.2 荷载组合
3.3 有限元整体分析
(1) 临时塔的整体分析用midas civil进行建模。
(2) 立柱、腹杆均为杆系单元,结构自重按程序自动计算。
(3)斜拉索采用仅受拉单元模拟。计算模型见图2~4。
根据计算模型提取结构内力,对各杆件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汇总如表2~3。
3.4 有限元细部分析
(1)临时塔的细部分析用midas FEA进行建模。
(2) 锚垫板、加劲肋、预埋导管等采用实体单元,内部填充的C50微膨胀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
(3) 网格划分采用六面体主导网格。计算模型见图5~6。
根据细部分析模型提取各构件的应力、变形分析结果,结果汇总如表4所示。
3.5稳定性分析
临时塔立柱为压弯构件,应进行受压稳定性计算,由于钢管宽厚比满足规范S3级截面要求,故无需验算其局部稳定性,此处做整体稳定性分析如下:
4结论
(1)通过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临时塔进行整体分析,结合手工计算,临时塔的应力及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临时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相关规范及转体的要求。
(2)由于自重影响斜拉索的等效弹性模量,斜拉索的有效索力以及斜拉索的倾角都会发生变化。本设计模型采用仅受拉单元模拟斜拉索,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以Z-1斜拉索为例,塔端应力464.2MPa>梁端应力462.3MPa,模型简化合理。
(3)通过midas FEA对塔端锚固进行细部分析,锚垫板、预埋导管、加劲肋等钢结构构件应力均小于200 MPa,应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4)根据钢管立柱和填充混凝土的应力、变形结果,混凝土整体呈受压状态,钢管立柱与填充混凝土的变形是一致的,说明填充C50微膨胀混凝土对钢管立柱的变形起到了有效的支撑约束,局部填充混凝的设计实践效果良好。
(5)根据本项目实施中反馈的数据,对比计算分析结果,两者吻合良好,说明本设计是合理可行的,值得同类设计参考。
参考文献:
[1] 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S].
[2] JTG D64-201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S].
[3] GB/T 18365-2018,斜拉桥用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S].
[4] 周水兴.路桥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杜,2001.
[5] 李星荣.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